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道济?
第三百七十章
老太太走后,只剩下马瑞冬在屋子里,先看了看还在睡觉的卢白驹,眉头有些皱,似乎在睡梦中也能感觉到痛苦。 ..
随后坐在沙上,失去了浑身力气。自从老公查出来这病以来,她哭也哭过了,努力也努力过了。现在的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过老太太的话还是让她有些心动,再没有别的办法的时候,人们总是寄托希望于神佛,希望有奇迹生,这是没有办法中的最后一线希望。
而此时就是如此。
如果真像老太太所说那样……
马瑞冬有些心动。不管怎么说,去求求神佛保佑也是好的。哪怕没什么好处,肯定也没什么坏处。想了想,马瑞冬决定等卢白驹醒来后就去净心寺,如果真的能像老太太所说,老公的病情有好转,那自己下半辈子都吃素信佛都行。
……
和以前一样,素问在第二天早上得知消息有两位僧人到来。
素问穿戴整齐,前往迎接两位的时候,一个一身僧衣全是补丁,有些枯瘦的僧人跌坐在山门前摇着蒲扇,看看不远处高大山门,又看着往山上行走的香客,和旁边一个眉毛很长,垂眉肃穆的僧人说道:“这山门倒是气派,不知道有没有佛啊?要是没佛,修这么大的山门也是就个门面。”
这话声音不小,不少上山的香客都是侧目,许多人都露出不善的目光。
“阿弥陀佛,大德,想必是有的。”旁边的僧人眼角不动,依旧垂着眉毛低声说道。
他知道这个佛是什么意思,肯定不是指法力无边的神佛,而是仁心,佛意。
那枯瘦僧人闻言打了个哈哈,继续扇着自己的蒲扇。
“这位,不知道你从哪里来?到这里何事?”旁边有一老人凑过来询问道。
“我从清净处来,到这寻红尘呐。”枯瘦僧人笑道。
老人有些不解其意道:“这里是清净处,这位你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那僧人大笑:“没错,没错,这里就是红尘。”
老人仔细打量他半响,摇摇头道:“不管怎么说,净心寺在这附近声望很高,来这里的都是信众,还是希望你不要无端乱说什么。”
显然他是听了那枯瘦僧人刚开始的话才过来的。
枯瘦僧人笑了笑:“有何声望,做了何事,不如老丈和我说说?我还真不太了解这些。”
“起码这净心寺从来不收香火钱。”老人说道。“而且举行水6法会也不收钱,什么人都能参加。”
枯瘦僧人略微摇头,不收香火钱,水6法会不收钱,在他看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却不知道在这个寺院被私人承包卖香的年代,有不卖香火的寺院就已经被很多人认为良心了。
“去年海州地震知道吧?素问住持当时就去那里度遇难者,功德无量啊。全国这么多寺院道观,就他一个人去了。就从这点上来说,我就佩服他。”老人对净心寺的事情了解极多,张口就来。
枯瘦僧人点了点头,这倒是有些大德风范。
“而且素问住持在开坛之时,连山上的鸟兽都下来听讲。前些天的法会,许多人都看到有鬼物出没。”老人又道。
对于这点,枯瘦僧人有些不置可否。这两点在其他人眼中很神奇,让素问在其他人心中简直就是真佛转世,但在他眼中算不得什么。
“这些日子寺院还给普通人看病施药,不收一分钱。对了,寺院还把顶级的茶叶业拿出来给香客施茶,又有哪个寺院道观能做到?老人又道,语气中已经带了点质问。
枯瘦僧人点头笑道:“如此说来,确实不错。”
这给普通人看病施药,不花一分钱的行为,倒是很合他的心意。
就在这个时候素问也从正门中迎出来。
周围香客见到素问后都合十施礼。、
而那个老者在看到素问朝着自己走过来后先是合十,随后反应过来,连忙闪到一边。
素问微笑冲众人合十还礼之后来到两个僧人面前。
“素问见过两位师兄,还请里面说话。”
那枯瘦僧人从地上站起来,对素问合十道:“见过住持。”
旁边另一人也见礼后,枯瘦僧人才对素问道:“还请住持带路。”
素问带两人先到正殿礼佛,那个眉毛极长,搭到眼角下面的僧人恭恭敬敬在佛前一礼,而枯瘦僧人只是摇着蒲扇看了看,就把身子转过去,只留着后脑勺冲着佛像。
素问看这枯瘦僧人做派,脑中顿时想出一个人来。随后摇了摇头,觉得不太可能,那个人应该不会来吧?
素问带着两人一路来到客堂,行走之时那枯瘦僧人不住观看两边的景色,对素问道:“这些花了不少钱吧。”
素问点点头:“是不少。”
“修成这样,与佛法有何用?难怪这些年修行有成之人越少。”枯瘦僧人质问道。声音虽然不严厉,却让人心中一紧。
素问微笑:“世人受声色所迷,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却是能让世人心中向往,有利传法。阿难尊者不也是爱佛家庄严么?”
这是一个典故,阿难尊者是释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一般人出家都是为了解脱或者倾慕佛门教义,而阿难却是羡慕佛的身体庄严而有光辉才跟佛出家的。
枯瘦僧人摇着蒲扇大笑道:“对极,对极,阿难可不就是见修佛后法相庄严才出家?”
素问此时轻声问道:“敢问大德可是道济?”
素问虽然觉得不太可能,不过越想越觉得面前这人就是道济。无论相貌还是行为气度,除了道济之外恐怕少有其他人是如此。而且他也明知两人中有一人是高僧,那面前之人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道济,在前世留下了数不清的传说。
世人皆称他为活佛济公,真正是一位名流千古的人物,真正的家喻户晓。与法海一样,被世人所知。但法海却是被世人所误解,成为一个人人喊打躲到螃蟹肚子里的偏执僧人。
而道济留下的则是无数美名,并且有着无数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下来。
到了素问的时代,电视中关于道济的事情都改编播放过不止一次。
因此素问对这个人要比其他仅仅通过高僧笔录了解到的高僧要熟悉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