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笑话

  “君万,不得胡闹,再说,章公如今已经是通判了。”刘昌祚道。
  这是文官的内斗,你一个粗人过问什么?
  但王君万称喟章楶为章签判,也是一种亲热的称喟。章楶以前来长安,正是以京兆府签判官职主持挑拣保捷,监督苗授与王君万训练事宜。
  后来苗授调到了秦州。
  这也是一次正常的调动,苗授在郑白渠训练有方,那边要开边河湟,开边河湟不能真靠王韶一个人哪,因此苗授去了秦州。
  苗授走了,蔡晟来了。
  王巨听到后整傻了眼,蔡晟是谁哪,他硬是想了大半天,都不知道这个蔡晟有什么来头。所以才上书,建议让刘昌祚来到郑白渠主持训练事宜。
  随后章楶调到陕州。
  因此,王君万与章楶打交道的时间更长,王君万大咧咧地说:“勿以小人之心对章签判。”
  章楶哭笑不得。
  王巨却微微皱起了眉头,无论王君万,或是苗授、刘昌祚、姚麟与种谊,都是勇冠三军的大将,不过王君万贪不贪不大好说,是人都贪,有人贪财,有人贪色,有人贪名,有人贪官,可是王君万的性格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啊。
  “质夫兄≈,依你之见,当如何?”
  “首先将各个物资向宁州集中。”
  宁州与庆州只隔着一道子午山,但就是这道子午山会起着很好的阻挡侦查作用。
  而且调往庆州的各项物资,特别是粮草,主要是来自关中。这个关中不仅是郑白渠。还有长安地区。凤翔府东部平川地区。郑白渠的出现,导致关中渐渐储粮,但不仅是在郑白渠,其他关中也陆续储备了一些战略性蓄粮。
  如今在全部调往庆州。
  不过不管从关中哪里调来的物资粮草,宁州城是必经之路。
  因为时间仓促,即便最早的物资,也不过才到宁州境内,这项命令下达下去。并没有妨碍。
  章楶又说道:“再者,让鄜延、环庆与泾原路所有三军,带着粮草压上前线。”
  “这不大可能吧。”王君万张大嘴巴说道。
  为了减轻供给的压力与损耗的钱帛,缘边五路的兵力并不是全部在前线的,比如环庆路除了庆州环州的兵力,在邠州、宁州、乾州皆驻扎着大军,其中乾州离郑白渠已经很近了。
  若是一营官兵调动问题不大,如果是三路官兵一起调动,几达十万兵力,每压上一步。那都会带来惊人的消耗,当然。也带来惊人的费用开支。
  王巨沉思。
  “只有此策最为妥当,子安,慈不掌兵,吝也不能掌兵哪。”
  “那我试试看吧。”王巨说道,李复圭那边不成问题的,主要是余下两路,蔡挺那边也不成问题的,只要自己写信时语气尊重客气,千万不要真摆出陕西安抚使的资格就行了。关健就是韩绛与郭逵,他们那边有点难办。
  至此,大的方向才定落下来。
  王君万又问:“子安,我不懂哪,西夏如何能发出三十万大军?”
  “王将军,你指的什么?”
  “难道他们用兵当真没有损耗?”
  “何谓穷兵黜武?”王巨一笑。然而西夏运气真的很逆天,不承认都不行,两个梁娘娘都是疯狂的主,动不动就是三十万大军。不用想,百姓过得苦逼无比,所以据说在史上往后去,横山无数百姓因为活不下去,向宋朝投奔,包括西夏的老巢,宥州夏州的羌人。
  但是呢,宋朝每每到了关健时候,就差那么临门一脚,却因为这个那个,无功而返。
  特别是章楶将西夏人三十万兵马坑掉的那次。
  辽国越来越不争气。
  眼看真不行了,金人南下了。
  这让王巨怎么回答?
  …………
  新年到来。
  本来今年新年京城百姓会有一个大大的惊喜。
  不过为了保密,则没有了。那就是烟花。
  但张若水也不急,他接手军器监后,按照王巨的协议,由延州十个商户出资,这个出资是指买地,置办坊场,以及采办材料的费用。军器监则负责生产,调动材料。毕竟它沾到了火药,火药这时候虽向坑矿发放,但还是属于管制物事。
  因此李贞派人过来,于城西郊外在建设厂房。
  张若水则是紧张地关注着西北。
  虽然他替王安石办了事,但王安石能将他放在心上吗?某些方面,他与王巨才是真正紧密联系的一对。
  王巨能不能上位,能不能提前上位,就看这一战了。
  延和殿君臣也在讨论这件事。
  “文公,陕西可有消息传来?”赵顼问。
  “王巨到了三原,除夕前买了一万头猪,一万头羊,打着朝廷犒劳的名义,发放给了保捷军将士。用的是烧酒作坊的钱。”
  文彦博将后面一句咬得重重的。
  “文公,烧酒作坊的盈利,无论用捐献或是犒劳名义,皆是国用。”赵顼道。
  文彦博话中有话的,这算不算收买人心呢?
