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廷议出兵路线
第一百一十五章廷议出兵路线
诸葛瑾终于走了,走之前,他还是留下了孙尚香。~顶~点~小!~说~毕竟孙尚香名义上还是刘备的老婆之一。
刘厚觉得她真是个可怜人,年纪轻轻就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一辈子的幸福就被自己的老哥毁了。
刘厚知道,就算让她回到东吴去,也是个孤独终老的下场,还不如让她待在蜀汉。毕竟蜀汉皇宫相对来说气氛比较轻松自由,没有那么多约束,没有那么多规矩,有自己罩着她,她大可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刘厚选了个好日子,郑重地将她迎入皇宫,找了一处景致很不错的宫殿让她住下。世人为此还称颂了一番小皇帝的孝道。
而经历了那么多事后,孙尚香的性格也改变了很多,再也没有那么张扬,整个人消沉了很多。整天躲在深闺中不肯出来,再也不见那个带这一队女兵招摇过市、四处惹祸的女王范。
幸好三位皇后都是武将之后,酷爱武事,她们定期会来找孙尚香去打打猎、郊郊游、赛赛马,这才使她逐渐恢复了一点生气。否则刘厚都怀疑这个昔日的野蛮女会不会得抑郁症而死。
除了孙尚香外,诸葛瑾还是坚持要将孙鲁育嫁给刘厚。有美女收,刘厚心里还是很乐意的,加上诸葛亮等大臣也力劝刘厚答应下来,毕竟和亲自古都是巩固联盟的好办法,所以刘厚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下来了。
鉴于孙鲁育年纪还实在太轻,所以双方约定等她长到16岁后再完婚。虽然16岁对于后世来说还是太小,不过在这个时代这是正常的结婚年龄,如果太大还不结婚的话,会被人笑话成老姑娘嫁不出的。入乡随俗,在这点上,刘厚也拗不过各位大臣,想改革这些习俗只能等到天下大定后再慢慢来了。
盟约签订后一个月,物资上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可是,进军的路线却还没有确定下来,这一日,刘厚召集群臣,廷议北伐的路线,这是军中头脑风暴的扩大版。
蜀军要北伐曹魏,一般来说可以有两条路径,一条就是从汉中出发,经斜谷或子午谷或陈仓道或出祁山,进攻五丈原。
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这样做的(实际只有两次是出祁山),这条路线山高路远,要穿越秦岭,行军难度和后勤运输难度都很大。而且沿途将会遇到很多大关卡,需要有强大的攻坚能力。
不过从这条路线走的话,后方稳固,没有被人抄后路的危险,就算失败,退回来就是了,有崇山峻岭和层层关卡的保护,魏军想追击也很难。
而五丈原到长安只有约三百里,算是很近了,所以只要能到达五丈原,差不多就等于可以威胁到魏国的腹地了。
另一条路线就是之前刘厚忽悠诸葛瑾的路线,当年关公北伐就是这样做的。这条路线既近也好走很多,不用翻山越岭的。过了襄阳再过南阳就直逼许都了,可以收到直捣黄龙的效果。不过这么重要的地方,曹魏肯定会陈驻重兵把守。
另外,荆州又是蜀、吴交界的地方,两国都会陈驻重兵在这里驻守,蜀军如果从这里北上,很容易会被东吴在后面抄了后路。当年关公就是被东吴抄了后路,致使北伐失败的。
由于存在两条路线,于是这天的朝会也就存在了两派人,一派支持穿秦岭出祁山,一派支持从荆州北上攻襄阳。
支持出祁山的一派以邓芝为代表,支持攻襄阳的以郭攸之为代表,刘厚和诸葛亮则暂时没有表态,只是耐心听着群臣的议论。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先被刘备任为郫令,又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清廉、严谨,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
许靖、吴懿乱政时,被重新贬为广汉太守,刘厚入主成都后,将一批被许靖贬斥的官员重新起用,这个邓芝就是其中的一个。
“陛下,襄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曹魏派有重兵把守,还有南阳,可以说是曹魏的腹地。我们如果从这里北上,可以说一开始就要和曹魏的主力决战。臣认为此举欠妥啊。
我军虽然攻击力强悍,但是毕竟人数太少,若是陷入曹魏大军的重围,恐怕也难讨得了好。尤其是我们的火器部队,对于后勤的依赖性很大。一旦陷入重围,断绝了补给,弹尽粮绝之后,他们将比一般的冷兵器部队战斗力更差。”
