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二章 楹联
“为何?”
“吉甫兄,他们正等着你们犯错,好自为之吧。”王巨说道。
现在说得天花乱坠的,司马光、吕公著不好辨驳,难道说俺们家人放高利贷就是对的吗?或者说常平仓与广惠仓没有问题吗?
因此一个个明智的没有说,等着青苗法实施后,各个地方官吏敛财犯下的错误,然后新账老账一下清算!
王巨说完了,他回到了军器所。
军器监也是草创,究竟归于那个部门管辖还不大清楚呢,于是王巨将军器所当成了未来军器监的办公地点。
一个小吏沏上一杯茶,然后恭声问道:“明公,今天要做什么事?”
“你去将各局的官员、作家、作头、甲头一起喊来,我有话要对他们说。”
“喏。”
小吏退下,王巨看着名册。
这个有点慢,有的局、作、院、库、所在城内,有的局作在城外,有的还在大内,而且不在一个方向。比如兵器贮藏这一块,就是很麻烦,有大内掌管的军器库,还有都大提点军器库所、提兴内军器库等机构。
在史上中书曾提议将军器库划到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司管辖,但被赵顼否决了,直到元丰改制后,才统一划到了卫尉寺掌管。这个一系列的在京城有几十个局作院库所,每一个还能细分,如军器库又分成兵器、衣甲、枪、弩、箭各五库。
一句话,就是臃肿,超级臃肿。
这个王巨不大清楚,现在赵顼居然听从了王巨的建议,将这么多庞大臃肿的机构,划到了一个部门。有三个原因,第一个经王巨提醒,赵顼亲自看到器甲的粗制滥造到了可怕地步。第二是王巨多次说了宋朝三大害,冗兵、冗官、冗政。这就是冗政。第三个原因就是对王巨的信任。
它却是很重要,如果赵顼不给王巨这个权,那怕是一个军器,实际论述起来,它只是军队后勤中器甲、粮秣、布帛、钱银四部分中的一部分,王巨都很难办。
王巨接到授命后,摸查了两天。
这是第一次集结诸官员与主要工匠。
上午小吏带着下属去集结,直到中午。诸人才勉强来齐,近两千号人。
王巨摸了摸脑门子,别的不看,就看这个人数,也让人感到头痛了,要知道来的无论那一个人,都是拿着高薪的。
这仅是京城的兵器生产贮藏机构,许多州府还有不少作院未计算呢。
就是这么多人,还有少数人因为有事,或者没有当值。或者没有当成一回事,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他们都没有来。否则还要加上七八百号人。
不过王巨没有急。他看着诸人说道:“诸位,朝廷并诸局诸库于一监,你们都知道了。诸位以前生产与贮藏的器甲质量,你们心中更是有数。以前不究,朝廷并成一监,就是为了改变以前军器生产的种种陋习浪费。因此今天我只说四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作家作头甲头的明确划分,以前作家作头甲头有的是因为技术高超提拨上来,指拨各匠人生产的,有的是因为聪明能干提拨上来管理大家的。但真实情况……究竟多少人是因为出身好。才成了作家作头,我也不想多说了。现在我统一划分一下。以善长技术提拨上来的。统一为作家,技术特别优秀的则是都作家。善长管理的。则是都作头,作头与甲头。各局各库官员,限你们十天之内,将这些名册整理好,上交给本官。十天后,作家负责技术指导与研发,作头与甲头专门负责管理。”
“第二件事就是问责制度,以前器甲不合格,一是管理混乱,现在并成一监,管理明确下来,二是贪墨克扣,不好意思,这一条本官是最不能容忍的。诸位,请看这副楹联,”王巨手一拍,两个小吏拿上一副楹联,上书:歪门斜道,请走他路。贪官污吏,莫入此门。
“就将它贴在门口吧。”
“喏。”
这就是一种态度,对贪官,王巨是零容忍政策!
“诸位,各位也许抱着侥幸心理,我朝对贪墨处理得越来越宽松了。无妨,各位怎么贪,我未必会处理,我只处理器甲,如果造成器甲严重不合格,我会上书,按照轻重问责,轻者削职为民,重者刺配,甚至流放沙门岛。我在郑白渠说过一句话,我不是好官,更不是烂好人,我会救人,也会杀人。”
最后一句话让少数人打哆嗦。
别人说杀人,也许是假杀,但王巨说杀人,那是真杀!
