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章 十将-血衣

  “难道要开战?”康成心中担心地想到。
  但又不大象,因为这一行看似人数不少,一营广锐,一营蕃骑,一营保骑,一营保步,还有两营禁兵军,几乎达到了三千人。
  人数不算少,可康成不相信,宋朝仅凭这三千军队就敢出境作战。
  难道是拉练,可拉练为何这么神秘?
  康成想不明白,并且瓠子岭所在的位置也不大妙,它并不位于大顺城正前方,而在大顺城西北一侧,也就是说想撤退,必须从一些崎岖的山道上才能撤到大顺城,然而西夏若设一=军堵住退路,那么前景就不妙了。
  天色临近黄昏,军队停下,康成一边指挥手下扎营,一边在胡思乱想。
  然后他就看到溪边站着一个人。康成走了过去,恭敬地说:“野利将军。”
  “我现在不姓野利了,名叫赵怀忠。”那个大胡子蕃将说道,他就是那一营蕃落军的指使,也是野利族人。随着陕西郑白渠建设完毕,还有边军的开垦,比如蔡挺在葫芦川,王韶在渭源,郭逵在大三川口,边军粮食渐渐能自给自足。仅凭这一条,一年就要省下不少钱帛。
  这种情况导致了西夏一些活不下去的部族纷纷来投,以前投,都让宋朝送回去了,一是苟和,二是边区的粮食不足,这些部族来投,会进一步带来粮食压力,但现在不同,正好来了。选派丁壮做弓箭手,让他们垦田。所以许多西夏人叛逃到了庆州与延州。也正好,王巨收回疆砟堡。让疆砟堡到大顺城、荔原堡、柔远寨这一块扁平的不规则四边形为宋朝完全掌控。于是山那边的许多野利族余部,又逃到了庆州。后来在李三狗带领下,编建了一个新蕃骑营。其指使是野利部一个大族的少酋长,弓马技艺不凡,也就是康成说话的这个人。
  “赵将军,你部下真让小的艳羡啊,所谓兵强马壮不过如此。”
  “哈哈哈。”赵怀忠大乐。
  康成说了一会恭维话,又道:“赵将军,你可知道我们这一行干什么啊?”
  “小子。多嘴。”康成身后传来一声。
  康成扭过头,立即变色道:“是,种将军。”
  种世衡有八子,古、诊、谘、咏、谔、所、记、谊。能打的是种古。种诊,种谔与种谊,但老七也不简单,他是种师道的父亲。至于其他三人,也陆续用为武将,只是名声不显,比如眼前的种将军种咏,正是种家老四。种谔的四哥。
  此行四位武将统领,是李信、刘甫、郭贵与种咏。
  种咏踱了几步。没有怪罪康成,又走了回去,与刘甫他们嘀咕了一会,然后将三军将士召集,说出此行的真相。
  早先西夏派几万军民前来十二盘筑闹讹堡,号称十万人。
  为什么筑这个闹讹堡,其原因很简单,一旦此堡筑成后,白豹城与金汤城将会成为一个整体。事实西夏一直也没有筑成,否则在史上后来宋朝反击时,说不定就起到了作用。
  李谅祚筑了一回,结果大顺城惨败,其堡基也让蔡挺命人催毁了。但也不是蔡挺无理取闹,或者越境行事,更不是文官们所说的西夏境内,它属于闲田地区,不归宋朝,也不归西夏。
  现在西夏似乎在走下坡路,连连失败,梁氏又将它拾起,然而也不是李谅祚所筑的闹讹堡,而是两堡,在十二盘岭北边筑的是闹讹堡,南边还有一堡,取名为十二盘堡。用意还是一样,将白豹城与金汤城联系起来,二是可以侵耕大片闲田,三是防范百姓叛逃。
  燕达在绥州将西夏军队击败后,郭逵移檄宥州,梁氏害怕出事,虽号称十万人,实际远没有十万人,其中将士只有几千人,其他人全部是民夫。万一宋朝变得激进,将环庆路数万军队全部集结,这几万军民就全部完了。
  所以梁氏立即下令,停止筑堡,让民夫先行返回,军队继续留守。
  现在大多数民夫全部返回西夏,余下的民夫不足万人,以及几千士气低落的军队。
  所以王巨都发生了误会,他也不想这几千宋军白白牺牲,很早之前得到西夏筑堡消息后,便写了一封信给了李复圭,说了一句话,不要小看了西夏这些百姓,他们放下武器则是百姓,拿起武器则就是战士。然后就思付,李复圭不会那么傻吧,若那样,在史上的大顺城保卫战还能成功吗,尽管那一战十分惨烈,似乎宋朝死了许多将士。
