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王禀援手
王禀所在,甚是为难,毕竟他也是局中之人,李邦彦和王黼施加给他的压力着实太大,可是到了现在,良心作祟,他还是忍不住唤来一个心腹,“速去飞鹰传信,告诉小杨将主……”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最稳妥的方法便是派人口传,毕竟只有如此,才不会轻易的将自家暴露出去,但是王黼和李邦彦那边盯得实在是紧,恐怕要不了一两日,就得立即出发赶赴太原,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自家飞马传信,到了燕京也不知道要多少天,杨凌再从燕京转走太原,时间上恐怕绝对来不及,王禀也只得动用飞鹰传信,只盼望能够早一日将消息传到杨凌所在。
总而言之,绝对不能让王黼李邦彦都上任之后,在太原张开一张大网,然后就等着杨凌一头撞上来,虽说飞鹰也要一两日才能抵达,即便是杨凌后到,若是能够在王黼未曾布置妥当之前赶到太原,也足以站稳脚跟。
“杨凌啊,杨凌,某王禀是长了眼睛的,汴梁诸公如何行事,你又是如何行事,王某人心里有数,即便不看在义则的面上,某也要如此,能做的,我都做了,至于将来到了太原,王某人身不由己,你的命数如何,还要看你自家了!”
……
杨凌听罢,便是紧皱了眉头,王黼动作直恁快,当官做到王黼这一步,实在不能小视,在汴梁与那位老公相扳手腕失败之后,王黼便是立刻抽身,准备北上太原,对付自家。
其实作为王黼,杨凌心中清楚,要说恨自己,绝对是比不上童贯的恨意,可惜,当初那位意气风发的童宣帅,如今已经是在岭南的路上喂蚊子。王黼即便是做为童贯的统一派系,也不应该这么早就对自家下手。
此时此刻的杨凌,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富贵险中求,和士卒兄弟一同厮杀拼命的文弱之人。这个时候的他,几乎只在一瞬间就拿出了心中的判断。
北伐之后,自家风头正劲,作为一个和文臣派系搭不上边的文臣,虽然说是官家钦赐的告身。可是自从横空插手战局以来,都是以一个实实在在的武人身份统兵,王黼想必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务必就是要钻这个空子,可以说,如果猝不及防之下,自己被王黼摆了一道,架空兵权,汴梁大头巾中人不会为自己说上一句话,直娘贼。被人当做软柿子捏的感觉真他娘的不好,王黼的算盘打得很响,无非就是打倒自家,成为其东山再起的垫脚石。
这是大宋一直以来的潜规则,如果杨凌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杨凌再胜一局,那么都门蔡京之流,也只有乐见其成,拍手称快的份儿。不过即便是侥幸扳倒王黼,自家能将王黼逼到什么程度呢?
这一次比不得童贯前事,上一次自家的上头就有老种相公撑着,更不用说。还有汴梁蔡京暗地里推波助澜,王黼,童贯一党着实是顶不住如此阵容才败下阵来。
“鹏举,我们不能在此久留了,立刻告诉王德,晋阳军即刻启程。前往太原……”
晋阳军的骨干便是由环庆军组成,当然其中一些思乡心切,或者家中独子的,已经被遣散回环庆路了,剩下的也有七千余人,再加上从神策军调过来的三千精锐,以及在这是十几日之间安排进入晋阳军的一千燕地兵马,总共也是万人以上,只不过环庆军大多是是步军底子,这样一来,其中的精锐骑军,也不过就是那三千之数,行程之上肯定比不得胜捷军轻骑,杨凌所想的也不过就是马上启程,应对这一劫。
太原,别称为并州,曾经也称晋阳,同时也称“龙城”,此城濒临汾河,三面环山,是一座具有帝王气象的古都。
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无外如是。
早年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一统天下,可惜的是在其生前也有两大憾事,第一就是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第二就是未能亲手灭掉雄踞太原的后汉政权。
当年杨继业就是后汉的大将,凭借太原雄城,多次让宋太祖赵匡胤折戟沉沙,后来太宗赵光义继位,终于是花费大力气攻下太原孤城,大宋立国之初的数代君王,因为北方辽国也气运正盛,此城因为多次兵灾,好生颓废了数十年。
可是自从檀渊之盟后,辽宋议和,划定疆域,太原,乃至整个河东,都是再也没有经历过大型的战火。
数十百年生养休聚,太原城又恢复到了当初那个天下之肩背的雄城模样,太原也陆陆续续的扩建了几次,官府甚至动用民力,将汾河疏通,挖了一条支流到了太原城下,再经过扩建,到了此时,也是繁花似锦。
此时此刻,正巧到了上元佳节,本来就是中国的历史传统节日,更不用说上元佳节传闻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的生日,当今官家赵佶又是崇信道教,自封道君皇帝,上元佳节更是得到官方的大力督办,这个时候,即便是官员也会与民同乐。
在太原一片临河的街道,是整个太原城最为璀璨的明珠,道路上满是精美的花灯,各种连舫一整晚在河上巡游,但到得这个时候,就必定会经过这里。
那艘金碧辉煌的画舫犹如水上龙宫一般,也已经远远的出现在河的一端,在诸多画舫的映衬下,朝着这边驶来了。
河边小小的航船不时靠近、驶离,这一艘小船随后也在灯火掩映中轻盈离岸,划向那河道中央驶近的那巨大连舫。
音乐声自河边上传扬过来,里面的又一场歌舞怕是要接近尾声了,画舫之中歌舞散去,随后响起热烈的鼓掌声,之后有从岸边过来的小船将几个以诗会友的文人桌上出现的出色的诗句送了上来,有的还附加了某些大家的赞美与评价,将气氛推到顶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