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剪彩(下)

  陆承启也知道,在没有电的时代,没有扩音喇叭,想要当众演讲,是很困难的。 △,拿着这个镀金喇叭,也不过是有点心理作用,加大声音的扩散罢了。能真正亲耳听得清楚陆承启的讲话,恐怕月台下面的百姓,不过两三百人而已,这还是往多说的。
  陆承启的用心,显然不在此处。殊不知,他早就让监察司把长安城中各个报馆的记者(这个时代称之为采风人),请到了月台最中间的位置,保证能听得清楚陆承启说什么。这些采风人听了之后,便回报社撰稿。得益于高效的活字印刷术,第二日一张四版的报纸,便能送到长安城百姓手中了,继而由长安城成为辐射圈,自四周扩散开去。那时候,驰道的名字,配合几张手绘简图,便能闻名天下。
  上了高达两米有余的月台,陆承启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周遭围着的百姓禁军不在数万人之下。也是这时候地广人稀,才有这个盛况。若是在后世,这得多现代化的球场才能装得下啊!
  感慨了一番,陆承启原先紧张激动的心,慢慢平复了下来。有了多次经验,陆承启已经没有了最初演讲的局促感了。清了清嗓子,陆承启开腔说道:“朕乃大顺天子,若按儒家各学派的教诲,这些所谓奇技淫巧,不值得推崇的。但朕读的是古之圣贤书,从字里行间,朕从未找到过有贬低这些奇技淫巧的字句。相反,若无神农尝百草,何来五谷之说?若无嫘祖始蚕,你我今日所穿绫罗绸缎,又自何来?自上古以来,能日渐发展。奇技淫巧是功不可没的。朕为何重视工匠?为何设立科技奖?都是出自这样的想法。
  契丹人比我们强壮,马术比我们厉害,骑射我们汉人拍马也赶不上。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劣势所在。可我们汉人,是最聪明的。我们发明的城池和守城器具,让契丹骑兵望城兴叹。无可奈何。
  可再坚固的城池,也有被攻破的一日。我们汉人若把自身安危,民族安危寄托在城池上面,不思进取,那朕敢说,契丹人会越来越强大,而我大顺则会相形见绌,最终被击败。朕也希望这个不是事实,可历史的发展。都是这样。五胡乱华之时,谁能想象胡人能几乎把汉人杀光?再说到秦朝,也不过是筑了长城以抗匈奴!
  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亚圣之言,乃世之至理。居安而不思危,祸端近在眼前。我汉人占据了大好河山,富饶中原。这便是胡人嫉妒的因素,也是汉人和胡人争斗之根本。哪怕再过几百年。这样的杀戮还是会发生。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常言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汉人便是那怀着和氏璧的匹夫,胡人一直在觊觎着我中原大地。
  胡人武力不断增进,我汉人却毫无戒备之心。如何抵挡得住凶神恶煞的豺狼?
  朕承认,若比单兵力量,几个汉人也不是胡人的对手。可我们汉人胜在人多,胜在头脑聪明,这是我们最大的倚仗。
  西汉时期。汉武帝便已经向世人证明,若汉人团结一致,是不惧怕任何敌人的。匈奴,鲜卑,乌桓羯羌氐突厥,到现在的契丹,都是狼子野心,想占据我们脚下的土地。无他,草原上生存环境恶劣,他们向往我们中原,是理所当然的。
  可我们汉人,如果不努力,不团结,那么完全有可能被他们赶出中原。这不是朕危言耸听,也不是朕杜撰历史。五胡乱华,已经给所有汉人提了个醒。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安逸享乐。想要占据好的土地,必须使自己强大起来。朕始终坚信一个道理,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完全是以实力说话的。
  我大顺百姓,历来以农作为主,自然比不得草原上的胡人。可我们汉人的聪明,可以弥补这一切。我们有无数大能,无数能工巧匠,发明了各种利器。如果能深入研究的话,朕坚信,草原上的胡人是不敢南侵中原的。甚至有一日,我们会打过去!
  朕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告诉所有大顺子民,包括朝廷官员,包括未能中第的举人,秀才们,莫要让你们所谓的天生自豪感,而贬低一直为汉人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工匠。若没有这些能工巧匠,汉人此刻能不能占据这片大好中原,也是未知数。
  儒家说,仁者爱人,何解?朕认为,这是一种博爱,也就是朕爱所有奉公守法的大顺百姓一样。因为朕尊重每一个大顺百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顺的发展,添砖加瓦。朕始终认为,三百六十行,并没有高低之分。读书人,也只是比农夫多一些见闻罢了。若说到种地,大部分读书人是比不上农夫的。术业有专攻,当今大顺行业,又何止三百六十行?
  或许听到这,已经有读书人在心中暗骂朕贬低读书人了。那你们就错了,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永远都是曲高和寡。读书人之所以受人尊重,完全的因为他们知书识礼,先尊重他人。
  读书人不尊重别的行业,那么百姓也不会对你们尊重。朕认为,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你们读书人现在以为这驰道乃是劳民伤财,以为是朕抬高工匠,贬低读书人。可朕却认为,驰道非造不可!
  其一,驰道能提高我大顺的冶铁技术。众所周知,兵刃质量,取决于铁的质量。铁的质量好了,兵刃自然削铁如泥。朕为何糜费钱银,修筑驰道?冶铁技术便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二,驰道的效率。普通马车,能日行百里已经算快的了,且载重不能过多,否则马匹吃不消。可有了驰道,经过主要月台之时,换马不换车,至少能日行三百里!若是战事起了,我大顺军队能迅速反应,自然不怕胡人南侵。
  其三,朕并不打算,驰道完全归于军事用途,相反,朕更重视驰道的商业价值。朕糜费钱银修筑驰道,自然要与民方便。即日起,各路商行,各位商人既可试乘驰道马车。待得驰道正式营业,满载一马车货物,仅收十贯钱。当然,马匹的草料钱要自付。这马车也是归朝廷所有,任何人不能私造驰道马车,否则重罚之。
  其四,朕欲在长安城中,也铺设驰道,连通这一条。届时,仅需三枚铜钱,便可搭乘长安城有轨马车,中途设置车站,到站既可下车。若出城,则须加钱。
  在此,朕向所有大顺子民承诺,非紧急战事,驰道不会进入军事用途!今后,朕会专门成立一部《驰道法》,以保护驰道的利益。同时,设置驰道部,由户部直属管理,接受监察司监督,自负盈亏,自行铺设驰道。
  好了,朕要说的,已经说完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是把腹稿背出来而已,陆承启放下了镀金喇叭,心中松了一口气。(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