  所以赵顼打了一个小圆场。
  “陛下,若是国用,就将它交给国家,若是私用,那就是私用。”文彦博道。
  王巨这种做法糊里糊涂的,不好。
  王珪说:“文公,无妨,当初王韶于秦州市易时,王巨便没有同意将烧酒作坊交给朝廷。无他,此例一开,那么朝廷以后就能用它当成故事,擅自抄没私人作坊挪为国用,争议会更大。”
  文彦博,你可不要犯糊涂了,真让王巨交,王巨会真的交。但朝堂还有一心想敛财的王安石呢。这个后果你可想好了?
  事实王珪是替王巨说话。
  怎么办呢。谁让他们都属于“温和派”。
  王安石说:“此役关系到国家兴亡。诸公勿要阻挠。”
  一句话便让所有人沉默了。
  如果王巨此战失败,庆历故事又上演了,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如果胜了,什么都好说。想说好也行,想说坏也可以,反正就是说坏了,在这几年里西夏人也老实了。
  但在王安石心中,此战很是重要。
  只要打胜。那么西夏数年都不敢犯边,为王韶开边河湟腾出良机。王韶才是他的人。
  而且此战所用的禁兵不足两万,余下的都是保捷军、蕃兵,以及蕃人民兵强人、壮马,只要打胜了,就能证明民兵的可用性。以后增置边军好,或者是扩大保甲法罢,皆不会有很大的阻力。
  那么以后又可以徐徐裁减禁兵,一旦禁兵裁减到四十五万人到四十万人之间。整个宋朝财政将会大为好转,自己变法成功!
  只是这小子。一直不肯用义勇,否则会使自己推广保甲法更有说服力。
  “保捷军有没有出发?”
  “没有。说是到初五六开拨,让大家过一个年。”文彦博道。
  军事由西府负责,所以王巨什么情况得对西府汇报。
  但文彦博又给王巨上了一个眼水:“据下面禀报,说是王巨去了三原后,立即回到王家寨祭祖。”
  王家寨也在三原,但不在三原县城,离县城还有十几里路。至于保安军那个王家寨,早就成为历史了。
  “祭祖不对吗?”吕惠卿反感地说。
  总之,王巨火拼陈襄,让许多人反感,只是与司马光的区别,文彦博不会将王巨往死里踩,不值,然而时不时上一些眼药水是必然的。也是防万一,万一王巨大捷,朝廷到时候如何赏赐?这小子还不得长翅膀往天上飞?
  “虽祭祖也可,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敌当前,王巨恍若无事一般,也太过儿戏了。”
  “淝水之战,谢安在下棋。澶州之战,寇准与杨亿整天吃酒作乐。又作何解?”
  都是有学问的人哪。
  老文不屑地说:“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难道你以为王巨现在就能与当年的寇准谢安相提并论?”
  年龄!
  “好了,好了。”赵顼不耐烦地说。
  这一战他也十分关注。
  不仅是王安石想的那些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此战派出的主帅乃是最懂军事的人,王巨虽然谦让,然而赵顼通过一些渠道依然得知到大顺城之战的真相,实际王巨在那一战中的作用,不比蔡挺低。
  那么现在文臣当中,谁还比王巨更懂军事吗?他可不认为章楶比王巨高明。至于王韶,王巨也再三推荐的,然而还没有证明呢。
  最强的将领,姚兕、林广、燕达、刘阒等人,都分别在各自战场上证明了自己。
  最没有掣肘的一次行军,王巨能要的权,几乎全部给了,任由王巨去发挥。
  最熟悉的一次领军,宋朝更戍法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才成了宋军越来越弱的弊端,所以赵顼才取缔了更戍法。但对于王巨这次行军,却不会有影响,环庆州许多官兵,那几万保捷军、以及当地的蕃军、强人与壮马,王巨都熟悉的。
  最强大的武器,各种各样新式武器,多分配给了这几万保捷军,并且这次又将军器监所有合格的武器提走了,调到前线分配给将士。
  最强大的军队,禁兵不行了,可这边保捷军却是练了很久的。
  就是兵力少了些,但那也是最强的一次对撞。
  如果败了,赵顼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那么自己在后面竭力支持吧。
  这时司马光忽然冷不丁地说了一句:“如果情报有误,西夏刻意虚张声势怎么办?”
  仅一句,所有人眼光一起讶然,要知道这次为了配合王巨行军,不知调动了多少物资,而且是在这个大过年时间里,抢时间调动的。花了无数钱帛,骚动了无数百姓。
  如果西夏不出军庆州,那才闹了一个大大的笑话。(未完待续。。)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