邓芝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他试图通过讲述从荆州出兵的弊端来反证出祁山的合理性。
他话音刚落,郭攸之就开始反驳了:“邓大人,我们劳师动众,不是为了和敌人决战那为了什么呢?从祁山而出,路途遥远,山路岖崎,光在路上就要浪费大量时间。
要知道,大军每出征多一天,就要多耗费粮食数千石、饷银上万贯。打仗就是打经济,打钱粮,我国现在占据的地盘还很小,而且多是贫瘠、人口稀少之地,国内的经济情况无法支撑我们进行一场持久的战争。
所以,攸之认为,应当从最短的路径进军,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攸之建议,从荆州北上,主动寻找曹军主力,迅速将敌军主力击溃,可一战定乾坤也。”
刘厚对郭攸之那句“打仗就是打经济,打钱粮”很赞赏,郭攸之这几年跟着刘厚南征北战,对这句话的体会特别深。
可是,邓芝却不肯认输,他道:“正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状况还不是很好,无法支撑我们进行持久的战争,芝才提议出岐山,占领五丈原的目标。
芝认为,现在还不是和曹魏全面开战的时候,但我们可以在局部积极进取。我们可以占领西北部的天水、南安、安定、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等郡。
这些郡皆地处偏僻,对曹魏归属性不强,只要大军一到,他们必将纷纷投降。就算不投降,以我军军势之盛,攻打起来也必不费吹灰之力。如此,我们就可以拓地千里。
芝认为,今年我们的目标到此为止就可以了,我们应先将这些新得之地巩固,使之变成我们的兵员来源地,变成我们的粮仓,来年再图谋中原。”
刘厚听了这话,眉头皱了一皱,这个办法的确是个稳打稳扎的办法,邓芝不失为一员老成谋国的朝臣。他提出了一个短期目标,没有好高骛远,没有想一撅而就地占领整个魏国,不得不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刘厚现在不是掌握了火器部队,甚至,如果不是自己的火器秘密已经泄露出去,这样做也未尝不可。可是现在不行了,现在大家都在抢时间,如果给魏国生产出大批量的火器,蜀军就麻烦了。
所以,刘厚更倾向于急功近利的方法,希望能尽快击溃魏军,突入中原,使其无法从容生产火器。
这两人辩论了一轮后,其他大臣纷纷加入了讨论当中,朝堂上人人各抒己见,争辩得不可开交。一直没开口冷眼旁观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步骘,他是东吴的降臣,身份尴尬,现在不知道怎么开口。
从战略的角度看,他支持从荆州出兵。但是,蜀军如果集结荆州,就会威胁到东吴,他顾念旧情,不肯做出对东吴不利的事情来,所以,只好闭口不言,颇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味。
另外两个还没表态的人就是刘厚和诸葛亮,这两位大佬都是稳坐钓鱼台之人,等到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他们才会出来总结、做决定。
一个早上的朝会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起初刘厚还听得津津有味,到了后来刘厚被这些大臣轰炸得有点头晕脑胀了。看了看滴漏,时间已经不早了,刘厚肚子开始咕噜噜叫,于是,他看着诸葛亮道:
“丞相,你的意见呢?”随着刘厚的这句话一出,正在激烈争辩的群臣自觉地停了口,都齐刷刷地看着诸葛亮,等待着这位百官之首的结案陈词。
“臣,支持从荆州出兵北上。”诸葛亮出列后,对刘厚拱了拱手,开门见山地先说出了结论。
“至于原因,刚才各位大人已经说了很多了,臣就不再一一重复了。臣只想提醒陛下两点,也是这次北伐,需提防两件事:其一,需防东吴人抄后路;其二,要避免被魏军大军团包围、限制我军的行动范围。”
诸葛亮这两条锦囊妙计其实没有什么新意,都是在刚才大臣们争辩时提出过的一些隐忧,他不过做个总结而已。
“虽然东吴人刚和我们签订和约,但是他们单方面撕毁和约、抄我们后路这是有前车之鉴的,不得不防。所以,陛下此次出兵,必须在荆州留下足够的人马驻守,切不可过度抽调荆州的兵力北上。”
“嗯,朕省得,朕只带从成都过去的hong军北上,现在驻守在荆州的兵马一个也不会动,这样一来,就算东吴全力来攻也不用怕他们。”刘厚道。
朝中大多数人对东吴人的无耻程度有足够的认识,毕竟这是关公用一生的耻辱买回来的血的教训。在场大部分人对诸葛亮这个提醒和刘厚的这个安排都很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