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2章 朝中震动

  在朝中,钱恒的敌手太多。
  从长官枢密院的媪相童贯,到中书省的死对头冯熙载,还有赵佶身边的大太监李彦,每一个,都能够轻易阻断钱恒想要在赵佶那里留名的机会。
  这捷报,只要上报枢密院,是极难直达赵佶那里的。
  当初韩世忠就是因为不被童贯所喜,几次在于西夏对战中立功,都被童贯故意打压,直至今日,还待在延州无法出头。
  钱恒首先要避免的,就是不能陷入当年韩世忠的那个境地。
  所以,这次的捷报,除了上报枢密院的那一份之外,钱恒还以群牧司权都监的官面身份,单独给王平仲去了一封信。
  王平仲虽然身份要比李彦低一级,但王平仲的干爹王仍,却是赵佶跟前的红人。
  尤其是王平仲那个群牧司副使的身份,可以让钱恒直接与之通信,而不会落下任何被人诟病和质疑的口实。
  作为群牧司下放一军的权都监,给副使大人写信禀明一下自己的情况,无可厚非。
  所以,就在这封信中,钱恒再一次将府州城如何击溃西夏大营的来龙去脉,详详细细介绍了一遍。另外,还附上了钱恒专门誊写出来的军中训练之法。
  信的最后,钱恒恳请王平仲帮忙,至于如何帮自己美言,钱恒并没有多少,其实也不用钱恒多说,哪怕是为了让李彦和童贯不那么痛快,王平仲和他的干爹王仍,也会不遗余力的利用钱恒的这些事情,跟他们开撕的。
  只要两方各执一词,就能把自己的名字在赵佶跟前提及,也只有如此,钱恒才会被赵佶想起来,从而召回汴京,获得参加省试科考的机会。
  时至腊月十八,眼看就要到小年,朝中官员也都无心朝政,也就在这个时候,突如其来的一份捷报,让整个枢密院都疯传开来。
  “荒唐,敢说以两千余人,破西夏万人大营,竟然还让李良辅授首,这捷报,简直太荒唐了!”
  郑居中拿着折可求折可存上来的捷报,怒声呵斥着。
  枢密院的公房内,各房主事和承旨,诚惶诚恐,眼睛偷偷瞄向郑居中。
  郑居中发泄完怒火,目光落在河西房主事身上,“我且问你,你认为这事可信否?”
  郑居中,领枢密院事,论地位权势,仅次于枢密使童贯。
  这次,钱恒推测有误,原本以为会遭遇童贯拦截,却疏忽了一点。
  童贯本就是好大喜功之人,此时正在江南平叛方腊,哪里有心思留意朝中这些小事。
  不过钱恒在府州创下的这番功绩,在枢密院的大部分看来,都有点过于荒唐。
  宋人与西夏交锋多次,获取捷报也不算少,可几乎每次都是敌强我弱,损兵折将不计其数。即使偶有优势,也不过是伤亡人数上,略占上风而已。
  可是这次,仅仅以伤亡五百的代价,就杀灭西夏兵将一千五百余,其中还将西夏大将军李良辅和一名副将斩首。
  如此丰厚战绩,在枢密院的官员看来,总有一种不可置信的感觉。
  河西房的主事官,对西军的状况还算熟识,知道郑居中已然发怒,忙解释道,“回大人,这上奏的折可求折可存两位将军,属下还算熟识,两人不是那种贪图功勋之辈,虽说这捷报听上去有些离谱,可也不能排除运气使然的结果,所以~”
  说到这,那名主事官,没有再往下说。
  郑居中眉头皱起,要说主事官这话,也不能算错。
  郑居中作为坐镇枢密院的当朝太宰,对于当前的政局,也很有几分不满。
  尤其是对童贯掌管之下的军政,更是早有诟病,这次西军上报的捷报,让郑居中深感怀疑。
  很多因素中,最大的起因,便是郑居中对童贯的不满导致。
  那主事官说过之后,郑居中也才逐渐从盛怒状态之下,慢慢平静下来。
  尤其是在看过随捷报附带上来的那份训练之法时,郑居中居然脸上居然多了几分笑意。
  一份捷报,一份训练之法,居然还另附一封书信。
  上报上来的书信上明言,这次攻击西夏大营的主使者,居然不是折家军中人,而是被派去延州的权都监钱恒。
  什么时候群牧司的人,也有如此本事了?
  对于钱恒,郑居中了解并不多。
  想及此,郑居中忽然抬头,“你们谁知道钱恒此人?”
  “属下知道!”
  有负责支马房的主事,出来解释一番。
  听罢之后,郑居中越发好奇。
  “这钱恒虽是兽医出身,居然还考中了举人,如此看来,我大宋的马政官员,能带着西军将士,把西夏的兵将杀的屁滚尿流,果然要比那些宦官强的太多!”
  郑居中此话一出口,跟前大半,都悄悄低头,甚至有些人脸上,还露出几分不忿的神色。
  郑居中心里也知道,枢密院中的官员,大半都与童贯有旧,更有不少以童贯为尊,并不把自己这个枢密院事看在眼里。
  不过能够看到这份捷报,郑居中的情绪里多了几分欢喜。
  尤其是钱恒的出身,让郑居中十分欣赏。
  若天下文人都能像钱恒这般,大宋何愁不强?
  郑居中挥退众人,坐在案前仔细斟酌。
  这捷报,一旦递到官家跟前,若是被几位相公看到,肯定会引起朝中震动,引来无数人争论。
  所以,如何上奏此事,郑居中也要仔细斟酌才行。
  此事的钱恒,却不知道自己的推测成了差错,更不知道,就因为自己拿出来的这份练兵之法,居然还能引起朝堂上几位相公争到面红耳赤。
  解决了西夏的威胁之后,杨再兴便在钱恒的一再催促下,返回辽国的西京大同府,尽快调集战马,运回大宋。
  按照时间推断,半年之后,金国骑兵便会攻入大同府,到那时,钱恒再想继续从辽国收购马匹,就难了。
  所以钱恒必须抓紧一切时机,尽可能的多收购马匹运回来。
  在送走杨再兴之后的日子里,钱恒便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温书备考之上。
  让钱恒有些意外的是,梁红玉不禁武艺出众,居然还粗通文采,虽说文采水平不能说有多强,但却也熟读兵书,满腹韬略。
  钱恒心道,不愧是两宋著名的女将,这一身文韬武略,果然不俗。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钱恒停下纸笔,将灯盏的灯芯挑亮了几分,出声问道,“红玉,我且问你,你对方腊之事怎么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