648.第六百二十八章 《二柄》

  第六百二十八章 《二柄》
  “你觉得自己比起当年的武安君如何?”
  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性子,王翦最是清楚,少年从军,再加上屡立军功,使得心中骄纵之意,使得心中生自大之心。
  但这种心思正是兵家大忌,更是兵家立于庙堂之上的大忌,看着儿子仍是不服气的神色,王翦从条案后起身,行立在清凉的地板之上。
  脑海中掠过昔年往事,那个时候,自己还是弱冠,但得以在武安君帐前听令,与有荣焉,对于后来的自己影响极大。
  “儿子不如武安君!”
  武安君白起那是名镇整个秦国、乃至诸夏的名将,一生征战,几无败绩,战必胜,攻必克,短短数十年间,为秦国拓土千里之地,功劳甚大,因而得封武安君。
  那段岁月,有武安君在,简直就是以一人之力压得整个三晋之地喘不过气,连带南方的楚国都被斩首十多万,至今留有威名。
  于此人,王贲如何不清楚,若说自己同武安君相比,父亲实在是有些抬举自己,摇摇头,干脆而落。
  “那你觉得自己和蒙骜老将军相比的?”
  王翦再问。
  若言自己一生在军旅中遇到的贵人,武安君绝对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必然是老将蒙骜,尤其是在武安君被杀之后,自己在蒙骜老将军身上学到的更多,也明悟更多。
  “儿子不如蒙骜老将军!”
  蒙骜老将军本是齐国人,后来来到秦国从军,屡立军功,得以晋升,同武安君一起,征战山东六国,短短数十年,攻掠土地千里,使得秦国多出三川郡、东郡。
  更不用说,在十多年前秦国孝文王、庄襄王时期,没有上将军蒙骜的存在,整个秦国都将陷入极大的危机之中,后来,五国伐秦,文信候吕不韦诏令蒙骜领兵攻赵,不幸身陨。
  其人虽死,遗泽甚大!
  与之相比,王贲也有自知之明。
  “你还不算蠢笨,那你觉得武安君与蒙骜老将军相比如何?”
  王翦冷哼一声,总算还没有自大到可以自比武安君、蒙骜将军。
  “蒙骜老将军虽也强,但比起武安君还是差了一筹。”
  数息之后,王贲给了一个心中的评价,这个评价你就是让老秦人评价,也是如此,武安君崛起数十年来,威名烙印在每一位老秦人的心中。
  与之相比,蒙骜老将军还差了不少,虽然大王对他也是盛宠,但终究比不得武安君。
  “那你知道,为何无论是军功,还是名望,还是地位……,都远超蒙骜老将军的武安君,却会缕缕被山东六国盯上吗?却会被先王赐死吗?”
  对于武安君的死因,数十年前,军中曾有争论,虽说大王的确下过赐死的文书,但从武安君身上的伤口看,却又非如此。
  于那些,已经不重要了,王翦再次深深的叹息一口气,武安君是那等的诸夏人杰,领兵亘古罕见,堪为兵家奇才,真正的奇才。
  “……,儿……,请父亲明言。”
  闻此,王贲心中一突,似乎隐约明白了什么。
  “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那么,为何武安君苦求不可得的封侯之位,接下来大王会那么容易的赐封给武真君!”
  “是因为飞扬跋扈?是因为不听大王调遣吗?……,都不是,为父待在武安君身边多年,对于武安君的性情很了解。”
  “那些事情纵然有一二,在军中也不算什么,战机万变,难道要和宋襄公一样,仁义之兵攻伐?”
  王翦一口气说了很多,只希望今夜儿子能够将自己的话听进去,如此,他们王家也能够在秦国多传承几代,否则,纵然功劳超越武安君,名望超越武安君,也是无用。
  “父亲!”
  由着父亲的点拨,王贲不傻,一时间,似乎想到了什么,身躯挺立的跪在绒毯上,转过身,对着父亲叩首,请教之。
  “你可曾一读《韩非子》?”
  话锋一转,王翦的话题又落在这部书上。
  “不曾。”
  王贲沉吟数息,摇摇头。
  “韩非曾在《二柄》中言语,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己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
  “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故劫杀拥蔽之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
  “这才是当年武安君被赐死的真相!”