  但很多他记不得了,而且现在的陕西让他七弄八弄的,也渐渐与前世的历史产生了误差,甚至往后去误差会越来越大。
  李复圭当然也没有那么傻,看到王巨信后,只是一笑。再说,王巨也没有权利让李复圭怎么怎么去做。
  西夏在筑堡时,李复圭没有动。
  直到这时,才下了命令去偷袭闹讹堡,原因也很简单,现在西夏军民不足两万人,其中真正的将士又不足四分之一,还分成了两处。于是将四员偏将李信刘甫种咏召集,授以方略,又让他们从荔原堡至瓠子岭,从小道去闹讹堡,先行将闹讹堡这一部军民击溃,再调头袭击离大顺城更近的十二盘堡。那么不但可以击败西夏这支军队,还能最大限度杀伤这余下的近两万军民,以便取得战功。
  为什么是三千兵马,因为这次是奇袭,走了一条崎岖的山道直插闹讹堡,人多了必然行程缓慢,又容易暴露目标,现在三千兵马,半骑半步,特别是两支保捷军与一支蕃落军,其中有许多将士还参加过几年前的大顺城之战。
  力量不算小了。
  但这个李信就没必要向大伙儿解释了。
  而且李复圭为了保证胜利,又请求保安军的鄜延都巡检使白玉带领近千宋军。从保安军直插闹讹堡的后方。
  当大战爆发时,白玉一千兵马忽然杀到,敌军必败。
  李信一口气说完。几千将士默默听着。他们在心中都在盘算着,整个计划看上去确实很完美。
  一个是有心,一个是无心。宋军这边士气也就那么回事,不过西夏那边士气却是很沮丧。
  那么这一战胜算就有了分。
  一旦大捷,收获将非同小可。
  第一是缴获的器甲战马。
  第二是物资,西夏发动了几万民夫来修堡,都带着各种物资与器械。现在还没有全部撤走,只要将他们打败,这些物资大多就能为自己所得。
  第三就是粮草牛羊。这么多人得吃,西夏人吃的是半荤半素,不仅有粮食,还会有许多牛羊。就象种谔去年那一战。缴获了近万牛羊,实际何止,余下的都分给了诸将士。
  第四朝廷也会有一些奖励。
  这样想着想着,大多数人眼中就闪着兴奋的光芒,发财的机会来了。
  李信与种咏看到士气上来,点点头,大家士气上来,胜利又有了一份保障。并且前几年也有例子。那就是种古种诊奇袭折姜会,那次行程更远。并且深入敌境,面对的敌兵更多。
  他们也这样想……了。
  大军休息了一夜,继续踏上征程。
  其实后世史书常见的地名,比如柔远寨、荔原堡、大顺城、金汤城、白豹城,都不是很远,只是现在交通不发达,又位于子午山与横山交界处,山多林茂,宋夏分界,否则即便普通的步行,任何两处不过一两日的路程。
  他们这一行走的是小道,于是格外慢些。
  还未到正午,军队抵达闹讹堡下。
  西夏役夫看到宋朝大军,哗然道:“我们只是修堡,不与汉家争。”
  西夏人多称宋朝为汉家,中国,罕称宋朝,这也是多数党项人对宋王朝的不认可。
  李信不理睬,他看了看,两个堡都修了十几天,天数不多,不过人数多,有的地方都修了一个好样,堡墙大半人高了,不过还有几个豁口。他骑在马上,看着东西两边的豁口,下令两支骑兵,也就是那支蕃骑与保捷骑,让他们冲过去。
  西夏人看到“讲理”不行,只好反抗。
  在西夏密集弓箭的射击下,两支骑兵迅速牺牲了十几人,李信只好下令撤退。
  这也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就连康成在后边看着,敌人的士兵数量真不多,多是役夫在反抗射击。只要冲进堡内,大捷就有了,顶多是得付出多少牺牲。况且后方还会有一支强力的援军即将到达呢。
  李信又下了命令,让两支步军在前方掩护,两支骑兵在后面攻击。
  一般宋朝战术是蕃军在前冲杀,能撕破对方的阵型,后面禁军跟上。若是蕃军都撕不开对方阵型,即便派上禁军作用也不大了。不但李信,种谔如此,王韶如此。只有吕惠卿异想天开,进行改革,蕃汉杂间进攻,结果失败了。
  然而面对一群吓变了色的役夫,还需如此吗?
