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蒙古战争落幕

  天启十四年,春季。
  草原上再度草长莺飞,青草长满大地。
  大明对蒙战争在这年春季正式落下帷幕,蒙古反抗力量被大明彻底瓦解,只剩下少量蒙古人变成马匪在草原上到处游荡,但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这些马匪的游击战犹如无根之木,注定将在明军的清缴下迅速枯萎。
  整个草原的生产在开春后有条不紊的开始恢复,朝廷抽调了大量物资前往草原,帮助蒙古牧民恢复生产。
  这些蒙古牧民在漠北分配到的草场更大,每户蒙古牧民分配到的草场都在七千亩以上。主要是这些草场质量很多不如漠南的草场,因为维度更高,牧草产量更低一些。同时有些不太好的草场,牧民分配到的草场面积可能达到上万亩。
  主要是这些蒙古牧民在去年的战乱中死了不少人,尽管老弱妇孺没有死多少,但是青壮死太多了。
  根据一番统计之后,这场战争蒙古草原上的青壮减少了将近四十万,蒙古青壮几乎所剩无几。这四十万之中有大约三十万被明军击毙,还有将近十万蒙古骑兵被林丹汗带往了中亚草原。
  结果导致草原上到处都是寡妇和失去父亲的孩子。这些老弱妇孺,都不算是一户,而是被大明安排在集体牧场生活。
  这种集体牧场,一切生产所需物资朝廷会负责,也由朝廷进行经营管理,经营所得都用于养活这些孤儿寡母。
  同时朝廷首先在这里普及汉化教育,集体农场之中的孩子可以免费进入学校学习,另外朝廷礼部正在抓紧整备各种关于林丹汗和过去蒙古权贵阶级压迫普通蒙古人民的各种黑材料,准备编入历史教材之中,同时蒙古地区将特编一本详细的历史教材。
  汉化教育是肯定要在蒙古草原上推行的,就如同后世的中国,内蒙古很多蒙古族实际上都被汉化了。
  只要不在政策上歧视这些少数民族,认真保障他们的生活稳定,还是可以做到以德服人的。当然,前提是他们接受汉化。要是不接受汉化,朝廷这种以德服人的政策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只会养出一群白眼狼。
  人和畜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万物之灵,拥有反抗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意识。而畜生是没有这个意识的,他们只会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结果,就是崇尚弱肉强食。人一旦崇尚弱肉强食的法则,与畜生是有共性的。
  一个民族的兽性,取决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这个实际上,除了以道家为文化根基的中国之外,其他大部分国家的文化都带有兽性,有的甚至十分强烈。特别是日本,他们的各种漫画里,经常出现冲上弱肉强食的东西。
  施行少数民族汉化,也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良性改造。血统什么的,对中国来说历来都不是很重要。可以说中国也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只要接受汉文化,就算是汉人。
  但从血统上来说,这种民族大熔炉的特性,注定了中国内部百姓必然也是良莠不齐的。因此以中国的国情来说,不可能走西方人那种高福利政策,内部必然形成一个金字塔统治体系。
  反正就是能者上,不能者下,能爬到哪个层次,看自己的竞争力。不管这种竞争力是遗传的也好,还是后天努力的也好。
  这些少数民族融合进来,日后能混到什么层次,也看自己本事。在国家只保障基本生存权以及基本福利的制度下,这种民族融合制度依旧可以持续下去,能够把更多的民族融合进来。
  蒙古人也是大明接下来要融合进来的一批,汉化必须在草原上推行。偏僻的地方可以不管,但是蒙古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之类的,以及人口密集一些的牧区,首先要让汉字与汉语成为日常常用。
  这个目标一旦达成,潜移默化之下,民族文化差异就会渐渐消除,到时候就算是登记的种族与汉族不同,也能够以华夏民族来进行概括,久而久之就又形成了一个以汉文化为主的民族群体。
  所以朝廷在安置那些蒙古人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小家子气,更没有搞什么民族歧视。这些普通蒙古牧民,他们的要求实际上也很简单,只要朝廷能让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在林丹汗和蒙古贵族统治下的时候变得更好,自然也就会拥戴朝廷,自然也就会接受汉化。
  蒙古战争已经落下帷幕,草原上的部队陆续撤回关内、东北、西北。朝廷在蒙古草原上,派驻了三个生产兵团,以及一支戍边部队,同时留下两个骑兵师常驻漠北。
  生产兵团主要集中在漠北西北地区,那里是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同时有大量湖泊、河流、森林,尽管春秋两季比较短促,但还是能够进行农业生产的。
  漠北地区,蒙古人则被安置在了东部草原地区。草场已经被分配了下去,日后蒙古多余的人口,则在经过汉化之后进入城镇变成工业人口。或者进入黄教当和尚,也不会因为草场不够用而发生动乱和战争。
  朝廷如今的这个草原体系一旦定型,将变得比较稳定。而且那些蒙古牧民因为拥有比较庞大的草场,草场也是属于他们个人的。所以这些蒙古牧民在放牧的时候也会珍惜自己的草场,在朝廷的宣传教育下,也不会过度放牧,草原的生态环境也不用怕遭到破坏。
  同时草原上还有很大一片草场被朝廷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这片野生动物保护区是禁止放牧和打猎的,里面还有野马群的存在。
  而以朝廷的财力,安置几十万蒙古牧民,还是比较轻松的。最主要的是,一场战争过后,蒙古人口锐减,明军缴获的牛羊也比较多,这些战利品分配给那些牧民恢复生产也足够了。
  草场分配下去之后,那些蒙古牧民也都对大明产生了拥护。这种新制度下,他们可以在草原上定居生产,不用到处奔波,同样也不需要受到蒙古贵族们的盘剥,更是能畅通无阻的换取到大明的商品,好日子正在朝他们招手。
  得到这些蒙古牧民拥护之下,蒙古草原上的反动势力是不可能再有反扑的可能了。朝廷也开始放心的把军队撤出。
  刚被撤下来的野战军,马上就被大量派驻到了淮河流域与湖广地区。
  随着大批官军南下进入湖广与江淮淮河地区,官场上简直风声鹤唳。头顶上悬着的利剑,随时可能掉下来。(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