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白莲教造反
此时的东厂和锦衣卫,对于那些官员和商人来说,简直就是催命符。随着朱由校的下令,厂卫再度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抓获活动。
这次抓获行动,让那些参与到私盐生意的商人、权贵们几乎毫无准备。
几乎是一夜之家,锦衣卫和东厂,一共抓捕了三十多个大小商人,二十多名权贵。长期在长芦盐场周边从事私盐活动的商人权贵,几乎被一网打尽。
抓捕的同时,宅子、产业都被稀疏查封,简直是大难临头。所有被抓获的商人和权贵,全都面如死灰,被东厂和锦衣卫抓紧劳改局一顿严刑拷打,纷纷招供认罪。
对于此次严打私盐,《大明日报》没有任何的报道,主要是不想太过惊动其他省份的私盐利益团伙。
此时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不管皇帝在北直隶怎么搞,但皇帝不越界,其他省份的商人也就继续观望。
舆论上的抨击自然是有的,北直隶盐商全军覆没,私盐商人和权贵被悉数抓捕和查抄,很快就传到了江南地区。江南地区对朱由校的抨击活动,再次形成了一个热潮。
皇帝贪得无厌、与民争利。还有什么大肆挥霍,穷奢极欲。各种传言,各种版本,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
与之相反,北直隶地区的风评就完全不同了。
经过一番建设工程的开工,大笔银子砸下。以及朱由校完善北直隶的各种社会基本保障。加上反腐行动,让北直隶的百姓对朱由校产生了热烈的拥戴。同时北直隶也有大批厂卫的市井‘水军’,这些市井水军。平日里都在有意无意的宣传皇帝的各种英明神武,并驳斥各种市井谣言。
南北的对立,是明末的一个重大问题。这和南方士族、财阀形成高度自治有关,双方因为发展的不均衡,产生了不同的利益需求。但是老百姓都是一样的,差不多都是水深火热。只是说南方百姓,饿不死罢了。但同样也是富者阡陌连绵。贫者无立锥之地。
相比之下,南方的贫富差距更加恐怖。北方因为商业资本没有南方那么发达,普通百姓反倒是还有一定的立锥之地。
整个大明的老百姓。都等着朱由校去拯救。
这次查抄了不少通州商人,以及天津商人,也对北直隶的商人产生了极为严重的震慑,一时间有点人心惶惶。
北直隶的商人。发现他们好像根本没有‘人权’。皇帝想抓就抓,毫无安全感。一些北直隶商人在这次抓捕行动过后,纷纷向南迁徙,从此不在北直隶定居。
田尔耕很快把这个现象报告给了朱由校。
“通州商会,还有天津商会,此次抓捕过后,剩下的商人去之大半,有的举家前往扬州。有的举家前往南直隶。还到处宣扬,再不走早晚要掉脑袋。”田尔耕报告道。
“他们爱走就走吧!地球又不是离了他们就不转了。”朱由校毫不在意的说道。田尔耕迟疑道:“但是这些商人迁移之后,带走了很多银子。”
“这倒是个问题。”朱由校不由思考起来,这种现象相当于是财富外流。如果说一个国家的财富,就如同一个装满水的水桶。一旦商人大量抽逃资本,就相当于财富外流,水桶漏水了。
这些抽逃的商人,就是那种没有国界的商人,是永远都靠不住的。
田尔耕虽然不太明白具体理论,但也有略微的意识。
“既然他们要抽逃,那他们就别想再染指北直隶市场,马上把他们淘汰出局。”朱由校当即决定道。
很快朱由校就行动了起来,又颁布了几条政令,对税务局的税率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这次改革,就是划分本省企业,与外省企业,从而在税收上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是拉高外省企业在北直隶的税率,拉高15到30个百分点。本省企业,则享有更优惠的税率,但同时又出台了各种资本抽逃清算政策。
就如同后世的美国佬那样,资本要想从美国抽逃,先清算一遍。要想走可以,先让你脱层皮。
北直隶的清算政策,则没有定得像美国佬那么严格,但资金抽逃出去,也要被收取20%的税率。
这样的清算,必须配合银行。
因为银子在银行,人家抽逃资金的时候才能捏得住。但当前没有纸币,银行还是捏不住的。
反正政策先出台了,金圆券、银圆券之类的东西,可以后面再搞。
这个政策很快就出台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暂时来说,意义并不是太大的政策。但是规定了,北直隶本省企业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户籍,二是是否在北直隶定居。
那些举家迁徙出去的商人,不少也是注册了企业的。这些企业,很快就被打上了‘外企’的标签,被征收更高的税率,竞争力上马上逊色北直隶本省企业一大截。
与此同时,民政局也对籍贯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所有外省商人要想在北直隶成立企业,必须缴纳2000块银元办理北直隶‘暂住证’。
