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大顺大顺(上)
从地图上看,环庆路与鄜延路的宋夏疆界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l”形,拐弯点就在平戎镇。但有一处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大顺城。它背托着柔远寨与荔原堡,就象一把锋利的三角刺刀,突兀地屹立在边境上。
但它的地理位置又无比的重要,北据着两川之口,东边顺着乌川古路,直达庆州城与凤川镇,西边自后桥堡川路一直到达北椵木岭。宋朝就在这里的古道与西夏分界。
可这个西夏人未承认,几年后梁氏跨过了椵木岭,筑十二盘堡城,李复圭派李信出兵,导致第二次大顺城之战。略有过,李信全军覆没了,也有功,在几十万夏军围攻下,庆州一堡砦不失。但李复圭悲催了,居然有大臣说那是西夏人的地方。就不算不是宋朝的领土吧,那也算是闲田地区,两国的缓冲地带。
向东就是华池县境内,向西便是柔远寨,皆有大道通往。所以一城在手,几乎成了华池县与柔远寨最重要屏障。
而且地理条件也好,两川交汇,有一个不小的河谷平川地带,因此后来宋朝官员陆续又做了扩建。
现在的大顺城分为南北两城,占地几乎达到了七八百亩,南城一分为二,分为官兵与蕃兵驻所,城西便乌川古道,可达凤川镇,柔远寨与庆州城。
两城皆倚西山而建,城墙自平川开始,一直延伸到西山山顶,北东南三面由两川做壕沟,实际就是三道比较宽阔的护城河。
去年华池县迁徙的仅是荔原堡、疆砟堡、柔远寨的前线地区百姓,但大顺城的后方诸寨蕃人未动。他们夹在荔原堡与大顺城之间,后有荔原堡掩护,前有大顺城抵挡,也没有必人迁徙。除非一种例外,如眼下……
节义峰上。李谅祚看着大顺城。
“如此肥沃险要之地,父皇为何不要?”李谅祚问。
“陛下,当年范仲淹抢走我们马铺寨,于此筑城。先帝正于定川砦与宋人交战,后来大败宋人,辽国又与我国交恶。迫于两国压力。先帝这才与宋朝签成和议,至于庆州地界,宋人乘我朝与辽国作战时,侵占了后桥、十二盘、蕉蒿堡等地,先帝便派人来筑旧堡。宋人于前线挖壕沟为界。然后又为丰州与屈野河西界发生争执,庆州的边界便搁置下来。所以它们严格来说,还属于我大夏的领土。”他身后的一名太监答道。
李谅祚不语,却抬头看了更东方。
那太监十分机灵,立即改口道:“大好江山,有德者居之。三位先帝斩棘披荆,开创了我大夏大好山河,如今吐蕃角厮啰已死。宋朝那个病鬼皇帝不分轻重,没视宋朝仁宗皇帝的传位之功,掀起了濮仪之争。导致朝堂崩裂,财政困窘,正是陛下拓土开疆,扩大我们西夏疆土之时。”
这个太监说的话某种意义确实存在。
先是李继迁,强行让西夏**,拿下灵州与银川平原。
后是李德明。与宋朝修好。其实那时候还是一个机会,而且宋真宗才继位时是何等的惊艳。说句夸张的话,即便宋孝宗都远不及早期的宋真宗。不过一个城下之盟。宋真宗雄心壮志一起完了,李德明与吐蕃回鹘人打,就让他们打吧。由是李德明得到了河西走廊。
李元昊开的疆土不大,但也开了,攻破丰州之后,连带着北河套诸族一起归顺,从此南北河套尽归西夏人控制。当然,他最大的功劳,还是屡败宋军,大败辽国,使得西夏正式成为一个国家。
李谅祚看了许久,下了节义峰。然后又来到大顺城的壕沟前。
这时候大顺城还没有修水寨,加上秋水始平,明为壕沟,实为两条小河,河水比较浅。
直到大顺城之战过后,宋朝将士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修水堰堵水,将两河水位抬高,但那样又必须要修一个水寨看守水堰。总之不攻仅守,很很地被动……
李谅祚看着这两条小河,庆州水土还不错吧,加上秋雨住了,没有山洪暴发,河水立即变得清澈起来,水位又低,因此几乎能看到河底的鹅卵石,以及飘扬的水草,甚至游动的鱼儿。
“淤泥不多,多是沙土与鹅卵石……”李谅祚高兴地说。
于是回到中营大帐,说道:“准备进攻。”
此时城头上种诊与章楶以及诸将士也看着敌人。
蔡挺是不能来大顺城亲自督战的,后方还需要他指挥。但现在蔡挺也渐渐对章楶十分看重,大顺城能否守住,乃是关健中的关健,因此他也将章楶派来。
黄指使说道:“西夏来了多少兵马?”
“不会少于十万。”种诊低低说道。
这里不是河北平原,十万兵马而来,到处在安营扎寨,从低矮的山丘到平坦的河谷,一眼都望不到边际。
“也不用怕,我方才仔细地看了许久,敌人虽然数量庞大,可是仅从扎营来观看,便能看到他们军纪混乱。为什么诸葛亮退兵,司马懿看到诸葛亮留下的营垒,称天下奇才。也是此缘故。”章楶道。
营都扎不好,就不要谈军纪了,没有军纪,一支军队如何能强大?
