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永定河

  二月初一,浑河新河道落成。
  康熙摆驾至新河之畔,群臣相伴,仪仗绵延十余里,再往外还有无数围观的百姓。
  吉时已到。
  康熙下令放水。
  新河道土堤被早就埋好的炸药炸开,浑河江水涛涛而下,瞬间将整个新河道注满。
  此时正值春天,冰雪消融,浑河水势汹涌,经新河道分流,旧河水位明显下降,哪怕再有上次河堤炸裂的水患,也无法漫过河堤了。
  君臣无不欢欣鼓舞。
  康熙自得的道:“自前明起,浑河三年一泛,朝廷治浑河屡治无果,致使下游河滩皆成斥卤之地,每有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朕记得,那是康熙七年七月,浑河卢沟桥段河水决堤,洪水直入正阳、崇文、宣武、齐化诸门,连午门都浸崩一角,危及皇城。而今,在朕治下,终将此河治罢,涛涛浑河,再无当年泛滥之危了。”
  于成龙趁机道:“皇上武有平定三番、一统台湾、亲征准格尔之功绩,文有疏通漕运、整顿吏治、兴修水利之壮举,真乃圣君也。”
  康熙轻笑,众臣马匹不绝。
  康熙听的心旷神怡,当场决定要为治理浑河树碑立传。
  于成龙道:“皇上,浑河古代称为?水,隋称为桑干,金称卢沟,明朝改称浑河,盖因河水浑浊如泥,又名无定河,取河水厥性激湍,数徙善溃之意,而今浑河得治,水质渐清,河道稳固,再用此两名,已不合适。臣奏请皇上,将新河道更名永定河,意为河道永定!”
  四阿哥拱手道:“儿臣附议。”
  康熙微笑道:“既然改名,只改一处是什么道理,将整个浑河都改了吧,从今往后,这条出太原经马邑,合燕云诸水,奔注畿南的河,就更名永定。”
  皇上心情很好,气氛高涨,众臣马上跪拜山呼万岁。
  翰林学士当场构思出了碑文。
  康熙又欣赏了许久奔流到天边的永定河。
  此时正是初春,新河道两旁已经有百姓在春耕,借着新河道之水两岸的农田也得以灌溉,远远望去,一派忙碌景象。
  康熙轻声道了声“好”。
  命名仪式完成后,康熙起驾回宫。
  行了片刻,御驾行至旧河道,只见河水果然低了许多。
  往日,旧河道边的斥卤地,已成了一片片的农田庄园,沿着河道,桑基农田和甜高粱种的相得益彰。
  两岸的地形和景致都被两行重新整理过,看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康熙看的嘴角含笑,内侍太监便靠近龙辇道:“皇上,那边高低不平的,就是拱土田,坡顶种地、坡上种桑、坡底养鱼,一举多得。发生水患的时候,坡顶的庄稼不受损失,还可以给百姓提供一个避难之处。”
  康熙早就在于成龙的奏折中,知道拱土法的好处了,此刻只是含笑,却也没让太监住嘴。
  太监继续壮着胆子介绍道:“皇上您看那山坡上的宅院,就是沁园,虽然建在山顶,内部却犹如江南水乡,假山巨石间有山泉无数,颇具匠心。”
  “是写永定洲词的那个沁园?”康熙问道。
  “正是。”
  康熙轻笑道:“有些意思。”随后,康熙又道:“将兵部尚书杜臻给朕找来。”
  片刻后,龙辇外响起声音:“臣杜臻,拜见陛下。”
  康熙问道:“胤祚如何了,可有什么消息?”
  杜臻道:“皇上,前线最新消息,六阿哥已经带着大军撤出了李朝,现在李朝被张家牢牢把持,而张家又受所有李朝官僚愤恨,而且李朝还有两万八旗将士,可以说,李朝已经被我大清牢牢地攥在手里了。”
  “嗯。”康熙答应一声。
  杜臻继续道:“皇上,此战,六阿哥以六千人击败李朝五万精兵,颇似皇上英勇。”
  康熙道:“李朝现在如何了?李焞被俘没有?”
  杜臻道:“现在李朝北军由张希载统领,正在汉城府下与南军决战,不日便有结果。”
  康熙淡淡道:“下去吧。”
  “臣告退。”杜臻走远。
  康熙挑开车帘,看着不远处骑在马上的四阿哥,自语道:“德妃啊,德妃,你给朕生了两个好儿子。”
  远处,沁园,远翠阁二楼,云婉儿站在楼中,看着远处绵延数里的康熙仪仗。
  她身后,一串脚步声响起,画儿跑上楼来道:“掌柜的,来信了,王爷来信了!”
  云婉儿精神一振,喜道:“王爷怎么说。”
  “王爷说,瓦解晋商,我们做的已经很好了,至于少些利银,王爷没有追究。”画儿说着,将信递给云婉儿。
  云婉儿接过信,仔细看了许久,悲喜参半的道:“没想到王爷一边打仗,还能一边将李朝经济抓在手中,仅银粮二项就赚了六十万两银子。若是王爷在直隶,定然不会让两行变成现在这样子。”
  画儿道:“掌柜的,你别太自责了,王爷信里不仅没怪你,还夸你做得好呢。”
  云婉儿微笑道:“这封信吴掌柜看过了吗?”
  画儿摇摇头道:“画儿一收到信就拿给掌柜的了。”
  云婉儿将信叠好,递给画儿道:“去,给吴掌柜看看。”
  画儿接过信,低声道了声“是”。
  “等等。”云婉儿叫了一声。
  画儿有些慌张的转身,心虚的道:“掌柜的,还有事吗?”
  “你袖子里的是什么?”云婉儿眯着眼睛道。
  画儿遮掩道:“没什么。”
  云婉儿伸出手道:“拿出来。”
  画儿无奈,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红红的纸,道:“是个媒婆的拜帖……”
  云婉儿接过那张红纸,这纸质地略有些厚,却与大清的拜帖形制不同,上面只写了“媒人张氏请见”的字样。
  “这个不是拜帖。”云婉儿道,“只有秀才功名以上的才能用红色的拜帖,这就是媒人的一张名帖罢了。”
  云婉儿将名帖放在一边道:“这是谁要说媒了?”
  画儿一脸古怪的看着云婉儿。
  “怎么?”云婉儿奇道。
  画儿噘着嘴道:“掌柜的,这个媒人是大盛魁的史大学请的,是来给你说媒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