北直隶市场逐渐繁荣,有商人外迁,却有更多的商人削减了脑子要挤进来。2000块银元,类似后世100万元的农产品购买力。
北直隶,正式成为国中之国。
暂住证对商人来说,就是进入北直隶掘金的‘入场券’,但仅仅只是一个入场券。类似于美国佬后世的绿卡制度,其他国家的商人要到美国去经商,先交个几百万美元再说,还要创造出多少就业岗位。
民政局为此成立了一个‘移民办’,专门对籍贯申请进行审核。移民北直隶需要门槛。只是针对商人。
申请北直隶籍贯的大明百姓,只要不是经商的,都可以免费通过。这些普通群体。如果要经商的话。经营资产不超过1000元,享有相同税率。但要想把生意做大,超过1000元,税务局就会把这些人的企业划入外企进行收税,同时追缴2000元的‘入场费’,如果取得籍贯已经超过5年,则不再需要缴纳这2000元。如今在北直隶经商都要进行登记、注册。民政局的档案放在那,想蒙混过关几乎是没门。
但是这些外省企业,要想享受本省企业一样的税率。那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和皇家资本合资了,成为皇家财团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才能享有本省企业的优惠税率。
相当于外部资本想要进入北直隶经商,就只能交更高的税。除非是融入皇家财团。成为红顶商人。
如果南方商人大规模涌入北直隶经商,资本实在太过恐怖,皇家财团此时正处于孵化阶段,这样的孵化过程不仅仅是皇家资本在发展,那些受皇家资本扶持、合股的民资商人,与皇家资本构成了皇家财团。
一个资本财团的孵化期,是最为脆弱的阶段,必须有国家机器提供保护伞。
这个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用来清算那些抽逃的商人,一方面又是防止北直隶市场遭到外来资本的冲击。
如今的皇家财团。已经是初步编织出来了。但北直隶这一个省的地盘,却还没有彻底消化,还处于一个囫囵圈下的阶段。
皇家财团暂时还在孵化期,消化能力还不强,要想将整个北直隶消化掉,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当财团将地盘消化完全之后,就会产生向外扩张的**。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财团的扩张,往往伴随着战争。
北直隶之外,地盘还很大,同样是大明的地盘,财团扩张起来就比较容易,起码在北方扩张的时候,一般不会发生战争,因为北方的资本力量并不够强大。
财富的集中,将导致技术的进步。很多人以为西方人的科技发展,是什么遵循科学发展观而导致的,实际上完全是扯淡的玩意。西方人的科技,无非就就是技术的进步,让财团进一步垄断财富,从而又推动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只不过,技术和财团发展的关系并非是完全捆绑的。当一个先进技术研发出来的时候,如果更低级的技术所制造的产品还能卖,那么财团一般不会把先进技术拿出来。而是会等市场上出现竞争的时候,再推出新产品。
所以后世实际上有非常多现金技术,但还都处于封锁状态。
大明一旦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财团,技术发展和对外扩张,都将变得自然而然。同样的,朱由校正在制造一个资本大怪兽。
这个大怪兽一旦成长起来,南方那些财阀绝对就是战五渣。
支撑皇家资本孵化的进出口关税,也在这次缉私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军队介入的情况下,这次缉私也抓获了大批走私贩。
高昂的成本,同样也让走私贩们心中发寒。
但是进出口走私却比私盐走私要更加难以控制,因为食盐的价格一路降到了20文,已经不存在暴利了。但是进口关税中的奢侈品关税却是极高的,以至于走私奢侈品到北直隶产生了巨大的暴利空间。
这样的暴利空间,足以让人铤而走险。但走私规模稍微一大都需要马仔,高额的举报奖励,也基本上遏制了北直隶关税走私的现象。
所有商品的进出口,都是先报关交税,然后再通过。关税收入,顿时提高了一大截。
进出口关税基本上就是出口关税较低,进口关税较高。其中粮食、棉花则是出口关税高,进口关税不高。
经过一番缉私活动,关税全年收入最少提高了150万元左右,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三个工业区的建成,各种制造业的兴起,关税收入还会增加。食盐销售方面,则增加了200万元左右的收入。漕运的过路费,全年大概也能增加五六十万元。
最让朱由校惊喜的是,查抄的那些涉及私盐的商人、权贵之后,竟然查抄了将近600万元的资产。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朱由校又弄到了将近1000万元的收入,这笔钱显然又可以增加到今年的预算开支当中。
这又是一笔横财啊!
