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孙瓒南下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通信和传讯更是不便,外出游子家中有事,往往要三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得知消息,而姬平来自后世,更是深知信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信息的急缓往往左右着战局的成败。↗
  所以姬平特意找精通驯雕的暗影游侠学了驯雕的技巧,花了半个月时间教会了金雕天涯传信,他此次出来,每三五日便让天涯回河东一趟,来回传信,以天涯的速度,往返千里也不过一日功夫。
  这样一来就方便了许多,无论他身在何处,河东的书信都能很快传到,有紧急军情或其他重要事情也不会延误。
  打开那卷纸,里面正是卢植传来的消息,细细看了一遍,姬平脸上笑容消失,蓦然叹了口气,面色微显黯淡。
  信中书写了张辽、徐晃与异族联军的战况,此战确实是数十年来对异族难得的大胜仗,给越来越轻视大汉、越来越放肆的异族当头一盆冷水。
  击溃三万胡兵,这个战绩若是落在灵帝之时,恐怕已经是一片歌功颂德,将士们痛击异族,同样也令姬平感到骄傲。
  但令他伤感的是,杀敌过万,自损八千,自己手下的兵马伤亡居然超过了三千,这是前所未有的伤亡。
  战争不可能不死人,但他走的是精兵路线,军中将士都是千里挑一的勇士,一战损失三千,足以令他心痛至极了。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战斗,但姬平通过伤亡就可以想象战况的惨烈,他也再次意识到了异族军队的强悍。其战斗力绝非那些关东诸侯的兵马可比。要知道史阿的暗影司早已渗入太原郡,所以异族联军南下之时。他们就收到了信息,占尽先机。严阵以待,以逸敌劳,否则此战伤亡可能更大。
  除却阵亡的将士外,此次异族联军南下劫掠,雁门、太原、河西三郡死于铁蹄之下的百姓也难以计数。
  所以姬平日前在得知张辽占据优势的第一时间,便让天涯传令,命张辽、徐晃率大军趁势向北,夺取河西郡、太原郡。
  如今据信中所说,张辽已经占据了太原郡南部数县。毕竟郡治和州治,晋阳。
  卢植这封信中,也询问了姬平下一步的计划。
  须臾,姬平叹了口气,摸了摸天涯,让天涯自去休息,他则带着甄道去了书房。
  书房里早有丫鬟掌起灯,甄道则利索的给姬平取来纸笔,又开始研墨。这段时间,她一直随着姬平,很是熟悉姬平的习惯。
  姬平看着低着头认真研磨的甄道,眼里闪过一丝柔和。这个小姑娘除却美丽和些许羞怯外,那股认真劲很是让他喜欢。
  甄道研完墨,姬平便提笔给卢植回信。
  第一项事。便是让张辽和卢植通力做好阵亡将士的抚恤之事,安顿好他们的家人。
  第二项事。是军事行动,命徐晃继续协助荀攸坐镇上党。防范黑山军,命张辽带两万步骑继续北进,攻占太原郡,又从河内郡调鹰鹞校尉士孙萌和建义校尉张杨,北上辅助张辽。
  张辽、张杨原本就是并州将领,进入太原郡的阻力自然小了许多,而士孙萌原本在关中随皇甫嵩征讨羌族,也颇为熟悉与异族作战,有他们三人领兵,夺取太原郡自是没有问题。
  第三项事,便是地盘的扩张伴随的人事调动,河东郡人事不变,卢植为河东太守,中郎将关羽依旧镇守河东郡。
  对于新占据的河西郡,行政上,姬平调原河西太守、司盐中郎将崔钧,到河西郡继续担任河西太守,河西郡形势混乱,换了其他人姬平也不放心,而崔钧本就在这里做过郡守,处理起事务自然是轻车熟路。
  而河西郡的军事上,姬平调讨虏校尉盖顺和忠义校尉杨奉带所部人马镇守河西郡。
  至于崔钧调离后空下的司盐中郎将,姬平擢河东郡丞皇甫郦担任。皇甫郦是最早投靠他的人才之一,姬平对其很是信任,始终让他默默的参与最核心的事务,先是让他管理过邵亭,随后又管理安邑宫,再担任河东郡丞,处理政务手段也磨练的老道,让他打理盐池事务自然不成问题。
  军事、政治随着地盘扩张,而最为重要的农业自然也不例外。
  姬平拔原本辅助袁基的典农校尉伍琼为典农中郎将,代袁基负责河东郡屯田之事,拔典农校尉周毖为典农中郎将,负责河西郡屯田之事。