  谁料到,随着宋军进攻力度的加大,堡内反击的弓箭却更密集了。
  而且这是战役型的大堡,对地势选择十分慎重,比如大顺城的前身是西夏后桥寨,它在西山之东,范仲淹与蕃将赵明夺下后,立即在西山之西筑城。再比如疆砟堡,也在山坡之东,王巨夺下后,将此堡毁去,改在坡西重新筑堡,命名为安疆堡。
  之所以这么做,取的就是地势之利。
  闹讹堡也是如此,筑在岭东,居高临下。
  西夏人顽强反击下,这次进攻又不果。
  李信无奈,只好下令三军压上。
  正常情况下,大军交战,双方都需要保留一支预备队以防不测,或突围,或侧应……不过兵无常势,现在的情况是只要冲进堡内,那么就会迎来辉煌的胜利。这群懦弱的役夫所仗的不过是地势,现在李信用优势的兵力强行冲锋,似乎也没有错。
  六营官兵分成两路,步兵在前,骑兵在后,几员主将殿在最后面指挥。
  康成所在的广锐军也位于中间压上了。
  他们进攻的是北面那个豁口。
  前面不时传出喊杀声,嚎叫声,惨哭声。
  这一回战事更加激烈,也意味着牺牲更多。但暂时还不会对康成产生危胁,他这一小队也是清一色的骑兵,压在后面的,一旦步兵冲进豁口,才到他们正式冲锋的时候。
  就在此时,堡内扬起一面大旗。
  几乎同时,两边山岭响起一声声嘹亮的号角,随着大量的西夏士兵与手持着武器的役夫,从两边山岭密密麻麻地扑过来。
  眨眼之间,三千宋军就全部被这些人围困起来了。
  康成头皮一麻,心想,完了。不仅他,其他宋朝将士同样也知道完了,他们中了埋伏。
  李信眼睛茫茫然,但很快下了命令,让中间两营扑向两翼,前面的步兵撤回,后面两营骑兵掉头冲向后方。
  这样的布置也不能说不对,前面的步兵扑向两翼不起作用,只有中间两营扑向两翼,才能将敌人的包围时间延长,想阻止那是不可能了。那么后面两支强大的骑兵就能将后方的合围圈撕开口子,三千兵马才能逃出生天。
  李信想法是不错,不过他忽视了这里的地形,山,山陵!
  骑兵的优势在这里并不大。
  惨烈的厮杀开始,整个宋军也变成了一个奇怪的倒三角,李信几员主将带着两营骑兵在正后方冲锋,中间两营宋军在阻挡西夏人合围,后方的两营骑兵撤到中间两营的空挡。
  然而面对西夏精心的设计,无论李信怎么冲,后面的伏兵都利用地势将他们阻挡着,要命的是堡内的“役夫”同时也扑了下来。
  但就是这样,宋军依然在顽强的反抗。
  忽然西夏人传出一道命令,传令兵大声呼喊:“杀兵不杀将,前方开围一角。”
  不是西夏人好心。
  兵法围三阙一!
  西夏人这么做正是暗合了围三阙一,否则继续战下去,未必能将这几千宋军全部歼灭,即便能歼灭,付出的代价也很高昂。说不定久战之下,这支以主要以役夫组成的军队会出现变数,还能让宋军反败为胜。
  命令传下,实际这比较恶心人的,用得着大声呼喊么?用旗帜就能指挥了。
  传令兵传递着大声呼喊,前方迅速让出一道口子,正好几个主将本来殿后,现在却变成了正前方。看到口子出现,李信几将也不想死啊,带着亲信迅速冲了过去。
  眨眼几百骑兵随着李信冲出生天,随着西夏人将口子再次堵死。
  几员主将这一逃,余下的宋朝士兵士气一起跌落了,康成脑子嗡嗡作响,忽然大喊道:“随我向北冲。”
  不能再是阻挡了,那将是死路一条,只有强行向北冲,才能逃出去。
  他的几名手下,随着康成向北强行突围,也有一些机灵的宋兵同时与他们汇合着冲向北方。然而敌兵太多了,康成不知砍杀了多少敌人,却总是冲不出去,相反的身后几十名宋兵越来越少,只剩下了几个人。
  “杀。”康成大声叫着,这不是为自己而活,他家中还有温柔的贤妻,儿子,还有一个老母亲,自己死了,一家人将会迎来惨痛的命运。
  眼看前方的敌人越来越少,突然他跨下的战马一声长嘶,将他掀翻于地。(未完待续……)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