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权力VS道德

  很多人都说政客都是一个德行,这话有些不妥。
  因为每种职业都有它的特性,哪怕是工厂的流水线也不例外,政治当然也有它的特性。然而政治其实还是充满个性化的,同一件事,同一个意思,但是由不同的政客说出来,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有些政客张狂,他会将他的张狂代入到政治中,有些内敛,他的政治生涯中,也就充满了内敛的特性。而不是因为政治去改变他们的个性,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就是李勣式的回答。
  你的家事,你跑来问我,你是在搞笑吗?
  非常中立。
  没有比这更加中立的了。
  李治听得也是一愣,说好支持我的,怎么又变得这么中立。瞧了李勣一眼,李勣还是古井不波,显得非常无趣,仿佛真的跟他没有关系似得。
  奇怪了!李治皱眉沉吟片刻,突然恍然大悟。
  李勣这话非常耐人寻味,这第一层的意思是,你皇帝要立皇后,这是皇帝自己的事,不应该问我,因为我是个外人啊。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李勣何不直接说我,为何要说外人。由此可以推论出第二层意思,就是不仅是我,别人也是外人,也不应该问,你自己拿主意就是了。那么由此可以得出,那褚遂良当然也是外人,没有必要征得他的同意。
  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你是个皇帝,你自己做主就是了。
  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李勣不想愧对李世民,他心里是不赞成立武昭仪为后的,但是目前的局势不允许他这么说,他这一句话就很巧妙的避开了这一点,今后去到下面见到李世民,他就可以说,我没有支持,是你儿子自己拿的注意,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只是尽忠而已。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以说是体现出李勣毕生的智慧。
  但不管怎么样,这就是对李治最大的支持。
  李治要的是什么,不是谁当皇后,这他其实无所谓的,他是要掌权,他要自己做主。
  你问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反对,你问我,我答应。不管是答应还是反对,那都不是你自己在做主,只是换了一个人,换了一个意见而已。
  不管是立是废,你自己拍板决定就是了。
  许敬宗等人也建议过李治立武媚娘为后,但是因为性格的不同,他们那种就是很张狂的建议,没有李勣的内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家的意境也不在一个层面上,为什么李勣这么牛,许敬宗这么郁郁不得志,总的来说,还是思想和能力上差了很多,这是无法逾越的。
  短短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李治心中疾呼,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
  李勣这一句话,让李治下定了决心,不管谁反对,他都要立武媚娘为皇后。
  二人的交流也就到此为止,因为李勣这一句已经是终结,这事你别来问我,那李治当然不会问了,不问了,那就没啥可说的了
  许府。
  舅舅,如今陛下已经获得大司空的支持,你为何还这般愁眉苦脸。
  王德俭见许敬宗坐在椅子上,十分的落寞,眉头紧锁,心中很是纳闷,随着李勣的参战,他们的局势是一片光明呀。
  许敬宗叹道:话虽如此,但是你不要忘记这李勣是何人请来的。
  王德俭微微皱眉,道:舅舅担心的是韩艺?
  许敬宗点点头道:此人卑鄙狡猾,我与他恩怨颇深,他若坐在我头上,我恐怕是无法翻身了。唉真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将李勣请出山的。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不是小人之举,而是人性。不管是小人,还是君子,都是喜欢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许敬宗更加会这样,他屡屡跟韩艺过不去,如今韩艺立下如此大功,他也害怕到时韩艺会骑在他头上。
  王德俭道:舅舅,纵使韩艺立下如此大功,但是他兀自不足为惧。他不过就是一个人而已,而且李中书和崔大夫都与他不是非常亲近,舅舅会这样想,李中书和崔大夫难道就不会这么想了吗?
  许敬宗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即又道:但是这功劳不能让韩艺一个人给抢去了,我也得做些什么。
  王德俭毕竟是号称智囊的,这心念一动,道:舅舅,你还是的专注你擅长的。
  许敬宗道:此话怎讲?
  王德俭道:最近门下侍中韩瑗,与中书令来济二人一直都在写文章,批评陛下和武昭仪,虽然不足以影响大局,但还是令陛下头疼,若是舅舅你能够写文章驳斥他们的言论,那也是大功一件呀,而这写文章不就是舅舅你所擅长的么。
  许敬宗听得不禁老脸一红,他的确是非常擅长写文章的,问题在于韩瑗来济更加擅长一些,而且道理确实也不在他这一边,他要能有主意的话,早就写了。
  王德俭见许敬宗非常不自信,立刻就明白过来,稍一沉吟,又道:舅舅,这写文章有大雅大俗一说,多少千古绝句是出自青楼那等肮脏之地,舅舅何不换个路数试试看。
  许敬宗听得一愣,似乎想到什么,但很快就陷入沉思当中
  翌日!