  对于《二柄》中的这些文字,王翦甚至能够清晰的背诵而出,如果自己仅仅是普通的军中兵士,那么,无需考虑这些,但自己这个位置,单单的功劳已经很难晋升了。
  想要更进一步,非得涉足权谋之中,当年的武安君就是在这一点上没有做的如蒙骜老将军出色,以至于是两种不一样的结局。
  两位对自己帮助甚大的秦国名将在前,王翦岂能不有所收获。
  “父亲!”
  王贲神情有些惊骇,不可置信的看向父亲,实在是想不到父亲今日会对自己说道这些,这都是自己未曾想过的,自己只想要王氏一族的地位和荣耀超过蒙氏一族。
  并没有要求更多啊。
  难道大王也很有可能因此而见恶自己,因此而对王氏一族警惕,若然真的如此,那么,自己可就真的是王氏一族的罪人了。
  “如此,你也应该知道大王为何这般看中韩非了吧,他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大王的心中,更是有可能成为秦国将来之法!”
  “还有武真君,其人位高权重,大王甚是倚重之,纵然两三年来一直游历在山东六国,大王也未曾忘记他,不仅仅是因为武真君不贪恋权位。”
  “更是因为武真君也看出了这一点,今夜之事,如果武真君没有出现,你会准备如何?连同嬴伦一起将那些刺客擒拿,然后进宫面见大王?然后蒙家兄弟因此受惩罚?”
  “那么,从今以后,没有蒙家在前,王家可就要直入大王的眼眸了!”
  说道这一点,连带王翦都有些后怕,对于如今的这位大王,王翦自觉仍没有看透,但从其数年前一举将长信侯、文信候铲除,就可见一般。
  军中两大兵家家族的争锋,这一点,王翦早就看到,但也正是因为早就看到,才一直默不作声,一直在练兵,一直压制王贲的成长。
  也许自己升的也很快了,但有着蒙氏一族在前,王家还不至于让大王心生警惕,自己一家人也可心安一二,若然今夜真被儿子将事情做成了。
  那可就真的成为王家危机之事了。
  “此次秦赵交战,大王令武真君为左军主将,未必没有以武真君之手插足军中之意!”
  “你还记得今夜武真君身侧那个赵佗口中所言何意吗?”
  无论如何,今夜之事只能够到此为止,口中轻轻念叨一声,双手背负身后,不住的摩擦着,脑海中极力想着什么,武真君作为大王极力看中的臣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入军中的。
  翻滚刚才自己得到的讯息,又将目光看向王贲。
  “这……,父亲,你……怎么知道的?”
  这一问,令的王贲都有些惊疑,父亲怎么知道赵佗的,父亲怎么知道赵佗还对自己说话的,难道父亲在自己身边还有了眼线?
  “哼,如果为父连这点事情都无法做到,焉得有今日。”
  王翦来回走动的步伐停下,静立于房间之内。
  “赵佗言语,让儿子近几日好生休息,养足精神,以待封赏,其它便是没有了。”
  王贲想了想,时间过去的不久,倒也没有忘记,徐徐言之,似有所悟,将目光看向父亲。
  “记住了?”
  王翦冷言而应。
  “儿子记住了。”
  王贲再次一叩首,今夜得了父亲的点拨,方知事情之凶险,方知自己处事之愚钝。
  “待你封赏过后,当持重礼前往武真君府上拜谢。”
  “想来蒙恬这几日也会去的,武真君今夜出面,涉及的不仅仅是我们王家,还有蒙家。”
  只要儿子能够长点心,王翦也心满意足了,好在他还算听话,希望接下来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道理家族这个层次,一个小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起来吧。”
  “将为父今夜所言之语牢牢记在心中,另外,明日,让离儿前来为父这里,整天养在妇人堆里,能成什么气候。”
  对着儿子挥动手掌,该说的自己也都已经和王贲说了,他也已经这般大了,自己还在军中的时候,能够压制一二,调教一二,若然将来有朝一日不在了,还真是有些担心。
  念及此,不由得响起自己的孙儿王离,儿子既然有些不成器,那就先保证孙儿能够有所成。
  “是,儿子明日就将离儿送来。”
  王贲连忙点点头,对着父亲深深一礼,连忙从绒毯上起身。未几,父子二人没有多言,王贲很快的从府中离去,归于自己的住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