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岔

  “奶,不到四斤,十九块五,收你二十,”在村部旁边开了一个水果铺的小媳妇给苹果再套了一个袋子。
  梅秋萍手里拿的是二十,想了一下笑了,“你这个算盘打的真精,十九块五,按说不是把零头去了,收我十九吗,你还收我二十?”
  旁边的几个人笑,“儿媳妇像婆婆一样厉害,”
  那小媳妇这才反应过来,笑着说,“你看我这说的是什么话,对,收您十九,”
  “算了,还是十九块五吧,免得你婆婆又说你,”梅秋萍笑着接过五毛钱。
  冯一平如果现在回家,就会发现冯家冲就和他玩的帝国时代那个游戏一样,也在一天天的进步。
  村部旁边,不但有买水果的,还有卖菜的,主要是一些反季节蔬菜,隔三天,还会有成扇的猪肉,以及收拾好了的鸡,还有鱼来卖。
  这些不算什么,关键是还有卖米和面粉的,本来就种地的农民,还花钱买粮食,这对一个农村来说,真是很大的一步。
  至于小卖部,现在这一块已经有三家,其实也都不小,每家面积都有二十来个平方。
  食品厂和茶厂旁边,又有新楼在建,两个厂销售都不错,准确的说,是产量跟不上销量,所以刚建好的厂房,又在扩建。
  地基打的最深的那一块,是建做宿舍,加起来,两家厂现在已经有十来个本县其它地方的姑娘小伙子,以后肯定还会更多,是有必要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
  这栋楼,计划建6层,建成后,估计好长一段时间,将是村里最高的建筑。
  不但是冯一平他们塆新建了楼房,其它塆陆陆续续也都有人家建,也不是那种横平竖直,傻打黑粗的样式。都从设计公司设计的那几款里,选了自己喜欢的造型,都挺别致。
  更可喜的一个变化是,原来集中在村头的那些厕所。全部拆除,建成了有上下水的厕所。
  其实也简单,在那些老房子里加建下水道显然不现实,但是就在这一块改建很容易,水也方便。就从旁边的池塘里抽。
  那些还没有改建新房子的,有时候就笑着说,现在厕所都比自家的房子要好。
  要是他们知道城里人已经有纯金的公厕,估计也会说一句,“城会玩。”
  田地里种的东西也不一样,这还不仅仅是冯家冲一个村,周围的几个村也一样,而且这个范围还在一年年的扩大。
  食品厂认可的这些村,除了种出一年的口粮之外,其它的田地。全部都用来种食品厂要的原料,有些家甚至连口粮也不种,干脆去买粮食,东北大米好像味道更好一些。
  而导致发生这一切变化的,当然是冯一平一家,所以梅秋萍回家的这一路,很热闹,招呼声不断,路上遇到那些背着好看的书包回家吃中午饭的孩子,她也会从袋子里掏出苹果。一人给一个。
  虽然对村里的孩子来说,苹果桔子这些大众化的水果,这两年也不像以前那么稀罕,但是东西到了他们手里。这些小家伙哪里放得住。
  “回家洗洗再吃,”看着那些后孩子在袖子上一擦就张口咬,她嘱咐了一句。
  原来这样的事她可舍不得,也没钱买苹果,偶尔送礼或者走亲戚的时候,得了一两个小苹果。自己也舍不得吃,包在包袱里,拿回来放在麦缸里,留着给冯一平从学校放假回来吃,那时虽然没烂,但都放的蔫蔫的。
  总之,现在的日子是真好了,而且是一天比一天好。
  中午饭的主菜是鱼头煮豆腐,还有一个下饭的朝天椒炒茄子。
  “厂里都安排好了,明后天我们就去省里吧,”冯振昌吃了一碗鱼头豆腐,听儿子说吃豆腐好,他们在家里是变着花样的做。
  “这么急?不用等出口到日本的这批做好了再去?”