命理有云:偏财乃是众人之财。
这种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财富再分配’的环节,有些人拿到横财,很可能只是‘财富再分配’的一个‘传递桥梁’,让钱流动在能留得住横财的人手中,所以说有些钱是会烫手的,不花出去的话,打破门了也要让你破了。所以这种财富,用起来通常会出现十块钱当成一块钱花的现象,一掷千金、挥金如土,不似正财的精打细算。
这样的现象很快就验证在了朱由校身上,这边银子还没捂热,那边山东突然闹起了白莲教造反。
此时,正是天启二年五月。
没有任何征兆一般,白莲教就造反了。山东地方官府八百里加急,将奏章送到了京城。
有个叫徐鸿儒的神棍,自号中兴福烈帝,称大成兴胜元年,用红巾为帜,攻占郓城,一时间曹、濮震动。
奏章送入内阁,当场就以最快速度送到了朱由校面前,朱由校见形势紧急,连忙传召内阁首辅沈潅和兵部尚书孙传庭到养心殿召开御前会议。
“闻香教?这是什么玩意?”朱由校一头雾水的对沈潅和孙传庭问道。
“陛下,这所谓闻香教,就是以前的白莲教余孽,只是换个名字出来而已。”沈潅直接指出,闻香教只是白莲教余孽的‘马甲’。
“白莲教?”朱由校有些吃惊,问道:“这种骗人的东西,为何屡禁不止?老百姓为什么会上当呢?”
“陛下,这种邪教,擅长收集香火信力,从而用这些信力施展一些障眼法,或者给人治治病。市井百姓不明其理,无法理解这种东西,自然也就上当受骗了。”沈潅对朱由校解释道。
孙传庭这时接着说道:“一些百姓一开始不信,可是现场看了之后,也就信了。这种东西是信的人越多,传播得越快。”
儒家对这种信力产生的能量场是很熟悉的,所以中国皇帝自古以来,都不会被这种东西忽悠。
也就是慈禧老妖婆被义和团忽悠了。清末义和团,实际上也是白莲教的马甲。八国联军侵华,也可以算是一场宗教战争。清末因为基督教的入侵,侵占了这些白莲教的固有‘信力市场’,进而才爆发了义和团暴力杀害传教士的活动。
“香火信力?真有这东西不成?”朱由校惊讶的问道,同时脑海中想到了后世某位扒了影政商三界裤子的王大师。
沈潅和孙传庭皆是点头,显然作为皇帝,在这样的高度上,能了解到的东西,已经超出了穿越前官方宣传的层次。
“那怎么办?如何遏制?”朱由校问道。
“白莲教虽擅长收集信力发展信徒,但军队主杀伐,那些法术在军队面前毫无用处,只需大军一到,虽未刀枪不入,皆是浮云,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孙传庭说道,“皇上只需趁势态还未扩大之际,立即派遣军队开赴山东镇压,白莲教顷刻即散。”
朱由校无奈的抚了抚额头,这大军一出动,显然又得花钱如流水了。刚有了点银子,山东就闹白莲教,还能不能安生一点了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