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瓮中捉鳖
“三千人,如何捉?”李道宗盯着玄世璟问道。
“这就要看王爷要不要冒这个险了,如今卑沙城中五千先锋军,几天下来,卑沙城中的布局虽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单单城门处,无论是外头还是里头,都已经大便了一番模样,即便之前安市城当中的士兵有熟悉卑沙城的,进了城门,一时之间怕也是认不出卑沙城的格局了。”玄世璟说道。
五千先锋军进城之后,城内的格局自然也改变一番,无须太多,至少五千人的营地一定要安放的下,为此,离着城门比较近的地方,拆了不少民房,原先高句丽守城士兵的营地也被唐军收拾的大变了模样。
“你的意思是要将这三千人放进来?”李道宗问道。
“正是。”玄世璟点头:“高句丽的三千人来攻打卑沙城,的确难以撼动由咱们五千精锐守住的城池,但是一旦攻之不下,安市城那边,杨万春必定出动大军,来攻打卑沙城,到时候王爷有几分把握,能够守住卑沙城?”玄世璟问道。
“不足五成。”李道宗回答的十分真实:“现如今刘弘基的水师在海上与高句丽打的火热,不单单是卑沙城这边的水师被他牵制的动弹不得,便是平壤城,也已经派出了水军,要围剿刘弘基的水师,咱们卑沙城这边,暂时没有任何援手。”
说着,李道宗顿了顿,借着出言道:“若说真的没有援手,那倒也未必,北方契丹、靺鞨,早在之前陛下便已经下旨令其出兵搅扰高句丽,有了他们,辽东这边,咱们的压力也会轻快上一些,不过毕竟是外族人,不可全信,而高句丽南边,新罗、百济,百济速来与高句丽交好,如今泉盖苏文与百济接触频繁,新罗定然会依附在大唐麾下,不过对于咱们来说,新罗,还是远在天边,不足以依靠。”
李道宗三言两语将辽东及周边的势力分析了清楚。
“辽东一役,卑沙城重中之重,断不可失,一旦咱们先锋军丢了卑沙城,再想夺回来,可就难了。”玄世璟说道。
连玄世璟都能说出卑沙城的重要,难不成泉盖苏文与杨万春会不知道?
大唐占领了卑沙城,就等于是在高句丽胸口上插了一把刀,大军来之前不将这把刀拔出,对于高句丽的伤害,将会是致命的,而一旦拔出这把刀,大唐再想将这把刀子捅进去,可就费劲了。
“说的不错,人员、粮草。”李道宗感慨了一句:“粮草倒还好说,水师那边无论如何也会将咱们的后勤补给解决掉,但是人员,多损失一个再想补上,可就难了。”李道宗说道:“如今看来,咱们先锋军似乎是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机动性,而被困在这卑沙城了。”
“倒也未必,王爷,当初在甘露殿之时,与陛下说起辽东的这一仗,卑沙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来先锋军便是为大军开路的,先锋军可以有第二队,但是卑沙城,只有一座。”玄世璟说道:“若是按照先锋军的路线去走,等到咱们要拿下卑沙城的时候,可就不像现在这般简单了,舍末逐本,咱们赚了。”玄世璟笑道。
道理李道宗都懂,只是五千人守卑沙城,让李道宗心里多少有点儿觉得替先锋军憋屈。
不过李道宗也是沙场宿将,该怎么办,他心里都有数,但是年轻人的那些冒险的想法,李道宗对待起来,还是比较谨慎的。
“如此,就说说你的主意吧。”李道宗说道。
“简单,和之前一样,城头的守兵换上一精通高句丽语言的人,跟那三千高句丽兵的统领交涉,欢迎他们来卑沙城帮忙守城,等到那三千人进城之后,关上城门,迎头击之。”玄世璟说道:“之前旁边那位将军不是说过嘛。”说着,玄世璟将目光看向另外一名副将:“城中的前隋兵丁遗留在卑沙城很久了,虽然老迈,但当年好歹也是关中精锐。”
玄世璟所说的老迈,是按照大唐的府兵年纪来说,那些前隋遗留在卑沙城的士兵,二十几年过去,年纪最大的,也是四十五六岁吧,多年的苦力劳动,这些人的身子骨仍旧硬朗,在战阵上与敌军厮杀是不行,但是站在城墙上放冷箭总是会的。
李道宗点点头:“说的不错,将那些人招募起来,也是一股子战力,虽说不比先锋军强悍,但是这些人对高句丽人的仇恨,完全弥补了年纪芳年的缺陷啊。”
任谁被人当成苦力白白使唤上二十几年,心里压着的那股子火气也不会小了去,现在有机会报仇了,这些人的热情哪儿还能少了去。
“这些人上战场不行,但是可以安排在城头,先锋军的弓箭匀给他们,在先锋军冲出来之前,头阵就由这些人在城墙上打。”玄世璟说道:“拉弓放箭,这些人不会比先锋军查多少的。”
“可行!”仅仅是听到这里,李道宗决定按照玄世璟的说法去做,虽然有风险,但是绝对要比单纯的守城要实惠的多,关门打狗,城门一关,这三千人,谁都跑不出去,更何况去给安市城那边送信了。
玄世璟就是打的这般主意,继续隐瞒安市城那边,和截杀运送粮草的队伍一样,继续派人迷惑杨万春。
若是不这样做,在城外等着三千人攻城,先锋军再出击,难免会有人趁着打乱跑回安市城给杨万春通风报信,将人都放进来,关门打狗,这就稳当多了,不但给了城墙上弓箭手施展的机会,而且先锋军也能凭借着地形,与这三千人打上一场,减少损失。
如今卑沙城内真正的高句丽百姓并没有多少,还都被李道宗派到城外去挖壕沟去了,倒是不必担心这方面的事儿,现在的卑沙城,已经暂时变成了大唐的“兵城”了。
“时间不多了,王爷,咱们得抓紧布置啊。”玄世璟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