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鼓声(下)

  “其实我们可以发起总攻的,”一名指使站在西山峰顶上说道。
  到了明天,西夏还会有更多的兵力到达。但莫要忘记了,大顺城后方同样有兵,荔原堡、柔远寨、业乐镇、华池城、平戎镇这些堡砦,离大顺城最远也不过六七十里路。
  他们的兵力随时可以抽调到大顺城。
  这是王巨在庆州颇有威名的,否则这名指使都能说,若是当初再增援一万保捷军,置在这周边数堡砦,那么兵力悬殊就没有那么大了,那么这次鼓声便可能会成为西夏人致命的鼓声。
  “张指使,老夫与王子安商议时,王子安刻意对老夫嘱咐,可能他料到随着他这些安排,大顺城会出现一些大好的局面。但勿务不能骄傲。王子安接着又说,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那是楚兵的士气,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军有没有这个士气与勇气。”
  那指使摇了摇头。
  “官渡之战,曹孟德若无许攸来投,能不能转败为胜?赤壁之战,那是因为曹孟德是北人,完全不识南方水性与气候。可现在西夏人熟不熟悉庆州的气候?淝水之战,更是胜得侥幸。至于韩信与李靖的多次以少胜多,可有几人能及他们二人?”
  这两人是真正的战神。
  就是赵匡胤在世,被后人低估了的柴荣复生,两人在军事才能上也不及韩信与李靖。王巨更不行!
  “所以王子安不喜那种冒险赌博式的战役,再说,也没有这个必要进行赌博的大战。因此王子安对某嘱咐。若是有人掉以轻心。试图强行要求出战。以军法论之。”
  其实真没有这个必要。
  现在主要就是削弱夏人的士气,这一条其实也很重要。
  随后将他们放进来。
  决战会有的,但不是现在,现在偷机取巧可以,但真正决战,其实还有风险的。
  就算打败了梁乙埋的主力部队,他们也能从容退到后方,只能中胜。冒这么大风险。可能大顺城会丢失,可能宋军同样会惨败,仅是中胜,那就太不值了。
  但这个详细的计划,窦舜卿不会向一名指使透露的。
  不过这种将近九万夏军当猴耍,儿戏般的嬉弄,确实大涨了宋军的士气。
  城中居然有士兵睡不着,爬起来,刻意观看西夏人狼狈的样子。
  天就渐渐亮了。
  “果然如明公所料啊,”林广看着西夏军队的行动。不由地叹道。
  高敏神情也古怪,虽然王巨将他编成了十一将。尽管还在种古之上,他心中还是大大的不满。不过到了这时候,也不得不承认,王巨比李复圭强了百倍千倍,离那个传说中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只差一步之遥了。
  其实也没有那么神。
  当然,王巨与章楶两人的智慧结合,确实算是很可怕,并且两人是好朋友,配合默契,所以这两人联手,可以说不比现在的王韶差上多少了。
  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王巨对庆州无比铁熟悉,特别是大顺城一带。
  如果换一个地方,那么王巨的谋划就会大打折扣。
  还有,梁乙埋行么?如果换成李元昊来指挥,就算王巨与章楶两人配合,就算王章二人对庆州熟悉,但也会让两人头痛万分。
  不过打到这时,足以让大伙儿折服了。
  窦舜卿没有再说话,而是拿出那柄望远镜,向西边看去。
  大顺城外出现了一个冰原世界,闪亮的冰冻从濠河开始,向西延伸了好几里。以至昨晚许多西夏人不得不重新挪动帐蓬。不过西夏大军看上去仍然很强大的,尽管折了六千余人,夏军仍有八万多兵马,大营同样绵延了好几里地。若是站在平地,几乎都望不到尽头。
  并且窦舜卿又借助望远镜,看到十几里外,又出现了一支数量可观的夏军。这也不奇怪,梁乙埋的军队是主力军队,既然西夏号称三十万大军,那么最少不低于二十五万军队吧。那么这支主力军队最少也要十几万兵马。究竟多少兵马,这非是斥候能打探到的了。不过后方肯定还有军队陆续到来,甚至为数不少。
  窦舜卿放下了望远镜。
  这玩意儿将配合另一种物事,以及复杂的旗语,随着真正决战到来,一起亮相。那时会亮瞎西夏人的眼睛……
  然后他又看着城外。
  大顺城两边都是平坦的河川,只是这个平川不是很宽阔。同样,也不是真正的平,中间的平,两边的则是高低不平,也比中间的高。濠水是不可能蔓延到两边的,那怕让水寨成了水漫金山寺,都漫不到两边的河川上。
  一队队西夏士兵抬着推着攻城器械,包括一些简易的大型投石机,趟过结冰的中心平川,到了南川上,随后向水寨方向逼来。
  “林广,拿出一千斤羊肉,还有酒,发给第十一旅的三军将士。”
  “喏。”
  “高都监,你立即回去,让你手下吃好喝好,养好精力。”
  “好。”
  “这一行要多多保重。”
  “咱家知道的。”
  “还有,不要责怪王子安,实际我们那天谈心时,王子安说过,我朝宦官不恶,并且有的宦官表现出色,不仅是秦翰,包括王明等宦官,表现都远胜过了普通武将。”
  “咱家能责怪什么?”高敏苦笑。在宋朝武将不值钱,太监也不值钱,不要看他是都监,就是王巨将他卡嚓了,也不会有士大夫替自己打抱不平。
  窦舜卿便去了水寨。
  西夏人在另一边开始攻打水寨,也不是真攻打水寨,那样只能白白付出严重牺牲。所谓的攻打。不过是将一些投石机搁在南面土山上。不停地向水寨里抛射巨石。