“第三件事,我看了两天,看到很多问题,如制造器甲,平时大家都在休息,然而到了战争来临时,又立即赶制。结果闲时,朝廷养了一大群闲人,忙时,又因为抢工时,不能完成任务,造成了器甲不合格,这也是军器监原来各局作库的一大弊病。这一条我也会渐渐改进,以及各局作的配合,管理,当然,你们若有良策,也可以向我进献,我一道上书朝廷,最后成为军器监的制度。”
“第四件事,便是裁减与简政,我仔细地看了一些作局,特别是弓箭院,我以前一直以为朝廷任务繁重,诸工匠无法竣工,所以才粗制滥造。实际错,非是无法完工,实际平时工作很清闲,之所以有时候很紧,就是我刚才第三条所说的那样。不日后我会上书改进。但问题是各作院库里有大量不良工匠,手艺很差,因为门路关系得以上位。还有的有手艺,却是好吃懒做,不想做事。我不久会制订工作量,好吃懒散者,没有手艺者,我会一律驱退出去。用这些钱帛,对各个工匠、习学,进行加薪。”
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仅是京城的弓弩造箭院就养了一万多名各色官匠,然而到了河湟开边时。因为缺少弓箭,史上宋朝不得不下诏,于民间购买制作弓箭。
不提各州府的几十个大作院吧。就说这一万多名官匠,怎么着。一年也能生产三四十万弓弩吧,顶多两年,所有官兵都可以从无到有装备了。就不要说现在官员顶多缺三分之一弓弩。
当然,战斗时有损耗,可河湟开边动用了多少宋军?
这也太坑爹了。
不是坑爹,连妈都坑了。
但因为军器一直是以宦官为首掌管的,即便王安石变法,都没有注意到此节。尽管后来也设了军器监,改革效果并不明显。
“不但我会订下工作量,还有逐一细察其质量,以及各作院库里大量的官员,我知道你们有一些是外戚,有一些是权贵子弟,无妨,我不管你们是什么出身,做得好,本官一律会向官家替你们请功立赏。做得不好。同样一律,我会将会议黜出军器监,并且这个数量不会低于三分之一人数。你们好自为之。”
这就是王巨说的四条。
但还不止。一些同样功能的作院库,王巨会一一兼并整合重组。
再进这个四条整理融合后,那么军器监便是一个高效的机构了。
最后王巨又说道:“没有能力的,还有其他一些想法的,本官劝你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有门路的立即找门路,乘早离开军器监。没有门路的,自己琢磨着,该怎么做。才能让本官不会惩罚与黜退你们。”
王巨又翻了翻名册道:“不错嘛,本官第一天来此集结。便有那么多人不来,毕道。”
“在。”叫毕道的小吏恭身上前。
“你马上给这些没有来的人统统记上一次大过。以后我制订好章程后,凡是违反三次章程者,一律黜退。”
“喏。”
下面的人听着传话官吏将王巨每一句传达下去,许多人心中冷嗖嗖的,王巨这是狠整军器监了。
这就是王巨与王安石想法不同之处。
不能说王安石敛财不对,若不敛财,宋朝这口气是缓不过来的。
休想指望这些豪强在国家存亡时说不定会出力,前世他看的《大明殇》中有一段正正中的。
李自成大军都来到城下了,豪强们都不愿意拿出一文钱捐助明军。
宋朝有钱人很多啦,多得都不能想像,金人南侵时,这些豪强呢?豪强未看到,倒看到了两个伪皇帝。
所以宋朝不能产生大量积欠,那不是积欠,是原子弹,随时都能点爆的原子弹。
不过总体上来说,经济还不是大问题,只要敛出来了,财政不困难了,宋朝最大的危机依然是军事,也包括器甲。虽然器甲在王巨心中地位一直很低,现在不是有了一个神臂弓么。
王巨又说道:“张都知,李定,你们出来。”
外面小吏要点名的,还有一会才散去,王巨将两人喊进来,还是为了神臂弓,准确说是为了马黄弓。
军器改革从这一天正式开始。
大家都在变,可是王巨是不说只做的人,当然,他所做的规模要小一点,侵犯的利益也小得多,因此放在王安石一法未成的变法前提下,奇怪地让人都没有注意。
王巨在军器所呆了一天,傍晚时返回家。
“官人,今天上早朝看到了什么?”李妃儿好奇地问。
“大娘子,那能发生什么,不过一大群官员于待漏院等候进宫,再由内侍引到朝殿,拜见一下,多半就出来了。如果上奏,现在也没有官人的份。”琼娘在边上说道。
“琼娘,你这一回没有说中。”
“哦,难道官人参奏了?”
“参奏个鬼啊,”王巨没好气地说。
这时候若与军器监无关,他才不会参奏呢。
自己还是将军器监整顿一下,想办法外放吧。王巨心中想到。
琼娘吐了吐舌头,她知道肯定发生了什么,但明智地没有问。
张载踱了过来,说道:“王巨,范尧夫是一个君子。”
范纯仁是好人哥,王巨不当骂范纯仁是白痴。
张载刚说完,“白痴”找上门了。
门房进来禀报:“外面有一人自称是修起居注范尧夫,要会见明公。”
这个明公是指王巨,与张载并无关系。
张载说道:“巨儿,去迎一迎他吧。”
王巨却不悦了,难道你不是白痴吗?难道骂了一句,想上门来讨公道?道:“让他进来。”(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