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观沧海(一)4/6

  出孤竹城,向东南行,约三十里,有碣石山,主峰峭拔挺立。
  刘闯陪同孙静登上街市上,眺望苍茫大海。
  荀谌和诸葛瑾的谈判非常顺利,双方各有算计,所以商谈起来也都尽量克制。在会商三日之后,刘闯接到书信,言黄承彦相召。见谈判进展顺利,刘闯索性邀请孙静前往孤竹城。
  因为许攸已经传来佳音……
  不过,刘闯也知道,此去孤竹城并不简单。
  黄承彦突然相召,必然和诸葛亮的事情有关联。本来,刘闯是真不想掺和进去,可是又一想,觉得以黄承彦那牲口脾气,恐怕诸葛亮还真搞不定。思来想去,他最终决定走上一遭。
  孙静早就听说过孤竹城,但更让他感兴趣的,却是位于石臼坨的船坞。
  据说,刘闯的海船都是在那里制造,他也想过去看看,见识一下辽东新式海船究竟是如何制造。
  对此,刘闯并没有反对。
  孙静打得什么主意,刘闯当然清楚。
  只是这石臼坨工坊的性质,早在建安六年便发生变化。
  龙骨海船的生产,以及大型床弩的研发成功,使得刘闯意识到把船坞继续安置在石臼坨,难保会为有心人觉察。当时,刘闯趁着官渡之战横扫幽州,实际上已经得罪了袁绍。而袁绍在官渡之战虽然失败,可实力犹存。两边相比之下,刘闯远远不是袁绍的对手……此外,石臼坨船坞位于辽西。袁绍如果想要找他麻烦。只要从渤海郡出击。沿海岸线可轻而易举攻击刘闯。
  如此巨大的破绽。刘闯怎可能露出来?
  这石臼坨船坞里面,包含着刘闯的所有心血,他是万万不能被别人察觉。
  在和郑玄、荀谌等人商议之后,刘闯最终决定,将石臼坨船坞的主体,从孤竹城这边撤离。
  刘闯把工坊和船坞秘密前往沓氏。
  早在建安五年初,刘闯就着手安排在沓氏老铁山秘密修建了一座工坊。
  而沓氏,聚集了许多工匠。
  当时整个辽东的匠人。几乎都在这里,后来还有刘闯从三韩掳掠而来的工匠,以及当年从中原为躲避战火,逃到朝鲜半岛的工匠。这老铁山,也就是后世的旅顺港所在。只不过在东汉末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作为一个天然不冻港,刘闯当然清楚旅顺在后世的重要地位。
  所以,把他船坞和工坊迁至老铁山后,便正式置旅大县,拜周奇为旅大长。
  周奇。是胡昭的学生,陆浑山人氏。山民出身,没有任何背景……胡昭曾多次向刘闯推荐周奇,刘闯也暗中考核过此人。论才干,周奇可为一郡太守。但想要一下子获得重用,并非易事。
  刘闯也是等待了很久,才找到这么一个机会给予周奇安排。
  他本身也熟悉机关制造之术,又跟随崔州平做过一段时间的工坊管理,经验非常丰富……
  旅大苦寒,兼之荒凉。
  崔州平肯定是不愿意跑来这种地方就职。
  这也给了周奇机会,于是走马上任,同时还兼任黄阁主簿之职。
  而石臼坨船坞,依旧保持原貌。但它的作用,已经从建造转变为单纯的加工。老铁山船坞和工坊所需要的零配件一个各种原材料,都是由石臼坨工坊进行加工,而后送往老铁山船坞建造。待主体工作完成之后,再把床弩、海船送回石臼坨船坞,进行后期加工的工艺。
  比如,架设拍竿。
  比如,安置弩炮……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同时也能够保证工坊的制式工艺。
  不过对外界,石臼坨工坊依旧是刘闯的生产基地……虽然它从性质上已经转变为研发和加工,却无人知晓。
  刘闯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甚至许多石臼坨工坊的匠人,都不清楚其中的变化。
  孙静想要探查工艺,也只能看一个大概。
  刘闯为展现出他的诚意,非常大方的派人随同孙静进入工坊。
  然则,其最为核心的技术,孙静根本无法发现。比如龙骨技术,比如复合弓技术……孙静走马观花看到的大都是成品以及零配件。可即便是这样,也让孙静感到震惊,收获良多。
  至于更为隐秘的科研技术,孙静就更难发现。
  因为那些研发技术,都藏于南山书院之中,并且有邴原黄承彦亲自管理。
  在刘闯的调解下,黄承彦最终没有责怪诸葛亮。当然,这也和这个时代,三妻四妾的习俗有关。黄月英虽然心里面不太舒服,但毕竟和诸葛亮成亲多年,这感情很深厚,也不舍放弃。
  特别是刘闯建议,诸葛亮从女儿下手。
  更建议让孙尚香和诸葛亮的女儿多一些接触,以获取黄月英的好感。
  诸葛亮这次虽然有些狼狈,但最终还是渡过了难关。至于他在黄月英面前做了什么样的保证?刘闯不得而知。不过经此一事之后,刘闯敏锐的觉察到,诸葛亮此前还存有的几分纨绔浮夸之气,已荡然无存。再见到诸葛亮的时候,刘闯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平和中正的大气。
  调解诸葛亮的家事,只是捎带。
  刘闯陪同孙静参观了石臼坨工坊后,一行人便登上碣石山。
  面对苍茫大海,刘闯不禁心生豪迈之情。
  孙静突然笑道:“前次皇叔在军都山烽火台,曾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词句,静敬佩不已。
  今见大海苍茫,却不知皇叔可有感怀?”