  余下的大军则在水寨前谩骂。
  宋军出城而战。正好不过。没办法攻城,但到了野战,宋军兵力少,只有找死的份。宋军不出城迎战,那么就尽管骂,昨天所失的士气便会上来了。
  “真如明公所料啊。”林广不由又叹了一句。
  但他又蹙眉道:“如果西夏人也有虎踞炮,还会有影响的。”
  西夏的投石机在抛石,还是有少数巨头被抛到寨中。让宋军造成了少量伤亡。可若是换成宋朝的大型虎踞炮呢。
  “林广,这个假设不成立,西夏人怎能会有虎踞炮。”
  这东西在宋朝制造也很麻烦的,并且经过数次改进,如今的虎踞炮越来越复杂。即便西夏能侥幸缴获了一批虎踞炮,就象在抚宁寨一样,也没办法仿制。
  还别说,从抚宁寨缴获的那三四十门大大小小的虎踞炮真让梁乙埋带来了,只是西夏人还没有发明扳手、启子,所以不敢拆卸。于是只能整体运输,所以它们还在后面没有到。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又损坏了一批。又留下几门,让工匠在研究。余下的只有近二十门虎踞炮,其中大型虎踞炮只有七八门。
  就是运过来了,对水寨仍然产生不了致命性的危胁。
  那就让西夏人慢慢骂吧,窦舜卿只下达了一道命令,让将士注意南山时侥幸飞过来的石弹。
  到了中午。
  西夏人折腾得差不多了,宋军在城头上吃肉喝酒,有人站起来,对着城外大喊:“你们象傻逼一样跳来跳去,累不累啊。”
  ……仅是一句,便让西夏人再度沮丧。
  宋吉眼看不好,想了想,让兵士去军中找来一些妇人的亵衣,这时候那来的妇人,有啊,西夏的麻魁军,就是一支由党项妇女组成的特殊军种。
  然后宋吉让人悬于城下,又派人大声喊:“宋朝的胆小鬼们,有种出城来战。”
  很熟悉的一幕,与诸葛亮无关,而是种谔,种谔攻打罗兀城时,便送了三件妇人的亵衣给了罗兀城西夏主将哆腊,用此羞侮激怒哆腊主动出来迎战。
  这一招似乎管用了,城头上的宋军也吃好了喝足了,于是鼓声再度响起,城门渐渐打开,吊桥也隐隐落下。
  “出来了,出来了,”梁乙埋大喜,又立即命令准备迎战。
  然而刚刚组织好阵型,城门再度关上,吊桥也收了回去。城头上却有一将大声喊道:“傻逼们,有种来攻城哪。”
  “宋学士,似乎还是不行啊。”
  “大将军,勿要担心,宋军能出城最好,不能出城也在我们预料当中,我们眼下不是想拿下大顺城,而是要振作士气。”
  梁乙埋想想也是。
  宋吉道:“我还有一个办法。”
  在他命令下,召来十几个麻魁兵,又召来十几名撞令郎,让撞令郎做宋兵状,伏在地上,然后让麻魁兵骑在他们身上,不停地用手抽打着这些撞令郎,一边喊道:“打死你们这些没种的汉兵。”
  虽然宋朝还不象明朝那么古板,但还是男尊女卑。果然又起到了效果,城中鼓声再度响起,城门又大开,然后吊桥徐徐落下。
  这一回差不多要出来了吧。
  梁乙埋眼巴巴地看着。
  果然这一回真出来了,数千宋军涌出城外,吊桥也渐渐落平。
  “备战,备战。”梁乙埋开心地说。
  结果眼看吊桥就要持平了,忽然又再度拉了回去,宋军也返回城中。城头上一名将领喊道:“你们这些个撞令郎是西夏子民哪,还是西夏部曲哪。是不是你们天性贱格,低人一等格外高兴哪?”
  不能再玩了,再玩,那么就会让军中产生分裂。梁乙埋匆匆下令,让这些麻魁女与撞令郎回去。
  结果一下午,唱戏般地弄了四五回,西夏人只穷折腾了,至于士气,天知道有没有涨上来。
  窦舜卿看了看太阳,说:“高都监,是时候了。”
  高敏点点头。
  他下了城头,悄悄将六营养精蓄锐的官兵全部集结,带着三千兵马吼道:“不听从号令者,杀。”
  “不前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泄露军情者,杀!”
  “违反军纪者,杀!”
  吼完后,高敏说道:“这次你们勿务要听从我号令指挥,不听者,咱家绝对会以军法论处,绝不留情。”
  一名都头莫明问:“高都监,你让我们做什么?”
  “我们要单独行军,也会有一些危险。虽然有危险,但也是一次建功立业,升官拜将的好时机。若是有人牺牲,王子安曾经对咱家承诺过,他会对你们额外关注。”
  这个关注,大家都会意的,毕竟那么多军队,王巨不能搞特殊化明着说。
  “那我们要做什么。”
  “出城迎战!不过你们也不要担心,打到现在,你们也看到西夏人的战斗力了。况且你们还有这种特制的鞋子。”
  为了保密,以前并没有让大伙穿上,直到昨天才让三千兵马彻底换装换鞋,就是让大家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城门口也有冰,到了城外,各条山道上更是冰雪交连。
  这种防滑的鞋子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另一名都头问:“高都监,明公现在哪儿?”
  “明公不会离开你们的。”高敏含糊地答道。
  “他真来到庆州了?”许多士兵欢呼雀跃。
  “军事机密,暂时不答。”高敏也无奈,按理说现在最好不要说出来,但毕竟这一行有很多风险,得让手下吃一颗定心丸。谁让他们对王巨很信赖呢。
  鼓声再度响起……(未完待续……)
  第476章鼓声(下: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