  对于原典农中郎将袁基,则任命为太原太守,随张辽大军北进太原。
  太原郡作为并州的治所,也是大汉北方的重要战略门户,那里虽然异族肆虐,但也有不小的世家势力,而且这些世家势力多半是与异族妥协或暗中勾连的,而袁基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嫡长子,以他的名望担任太原郡守,与张辽一文一武,当能压服那里的世家。
  将命令写好后,姬平喂了金雕天涯,便让它又飞回河东郡。
  姬平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刘子惠匆匆赶来甄府,面色凝重,带来一个坏消息:蓟侯公孙瓒率一万步骑,从右北平南下,已至涿郡,名托讨伐董卓,兵锋直指冀州。
  姬平听到这个消息,面色微变。
  公孙瓒这几年在幽州可谓可谓威震塞北,平定了原中山太守张纯、张举和辽西乌桓丘力居叛乱,又多次击败乌桓和鲜卑,历练出了一支百战精兵,又有白马义从,所向披靡,如今算是诸侯中实际实力最强的一个。
  公孙瓒南下,无论是讨伐董卓,还是夺取冀州,中山郡都是首当其冲。
  还好姬平如今所在的无极县在中山郡最南端,与西面的常山国和南面的巨鹿郡相接,距离涿郡北部的涿郡至少有两日的路程。
  甄道知道姬平将要议事,急忙退去,而姬平立时招来耿忠、典韦、李儒、沮授、张郃众人前来商议。
  与姬平的猜测相当,李儒和沮授一致认为公孙瓒此举意在冀州之地,至于讨伐董卓一事,不过是个幌子,否则当初关东诸侯起兵之时,公孙瓒就该响应了。
  “主公,我等此来只为借粮,护卫不过八百,公孙瓒素来骁勇善战,有万数精骑,兵锋锐不可当,宜速速令人知会韩冀州,令其带兵北上抵抗,而主公则要速速撤回上党郡,以策万全。”对于如何应付公孙瓒,李儒和沮授的建议相同,因为实力差距太大,根本不考虑抵抗之事。
  两位谋士都是从姬平这个主公的安危来考虑的,所出的计谋都比较保守,姬平自然能够理解。
  不过他前来中山甄氏借粮,一遇到危难,便独自撤退,他干不出这种事来。何况便是撤退,也不安全,因为公孙瓒与黑山军速来交好,南下途中难保不会遭遇黑山军。
  沉吟了下,姬平决定留在这甄府,甄府面积极大,又地近异族,府门和院墙宽厚高大,还备有粗略的防御体系,相当于一个堡坞了,他们一行留在甄府里,应当不会出问题。
  何况以他的判断,公孙瓒本就是涿郡之人,与中山郡相接,中山郡相当于他的半个故乡了,他要夺取冀州,也不会在中山郡大开杀戮,更不敢轻易得罪世家,而历史上,甄氏历经公孙瓒、袁绍和曹操,始终不倒,就说明了这一点。
  “主公,不可迟疑,宜当速速退居上党郡,且做壁上观,待韩馥与公孙瓒鹬蚌相争,而主公可趁机收渔人之利。”李儒看姬平沉吟,急忙再次劝谏。
  听到李儒这么一说,沮授面色微变,他出身冀州,却很难坐视冀州面临大难。
  姬平摇摇手,缓缓道:“我等且以不变应万变,公孙瓒并不知我的身份,他的目的只在韩馥,不会无故攻打冀州世家,我留在这甄氏府上,如滴水藏于大海,可保安全无虞。”
  李儒道:“只恐韩馥危机之下,报出主公身份。”
  姬平笑道:“公孙瓒名义上仍是大汉臣子,韩文节报上我身份也全无用处,他虽然怯懦,但也不至于糊涂。”
  沮授开口道:“主公且退往上党,授愿前往邺城,劝说韩冀州速速发兵,亦防韩冀州有变。”
  姬平点点头道:“公孙瓒兵锋锐利,恐韩文节会心生退意,公与去一趟邺城也好,便有典校尉带三百人马护送。”
  “主公不可。”沮授听到姬平要派最得力的亲卫典韦护送他,而不顾自身安危,登时感激的无以复加,却极力反对:“典校尉要护持主公,岂可因授微躯而置主公安危于不顾!”
  一旁的典韦本来也要反对,但沮授开口了,他便没有再说。
  姬平看向典韦和沮授,沉声道:“此是命令,我留在甄府,若是公孙瓒来攻,便是典校尉和三百护卫在也没用,若是公孙瓒不来攻,典校尉自然也不必留在此护卫,公与一路坎坷,且不可出了意外。”
  沮授拜倒在地,只是不语。
  姬平扶起他,却看沮授已经是泪流满面。(未完待续,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