  “趁现在天气好,再过些日子,就会热起来,到时怕是你晕车的更厉害,至于生产的事,不用我们操心,他们做的很好。
  还有啊,等我们回来的时候,新家那边也晾了三个月,刚好可以搬进去。”
  “那行吧,那些面馆也是该去看看,做得不好他们不赚钱是小事,砸了我们的牌子是大事。”
  …… ……
  省城的家,中午特意回来的冯玉萱听到开门声,跑过来帮他们接过行李,“爸妈,怎么现在才到,我早就做好了中午饭,”
  梅秋萍拿下脖子上挂着的相机,“一路上拍了不少照片,还特意绕到酒店那转了一会,”
  “你们就听一平胡扯吧,还真指望他到时给你们办个影展?”
  为了让爸妈多些兴趣,冯一平花大价钱给他们都买了照相机,还承诺将来一定给他们办个摄影展,名字就叫“父母眼中的城市,”
  梅秋萍一间屋子一间屋子的转了转,“还不错,挺干净,”
  冯振昌端起桌上的酒看了看,笑着说,“就是指望不上儿子,不是还有你这个女儿吗?”
  冯玉萱马上来了兴致,“对,我给你们办,妈,不用看了,收拾得比你在家时还干净,来看看你今天拍的照片。”
  “这个月谈成了几家加盟的?”在这,终于有女儿陪自己喝酒,冯振昌挺高兴。
  “在谈的好多家,这个月要验收的,有五家。”
  梅秋萍往女儿碗里夹了一只虾子,“当初开第一家的时候,没想到真还能这样赚钱。”
  “说起这个,爸,妈,村里的人开的那些,就一直不收管理费吗?”冯玉萱问。
  “我们商量了一下,要么就不收,要么就象征性的收一些,不过我们也不用,统一用到村里,要么给学校买些东西,要么用在给大家装自来水,建管道这样的事上。”冯振昌说。
  “那村里再想出来开的呢,还是不收钱?”
  “不收,我们的牌子能这么快打响,其实跟刚开始的时候,村里人开店多有关系,所以呢,我们现在能坐收加盟费,村里人也有功劳,不过,这个免费,也就限定在我们自己村里,”
  “那行吧,不过你们这次下去,检查一定要认真,不能我们一分钱没收,他们反倒做的不认真。”冯玉萱说。
  “我们知道,另外,店里的排柜面和猪骨汤面卖的怎么样?”
  “都挺不错,我们调出来的汤,味道很好,大家也很喜欢,就是叔他们出栏的猪太少,供不上,多数还是要到市场上去买。”
  “等等吧,到下半年,能出栏的就会多起来,市场上买的那些,都是用饲料堆出来的,怎么比得上我们自家养的?连喂猪的红薯品种,都请教了省里的专家。”梅秋萍骄傲的说。
  “是,家里的什么都好,”冯玉萱顺着老妈的意思说,跟着就小小的挑拨了一下,“怎么弟说还是北方的大米好吃?”
  “那是他才刚吃几餐,觉得新鲜,你看他哪次回到家里,不是吃上几大碗,”
  好吧,爸妈始终认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就是最好的。
  “玉萱,前两天外公也跟我提了你的事,个人问题,你究竟是怎么想的?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在老家,已经是老姑娘了,是该好好考虑一下。”冯振昌说。
  “哎呀,爸,你们怎么还是那老一套,现在二十多岁就结婚的有几个?再说我现在是在城里,再过两年吧,不急,”
  “还再过两年?一平都有了感情很好的女朋友,过一两年等他毕业,怕就是要结婚,你这个做姐姐的,那时还没找到婆家,看你急不急?”梅秋萍在女儿头上点了一下。
  “你们就是偏心,弟弟做什么都是好的,你看看,要是我在他那个年纪就谈恋爱,你们还不打断我的腿,”虽然现在见面机会不多,她有时候还挺想弟弟的,可是,认为父母偏爱弟弟的这个想法是根深蒂固的,时不时就要拿出来说一下。
  “我现在想明白了,弟他还真是聪明,明明可以在省里上大学,什么都方便,偏偏要跑到首都去,这样天高皇帝远的,做什么都没有人管。”冯玉萱又补充了一句。
  “省里的大学和清华能比吗?”冯振昌问她。
  梅秋萍的话更气人,“你要是有那个本事,就是出国读书,我们也举双手赞成。”
  虽然又受了批评,不过冯玉萱不在乎,她成功的把爸妈催婚的话题给岔开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