  韩瑗来济又来到弘文馆,与一干大臣讨论这立后废后一事,现在这事已经是聊开了,他们也无须藏着掖着了,韩瑗来济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利用各种学派的理论,去动员其余的大臣,让他们支持自己。
  哈哈!
  正当大家讨论激烈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一阵笑声,只见许敬宗李义府二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韩瑗来济怀着极强的敌意望着许敬宗李义府。
  许敬宗拱拱手,笑道:韩侍中,中书令,方才许某人在外面听了少许二位的妙论,但是许某对二位之言,倒是有些异议。
  韩瑗不冷不淡道:愿闻高见。
  许敬宗笑道:想那郊外田舍翁若多收十斛麦,就想**子,何况天子欲立后,这本来就与别人没有关系,何必要妄加议论呢?
  李义府略显诧异的瞧了眼许敬宗。
  而其余文臣对此更是嗤之以鼻。
  这话你也太俗气了,拿皇帝跟田舍翁相提并论,拿不道德当理说,真是岂有此理。
  这里可是弘文馆,是代表大唐最高文化的地方,看来这许敬宗肚中墨水已经用尽,竟然说出这等不要脸的话来。
  可是韩瑗来济却是听得眉头一皱,面露担忧之色。
  有句话说得好,话糙理不糙!
  这许敬宗再怎么说,也是出身名门,而且文章写得非常好,不然他也进不了弘文馆,为什么如此有名的大学士,竟然用田舍翁来比喻皇帝呢?
  肯定不是无的放矢,自损名誉。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比喻却有恰当的一面,那就是皇帝身为一国之君,竟然连田舍翁的权力都不如,这才是真正的核心诉求,许敬宗宣扬的重点是皇帝如今没有权力,别跟我扯什么道德道理,我们说的是政治。
  这一句话就将韩瑗来济所有的理论都给弃之一边。
  你们爱讲道理,我不跟你们讲道理,我们将权力,讲皇权,究竟是皇权大,还是道理大?咱们来拼拼看。
  皇帝这么做,怪谁?还不就是怪你们这些权臣,总是对皇帝指手画脚,君不君,臣不臣,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你们还好意思在这里念念叨叨的,你们要脸不要脸。
  李义府突然明白过来,心里大呼,此言甚妙啊!
  边上也有许多大臣反应过来了,他们要在这里讲道理,那就是在架空皇权,这可得考虑清楚,别讲了道理,却丢了性命。
  许多大臣悄悄的移动着脚步,跟韩瑗来济拉开距离。
  聪明的李义府不甘于落于人后,他立刻借花献佛,将此话告知了武媚娘,为什么告诉武媚娘,而不直接告诉李治,就是因为这话太低俗了,不好意思跟皇帝直说。
  武媚娘听后,不禁大喜过望,这还真是双喜临门,立刻又动员自己的势力,在朝中大肆宣扬这一番话。
  这就是直接造成皇权与道德之争。
  虽说两样都非常重要,但是一旦面临二选一的境地,身为臣子当然选择站在皇权这一边。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当初李世民杀兄杀弟,逼父退位,难道就符合道德吗?
  当然不符合。
  但是李世民同样被人众人拥护,而且还成为了一代明君,由此可见,道德在皇权面前,根据不值得一提。
  而那边沉寂多年的李勣也终于发话了,毕竟政治资本摆在这里,他一发话,那可不得了,以前的老部下纷纷摆脱中立的外衣,同时上奏支持废王立武。
  就在这一两日之间,朝中局势开始发生了巨大逆转。
  原本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如今反而变成人数少的一边了,他们的言论也不被众人看重,根本就没有人再听他们的,等于就是在自娱自乐。
  这件事的本质在这一刻是凸显的淋漓尽致。
  废王立武,从字面上来看,不过就是皇帝换个老婆而已,这其实也很正常。但是实质的意义就不是换老婆这么简单,而是皇帝要掌权,可是皇帝要掌权,损害的肯定就是长孙无忌的利益。
  现在朝堂不讲道理,讲的就是皇权孱弱,由什么去证明这一点了,换老婆就是最好的证明。
  田舍翁换个老婆尚且这么简单,皇帝换一个老婆咋就这么困难呢?
  这对于长孙无忌而言,可谓是致命的打击。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