  在来到幽州之前,孙静心里还带着些许傲气。
  自古以来,这幽州便是苦寒荒芜之所。江东虽然也不甚繁华。但在世人心中却远胜幽州……
  可是来到幽州之后。孙静才感受到了不寻常处。
  在刘闯的治理下,幽州显然和孙静想像中的苦寒之所大有不同。
  仅仅是那座燕京城,其规模或许比不得洛阳长安那些个大城,却隐隐透出一种君临天下之气势。
  相比之下,吴郡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
  只是孙静还是希望能扳回一局,故而笑着向刘闯邀诗。
  刘闯一怔,旋即道:“我就问孙中郎才学过人,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又怎敢献丑?”
  “诶,皇叔诗词,灵动非凡,我实敬佩。
  今与诸公同游碣石山,不如由我抛砖引玉,献丑一回?”
  “愿闻佳作。”
  孙静沉吟片刻,便朗朗吟唱。
  他的诗词,颇得楚辞之精髓,深得离骚三昧。
  孙静吟罢,便看向了刘闯。
  刘闯也清楚。这个时候他绝不能露怯。
  碣石山……
  刘闯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笑道:“闻孙中郎诗句。果然不凡。
  我所学不多,便和一首,请诸公指正。”
  郑玄身体不太好,所以没有陪同刘闯前来。但胡昭、孔融、邴原等孤竹城南山书院的名士,却随同刘闯出游。除此之外,尚有诸葛亮、卢毓、陈群作陪,这小小碣石山上可谓人才济济。
  只是,这些人从未听过刘闯诗赋。
  便是诸葛亮,也只听过刘闯那首《山坡羊》。虽诗句寓意颇深,但在诸葛亮看来,却不登大雅之堂。也难过,山坡羊属元曲,诗尽词生,词尽曲生。此时唐诗尚未兴起,建安文风也方有雏形,哪怕是宋词都无法在这个时代得到尊重,更何况那近乎于俚曲一般的元曲呢?
  至于胡昭等人,则是好奇不已。
  方才孙静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时,令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新意。
  只是,从未听刘闯诗赋,众人顿感好奇。
  刘闯有几斤几两,别人不清楚,胡昭等人最明白。
  他幼时蒙难,并未得到很好的教育,哪怕是刘陶留下的文献,也是在郑玄督促下读完。不过,刘闯喜欢读书,他们倒是知道。《十三经注疏》编撰出来的时候,刘闯的确是认真读过。
  但是……
  海风,强猛。
  拂动刘闯身上衣袍猎猎。
  他向前走上一步,远眺苍茫大海。
  就在众人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忽听他开口颂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春风和丽,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历史上,曹操北征乌桓之前,途径辽西时,登山观海所作。
  原诗里,是秋风萧瑟。
  刘闯差一点就脱口而出。如果他真这样咏颂出来,势必会被人怀疑抄袭。好在他反应不慢,在关键之时,改了诗词,便为春风和丽。从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的格调和气魄并未受到影响。
  想要压住孙静的楚辞,刘闯只能用这首曹操的《观沧海》。
  左右曹操也不可能再北征乌桓,更不可能东临碣石,也不会再有这首诗词。如果让这首诗词就这么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刘闯也确实不忍。所以在反复思忖之后,决定将这首诗剽窃过来。
  丈人,不是我想要剽窃,实在是你也不可能再做出这样诗词来。
  与其白白的浪费,倒不如成全一番你的女婿……左右都是一家人,相信你老人家必不会见怪。
  刘闯诗毕,仰面成四十五度角目视苍穹。
  海浪突然变得汹涌激烈起来,拍击在礁岩上,发出轰隆巨响,虽立于碣石山上,仍清晰可闻。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风的倡导者。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曹操作出的诗词自然非同凡响,令周遭众人,一时间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