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空架子
周太夫人的某些做法许大老爷不赞同,只不敢违逆,可就是有一点却是非常赞同,不让耿氏倒贴娘家,不是他小气,只是耿氏娘家那两个兄弟太不成器,老大整日想着发大财赚快钱,做什么赔什么,老二吃喝嫖赌,老婆娶一个打一个,也不知道最后是被打跑还是被他输红眼卖掉了。
不过目前最重要的是把周太夫人请回来,至少得把她手里永乡侯府的家产给拿到手,钱财自己拿在手里,至于这个家,先让耿氏管着,等儿媳妇进门之后,让她们婆媳共同管理,互相监督。
没等许大老爷想好怎么扮演孝子把周太夫人哄回来,族里的几位长辈就进门了。
许大老爷开始还担忧是不是周太夫人告状,这族长教训他们来了,没想到族长许五太公拿着一叠文书,语重心长道:“侯爷,这是当初老侯爷过世,周太夫人托我们管理的永乡侯府产业,现在都交给你,眼看你儿子都要娶媳妇了,太夫人也老了,不想再操心,你点算一下吧。”
听说是永乡侯府的产业,许大老爷立即来了精神,客气了两句,接过那叠文书和地契看了起来。
这一看脸色立即变了,除了老家一栋老宅和这座侯府的地契,就只剩下祭田和朝廷赐下的永业田,其他的一应物品皆无,这才值得多少钱?
况且祭田和永业田不能变卖,一千多亩地,一年不过几百两银子的收成,不够侯府一个月的花销。
永乡侯府不可能只剩下这点东西。
看到他满脸不敢置信,许家几个长辈都心生同情,却也不好说什么,又寒暄了几句,就要走。
许大老爷回过神来,急忙挽留,吩咐厨房备菜,要请几位长辈吃酒。
厨房得了令,却什么好东西都没有了,临时去买现做来不及,只得去请教耿氏。
耿氏知道许家几位族叔来必有要事,此时要整不出席面来,定然要被责罚,只得忍疼拿出私房银子,管事的去最近的八鲜楼酒家买一桌酒席让他们送过来。
许大老爷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拼命灌几位长辈,待大家都喝得醉意朦胧的时候,才问侯府的事宜。
这一问,不禁又大惊失色,原来当初老侯爷沉迷于酒色,几乎败光了侯府的家产,两口子天天吵架,闹和离,毕竟是堂堂侯府,皇亲国戚,宗室面子上不好看。
于是就有长辈出来说和,那时候周太夫人哭诉老侯爷败光家产,还想要抢占她的嫁妆,周家那时候也缺钱,便想着让周太夫人和离,把嫁妆拉回家,吵吵嚷嚷一阵之后,老侯爷突然病倒,熬了三年多才去了,临死前治病买夜花了不少钱,欠下一堆债,按理说这侯府是不可以卖掉的,不过因为老侯爷无子,并没有人继承侯府,又闹出这样不光彩的事,大家都猜这爵位估计是保不住了,因此就等被夺爵之后卖掉宅子还债。
却不曾想,周太夫人跟宫里的一位老太妃相熟,求了恩典,说是愿意守着,并过继一个孩子将整个永乡侯府撑起来,只求能保住祖上传下来的爵位。
那段时间民间和离改嫁之风越演越烈,朝廷不喜,却也不能明令禁止,就想着扶持几个榜样出来,那些年贞洁牌坊发得特别多,有节妇的家族,朝廷都大大封赏。
一半是因为老太妃求情,一半是为了树立榜样,皇家就允许太夫人过继嗣子,撑起家业,那时候周太夫人膝下还有一女,估计为了怕日后财产纠纷,就由宗族出面点算永乡侯府财产,这一点算,自然发现永乡侯府几乎不剩什么了,还有一堆债。
周太夫人又说了,要她全部偿还她没有能力,毕竟她母女还要生活,希望能先还一部分,剩余的就用那些祭田和永业田出产的粮食来还,有皇家干涉,那些债主敢说什么?就算一文钱不还,他们也不敢怎么样,只能这样了。
为了表示公正,周太夫人把田产等交由许氏族里保管,债务也由族里出面应付,田地里的粮食一年能有多少?天灾**的时候还得倒贴一点给佃户,这不,还了二十来年,直到去年才还清。
听了这个,许大老爷几乎要一头栽倒在地,他过继过来的时候才不到十八,乡下穷小子乍然进到这富贵乡,被迷花了眼,从来没想过永乡侯府只是一个空架子,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这些事。
感情侯府这些年吃得用的都是周太夫人的嫁妆?不,这绝不可能,当初许氏嫁出去的时候,周太夫人已经给了一大笔嫁妆,无论当年周家如何显赫,那嫁妆也不会比许氏的还多,更何况还有侯府那么多年的吃用。
看到许大老爷的模样。
其中一位族叔喝得太多,带着同情的目光看着许大老爷,道:“大侄子,要说周太夫人可是女中豪杰,我这辈子没佩服过谁,就佩服她了,可惜她是个女人,不然一定可以成为石崇那样的人物,赚钱的本事实在太强,跟人合作什么成什么,就说一个小庄子,别人顶多收点粮食蔬菜,她呢,上面种果树下面养鸡,果子成熟鸡鸭长大也不卖掉,拿来酿酒,酒也不单卖,拿来开酒楼,也不知道她那里得来的许多菜谱,又熟知权贵的口味,生意异常火爆,生生赚了百倍啊,太夫人眼光极好,家业撑起来之后大概怕人说吧,这才收敛了一些,靠买铺面买田地收租过日子,现在侯府的田产铺面多数都是周太夫人的这点当年族里有记录,别人是抢不走的,当然这对于过世的老侯爷甚至许氏宗族来说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老一辈的都不提,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知道,不过你过继来的时候媳妇都娶了,怎么也一点都不知道?”
说到这个,那位族叔还有些感激,他一个大男人不好跟个女人一起做生意,不过他家婆娘倒是用嫁妆跟着太夫人做了点脂粉生意,零零碎碎赚的不说够一家人花销,四季衣裳总是赚得出来的,这些年族里对周太夫人赞不绝口就是因为周太夫人某些生意不做了之后,就转让给族人,人人沾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