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新的元日(上)
反正差距也就仅仅只有四天而已,李二陛下不在乎,他更在乎的是,元日大朝会那天,能在四方使臣面前,为大唐长脸,为自己长脸。
自下午队伍齐了之后,裴行俭也到了之后,军营之中便开始在裴行俭的带领下,重新选出佰长和什长,为训练做准备了。
裴行俭也是个明白人,这么多人就他一个人带肯定是带不过来的,因此才会重新选出佰长和什长,这样一层层的管理下去,才能做到令行禁止,若是仅仅他一个人,恐怕连命令都不能准确的传达到每一个人耳朵中。
晚上,玄世璟和李恪在军营之中举行了一次聚餐,目的就是为了让参加阅兵的这些兵员,都相互熟悉一番,从明天开始,他们即将迎来三天生不如死的生活,详细这三天过去,或许他们的情谊会更上一层楼。
毕竟是“同生共死”过的人了。
晚上在营地之中吃完饭,闹腾了一阵之后,玄世璟便下令让他们回营帐休息了,养精蓄锐,迎接明天的“美好”吧。
明天李恪也要开始亲自带领玄甲军训练了,当天晚上回了营帐之后,对着玄世璟送来的训练流程与要求,以及最后想要达到的结果仔仔细细的研究了大半宿,最后才和衣睡下。
清晨一早,玄世璟就被营地之中的口号声给吵起来,睁开眼,外面天还未大亮呢,就是这个时候,裴行俭就已经开始带人在训练场那里训练了,训练任务是裴行俭下达给下面的佰长的,佰长再下达给伍长,各自训练,喊口号,最后再合到一处去,找出不足,弥补不足。
现在这般已经是最为迅捷便利而且有效的训练方法了。
玄世璟见此,对裴行俭也放心下来,这裴行俭的确是个人才,好好培养一番,将来的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裴行俭本就是历史上的名将,如今虽然年轻,但是其才华能力,已然十分出众了。
苏定方将裴行俭送到庄子上来,大部分心思,是想让裴行俭走门路吧,毕竟裴行俭是他的弟子,若是由苏定方举荐安排,不是很妥当,怕的就是将来有人因此而病垢。
只是现在大唐无战事,即便是玄世璟有心安排,军中也没有什么好去处,所以对于裴行俭,玄世璟寻思着,也不一定非要走军队的路子。
现在暂且抛开这些不去想,重要的是眼前的事儿,将士兵训练好了,等到元日大朝会的时候,接受李二陛下的检阅。
玄世璟在军中草草的用过早膳,跟李恪打了声招呼,从军中带了一员文吏,直接奔着长安城东北方向的龙首原上去了。
他要再次去丹凤门那边看一看。
至于那文吏,则是被玄世璟派遣去了工部,找阎立德要丹凤门的图纸。
拿到图纸之后他可以直接回军营,玄世璟在丹凤门前绕了两圈之后也回了军营,庄子上那边已经接到玄世璟的消息了,玄家大宅的人也知道玄世璟现在正忙着元日大朝会阅兵的事儿,因此玄家的事情,依旧是晋阳在前前后后的忙碌,秦冰月现在带孩子,抽不开身,只能由王氏帮衬着晋阳。
晋阳在庄子上,虽说忙碌,但是也忙的开心,毕竟自家夫君在长安城做大事,做的是为大唐增光添彩的大事,她作为玄世璟的妻子,作为他的贤内助,自然要帮着他将家里打理好了。
玄世璟这边一直到了年三十的晚上,才骑着马匆匆赶回庄子上,在府上参加自家的除夕饭。
此次与以往不同的是,玄世璟没有再按照规矩守夜,前半夜就休息下了,后半夜高峻和常乐将玄世璟叫醒,三人一起骑着马,赶往长安城外的玄甲军的军营之中。
天还没亮,营地里参加阅兵的将士就要开拔前往龙首原,事先准备着。
五更天,玄甲军在丹凤门一侧都已经准备妥当,武器装备都已经穿戴收拾整齐,玄甲军一身漆黑厚重的甲胄,手持横刀,肃立在大明宫丹凤门城墙的另一侧最末尾处,他们是要作为今天这场阅兵的压轴出场。
五更天,朝中的百官也都陆陆续续从丹凤门进入,进入大明宫,走在含元殿外的广场上,从两侧龙尾道上三层台,来到含元殿廊下,由廊下的御林军验明正身之后,进入含元殿。
太阳自东方升起,天大亮,一年一度的大朝会正式开始。
李二陛下一身冕服,高座在含元殿上首,下方众臣与番邦使臣行跪礼山呼。
“大唐万年,陛下万年!”
“诸位贤卿免礼平身。”李二陛下双手抬起,在空中虚扶。
殿中的朝臣起身,抱着笏板奏折,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今年新宫落成,这是第一次在新宫之中举行大朝会,大唐修建新宫的事情,不但传遍了整个大唐,四方番邦,也都得到了消息,因此,据鸿胪寺的奏报,今年四方番邻来使众多,为了庆贺新宫的落成,也为了欢迎番邻来我大唐,今日在大朝会正式开始之前,朕为诸位,准备了一场特别的节目,诸位贤卿,随朕移步吧。”李二陛下说道。
说完,起身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朝中有朝臣早就已经得知了晋阳郡公玄世璟准备在丹凤门前阅兵的事情,但也仅限于兵部,在李二陛下的旨意下,兵部的官员也不敢泄露今日阅兵的事情,因此,朝堂上九成的人都是蒙在鼓里,不知道李二陛下到底要带他们去做什么。
李二陛下出了含元殿,守在含元殿外的侍卫赶紧跟上,李二陛下的身后,跟了一大群朝臣,队伍人数虽多,但也整齐,浩浩荡荡的朝着丹凤门走去。
仅仅是从含元殿走到丹凤门,便是半刻钟的功夫,在李二陛下的带领下,朝臣与使节们都走上了城墙,站在了丹凤门的阙楼上。
玄世璟早和李恪早就在阙楼上候着了,见到李二陛下带着人上来,连忙上前行礼。
“臣参见陛下。”
“儿臣参见父皇。”
两人站在李二陛下面前,拱手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