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 后台
当然,也有好的,不过这些表现好的,这次就会受益了,那个补偿……何谓补偿,就是照田册上的亩数额外加一些补偿。若不隐田,这回反而会多分一些良田。
至于那些乱圈的,谁当数啊?不要这些新圈的,就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耕地,也休想当数了。
可能会杀一些人……
但这次杀六名胥吏,还真与这些豪强没有多大关系。就是对付这些豪强,那也要软硬兼并,如果一昧用强硬手段,最后还出闹出大麻烦的。可这些人却主动送上门,撞上枪口了,于是被王巨狠揍了一顿。
侯可依然很担心。
不仅为秋后担心,也为眼下担心。
王巨将六名手长的胥吏卡嚓了,民夫们当然高兴了。宋朝有的富人做得不错,赈济寡孤贫困,兴办教育,协助朝廷赈灾,但许多官吏与富人都是为富不仁的,所以一些小说与评书里都隐约地闪烁着一个包青天的形象。
然而包拯当真敢象评书里的包青天那样玩啊?想找死啊。
这大春天的,卡嚓了六个胥吏当真就没事了?
王巨没有顾侯可的想法,又下去了。接下来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那就是真正的渠首。
渠道选址很讲究的,不是在泾水边开一个口字,水就能涌进来了,如果随便开,便是“卜”字形,主河还是那一竖,引水渠是那个一撇,如果是长江的水流量,随着怎么撇都能引进水。关健这是泾水。能灌进多少水流量进来。因此必须有一个弯口。不要求形成反“卜”字形,让未来新渠成为新竖,最少要形成一个“人”字形,这样才能涌进更多的泾水。
然而王巨还没有满足,毕竟这样一修,灌溉区很大了,泾水几条支流又不大给力,因此又设计出来这种渠首坝。
先自泾水向河中延伸十来米。扎下木笼,抬来打磨好的大方石,筑成一道弧形石坝。
为什么筑这道石坝呢,现在筑好了,只是在这里形成一道回旋水,但到了秋后,第一段郑白渠合龙后,掘开河口。有了这道石坝,泾水的流水便会产生激荡,反冲向河心。等于在泾水中设了一道无形的狙击,迫使更多的泾水涌入接水渠。
可以说它就是整个郑白渠一半的灵魂所在。
因此王巨一直在等。等石路与燧洞开采出更多的石头,挑选最大的石头,再打磨成方石,并且用铁索将方石联系在一起,垒石筑堤,笼石法,鱼鳞塘,三路石堤堤防一起结合起来,构成这道坚固的石坝。让它变成三门峡里的那根砥柱。不过那根砥柱是害人的,这是救人的。
但不是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塘堤虽不能说下到泾河中心,但也是下到河中的,河下面呢,是淤泥沙泥,不管什样的泥吧,都是泥,也就是塘基不稳。一旦打开引水渠,这种弧形石堰会激起更多的河水激荡,会遭到更强的冲击力,塘基若不稳,什么塘也不管用了。
所以必须在外围重新打下木桩,借助木桩,放下泥袋,做成一道临时的防洪墙。
不过好在现在春汛还没有上来,水位浅,水流也平缓。再过一段时间,施工难度就增加了。
然后再将里面的水抽干,挖开浮泥,最少要挖下两米深的地基,这才建塘。那么这道石塘最少能屹立五百年,至于五百年后,王巨还能管哪?
如果赶得快,那时汛水上来,不过石塘已接受水面部分,与汛期没有多大关系了。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石塘建好,抽走泥袋。这个容易,泥袋上都系有绳子,找来几艘小船,迅速就能将泥袋抽走。但还有呢,难道木桩留在哪儿不管了。莫要忘了,这段河面眼下还能通航的,尽管是小船,却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所以王巨又推出一个器械。
先在木桩上面打上铁箍,铁箍一边垂有一个铁环。
于塘上树起一个十字杆,杆下一个三角支架保持平衡,杆中间是横的铁臂,铁臂一端有铁钩。另一端则是吊环,将铁钩栓在木桩的那两个铁环上,另一边用绞盘将铁臂的一端往下绞,强行将木桩往上拉,同时河中人在船上用铁锤夯打木桩,使木桩摇动。那么木桩就轻易拽上来了。
没有这个器械,用笨拙的方法同样可以将木桩提起来,但那得费很多很多的工。
这个器械不仅是提木桩的作用,还有打木桩的作用,稍做改进,另一端改成一个巨锤,当然,与王巨设计的那个简易水力冲压机是不同的,那个更复杂,这个原理简单,就是纯用杠杆原理加上人力,将几百斤的铁锤缓慢拉起来,然后猛地松开绳索,虽然慢,但一下子要顶民夫夯上几千下。
虽然是花了一些钱,不过提高了效率与施工速度,实际等于节约了钱帛。
因此不仅在这里,整个工地需要木桩的地方很多,于是提前制造了一百多个这种十字杆。所以侯可不得不佩服王巨有巧思,如果没有这些巧思,施工速度会更慢,难度说不定也会提高很多。