他又继续说道:“实际如今宋夏之争,与当年的魏蜀之争十分相似,诸葛亮主攻,司马懿主守。虽然看似司马懿无功,但因为蜀国狭小,最终将蜀国活活磨死。我与王子安所说的浅攻战术,便是当年的司马懿战术的翻版。”
司马懿与诸葛亮谁厉害?
还真不大好说,表面上诸葛亮应当更厉害,蜀国力量更小,却将司马懿打得不敢还手,岂不是更强吗?
实际未必。诸葛亮对手只有一个,曹魏,小阿斗能给他带来什么忌惮?即便他主动请求贬官,蜀国那一个大臣将士敢不听从他的号令?
然而司马懿却困难多了,不能真打。功高了必然震主,又不能不打,让朝野上下要看到他的战果。想要掌握这种分寸,何其困难。因此当时在三国当中,他与诸葛亮、陆逊两名主帅相比,他的处境最难。
所以诸葛亮说过一句话:“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
那是一种赞扬,一种忌惮,还是一种隐隐的害怕……
司马懿什么心思,章楶与王巨不会想的,章楶心思也许更简单一点。那就是建功立业。王巨心思要复杂得多,他想做一名超级权臣,不这样不能办事啊。
他不办事,那么随之而来的,北宋必然灭亡。北宋灭亡,那不是宋朝一代的末落,而是整个民族的末落。至少在宋朝之前,还没有那一个游牧民族取代了整个中国。只要稍稍恢复。便立即成为世界中心。
然后再看看清王朝,不能说清王朝一无是处,清朝的疆域也许不及唐朝巅峰。但是最稳定的广大疆域,这是功。但在这个功的背后呢,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浙江人好与西洋人争胜,曾发明了连发二十八发的鸟统,想献给军营。夜里做梦有人斥责他,说上帝好生。汝如献此器使流布人间,汝子孙无噍类。他吓得不敢往上呈报了。
这个上帝不是西方人的上帝。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上帝的名词,昊天上帝,天上的人君!
这是故事,但实际真有此事,发明者也真是浙江杭州人,名叫戴梓。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谋反,戴梓带着他的二十八发连珠火统献给朝廷,实际就是机关枪,远胜于同类西方的火器。不仅有机关枪,后来他还发明了子母炮,为平定噶尔丹起了巨大作用。康熙大为赞赏,亲自命名为威远将军炮。然后戴梓最终的命运是“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踏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
战事停下后,康熙也将它们深藏于兵器库了,其他人更不敢过问。戴梓同样郁郁寡欢中去世,但他没有想明白一个关健,康熙为什么这样待他?
康熙昏庸吗?
恐怕最坚定的民族主义者都不敢说康熙昏庸,实际真相是满人数量很少,想控制汉人十分不易。一旦这些武器流传开来,它们便能迅速取代满人的骑兵优势,导致清朝灭亡。
这只是一个背影,再往深层分析,少数民族控制中国,要么象元蒙那样胡来,迅速灭亡,要么象满清那样学习防范,是落后文明取代先进文明。那怕象明朝那样黑暗,科技仍在迅速进步着,但到了清朝呢?
因此北宋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这是王巨远大的目标,而且他未来的对手个个不亚于西夏的难缠度。不过王巨也无所谓,尽力而己,真不行,只好那句话了,人一死那管它洪水滔天。
章楶说完了、,大家一颗心也稍稍安定。
但这也是他在说,实际他心中在想,西夏如同蜀国,还不如蜀国,不过宋朝更不及曹魏。
种诊继续盯着敌人,也看着李谅祚,然后低声问:“章推官,要不要放?”
“不行,准头差,再拖一拖吧,拖到西夏人兵临城下时再放。”
这是指新式投石机加上火蒺藜,射程能达到了,若是来一个斩首行动,那个功劳大了海去。不过校正仍是这时代最头的问题,这一放,天知道那些大火蒺藜抛到哪里?炸不死,反而惊动了西夏人。
种诊想了想也同意了,它不是唯一的机会,马上鏖战来临,机会有的是。
于是继续关注着李谅祚的举动,李谅祚回去了,种诊扭过头对赵明说道:“赵将军,你可以上战场了。”
“好。”
老蕃将赵明带着近千名蕃兵来到小河前,张弓列阵。
李谅祚正准备与大家一起商议如何调兵遣将攻打大顺城呢,看到赵明的举动,他哑然失笑:“这群忘祖背宗的族人,真不知死啊。”
又说道:“漫咩,你带五千骑兵立即冲过小河,将他们截杀。”
大顺城临山而建,因此从城墙到河边还有一段距离。河水又浅,不要说战马了,就是人也能轻松地趟过去。虽有壕沟,并不会影响骑兵的冲刺。
赵明带着一群蕃兵于壕沟前列阵,他们是下了马的,只要骑兵冲过来,他们想逃都来不及,那么西夏便会取得第一个开门红。
“喏。”漫咩大声答道。
当年就是他配合李谅祚将没藏讹庞干掉的,如今在西夏正当红。
领完命,漫咩立即点集五千骑兵,然后迅速翻身上马,举起手中的夏国剑说道:“儿郎们,陛下亲征,陛下也要亲自督战,不要替我们大夏丢脸,拿出你们的勇气,拿出你们的宝马,拿出你们手中的大剑,给我杀。”
说着,带领着五千骑兵迅速向壕沟冲了过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