将这些木桩提上来,再从石塘尖端打下去,一直延伸到岸边,放下泥袋。
秋后第一段渠工合龙,挖开渠口,提走泥袋,泾水进入引入渠,水位拉平时,再根据水流情况,寻找一个水势平缓的时间段,将木桩再提起来,渠首工程算是竣工了。
这段工程量不小,好在长度只需五六十步,冲击力最强的大约会有四十步,稍稍放一放,余下的换成了普通的鱼鳞塘,再往前,又换成工本更便宜的笼石塘。一直到燧道。到蓄沙池。到了蓄沙池后。水势平缓了,分成数股,甚至开挖了一渠,通达治水,于治水哪里筑一大堰,连淳化县许多地区都得到灌溉。到这时候便可以用土堤为主了。
当然,诸水交会之处,或者水势湍急之处。还必须用石堤,甚至继续用鱼鳞塘。
侯可对于王巨没有选择上面的那处选址略有些遗憾,实就是这处选址,规模也不小了,王巨几乎是往死里修了。
王巨小心翼翼地带着一部分人筑渠首坝,卡嚓的消息迅速传到京城。
…………
“陛下,臣有本奏。”蒋之奇举起牙笏说道。
“奏来,”赵顼目无表情地说。
蒋之奇心想,这样下去真不妙啊,看来得想办法与欧阳修洗清关系。
那个可以放在后面。眼下必须要说的。
他走出来道:“陛下弹刻陕西营田使王巨目无王法,无法无天。春天伊始,因为一点私罪,不交知州核定,不禀报朝廷,便将六名胥吏斩杀。臣再弹劾王巨无法无天,朝廷授之以营田使之名,一为水利,二为经营,之所以朝廷重新郑白渠,无外乎增加关中粮食,同时安置保捷。故陛下勒令王巨不得售田谋利,然王巨于泾阳,每商贾捐十石粟,便授之一亩良田。此等目无法纪之徒,望陛下严惩不怠。”
说完,他用眼睛瞟着彭思永。
自己一个人说不管用的,老彭也要站出来。
那个授田还情有可愿,但这个大春天的,不顾程序,斩杀六名胥吏肯定犯下大错了。
几名御史一哄而上,除非小皇帝学习宋英宗那样滚肉刀。但宋英宗滚也是替他亲生父亲滚,难道会替一个小官滚吗?
那么就是小皇帝庇护,这个小王巨也完蛋了。
彭思永刚准备上前,就听到赵顼问道:“蒋之奇,朕问你,如今郑白渠上有多少人在施工?”
不对,彭思永心想。
赵顼执政也快有两个月了,常朝,大朝,他都参加过的。
一般称呼大臣,或公,或官职名,无论是私下场合,还是公开场合,从不称呼大臣的名字,就不要说这种大朝会了。
他跨了一步,脚又挪了回来。
蒋之奇硬着头皮答道:“近五万人吧。”
“有多少民夫?”
“两万余人。”
“有多少兵士?”
“两万余人。”
“有多少西夏的战俘?”
“五千人。”
“这么多人,而且如此混乱,民夫,衙役,保捷军,厢兵,敌寇的战俘。几名胥吏居然还敢克扣,如果不及时处理,引起了乱子,谁来负责,是你,还是朕?到时候你是不是要将王巨推下油锅?”
“不过陛下,即便如此,也要先问罪,再交由知州判决,然后秋后弃市……”
“然后好官吏勾结,互相求情,慈悲为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不是?”
“不是啊。”
“好,朕再问你,蒋之奇,你是朝廷的言臣,其他地方朕不知,但叶清臣修浚郑白渠时,得良田六千顷,为何各县田册上只有两千一百余顷?整个新渠几名修渠大臣目测现有各种良莠耕地近两万顷,为何各县田册上只有八千余顷。”
“这个臣不知。”
“你如此关心郑白渠,连那边捐十石粟换一亩田都听说了,这么大的事你居然不知道,那么朕再问你,你关心的是什么?”
赵顼差一点就吼出来了,难道你关心的就是如何坑害王巨吗?
但他是皇帝,得要有涵养,实际没有吼出来也等于吼出来了。
他努力地平静着怒气,徐徐说道:“关于斩杀六名胥事的事,王卿已经在奏子上写明了,当时情况很乱,这六名胥吏不但自己贪墨,还拉了许多队头下水,并且胆子越来越大,不用重典,一旦蔓延开来,整个渠工都能出大事情。因此用军法处执。实际参与的有五十多人,王巨只斩了六人。朕也与几个相公商议过这件事,皆表示认可。”
确实,按照制度,王巨这么干肯定错了。
可站在整个工地角度分析,也没有做错。自古以来,因为这些个大型施工,导致了多少次起义发生?
前面的数不胜数,后面的会继续来。
“你是言臣,于其关心一个为朕,为大宋奔波效劳的有功臣子,为何不关心一下郑白渠那么田哪儿去了,天下那么多田哪儿去了。如今大宋那么多弊病,朕寝食不安,一想到这些弊病,茶饭不思。为何你不能替朕分忧?或者说王巨背后没有人支持,不怕得罪他!”
这才是真正的赵顼。
城府还不够深哪。
然而蒋之奇悲催了,站在哪里,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侯可担心,但为什么王巨不担心?
不是王巨背后没人支持,有人支持,很强大很强大后台,并且这个后台还不能算是赵顼,而是另外一个人,韩琦!(未完待续,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