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新闻发布会

  李世民吃了一顿农家饭后,又带着宰相们回京了。 =≠≠.=.
  中午吃的是炭火小鸡炖蘑菇,李世民走的时候嘴里叼着牙签,十分满意。
  李躺在庭院前大树下藤椅上乘凉,李承乾也搬了张藤椅躺在一边,李世民走的时候又没把他带走。李看这小子,还有几分暗自得意,似乎在灞上已经玩的乐不思蜀了。
  风虽然有点热,但吹的还是让人懒洋洋的。
  李承乾手里还拿着根卤鸭脖,啃的不亦乐乎。那鸭脖加了不少茱萸调制的辣油还有麻料,吃起来又麻又辣。李承乾一开始对李家这种食物也是一脸鄙视,可吃了一回之后,虽然辣的不停喝水,可却不舍的停下来。
  如今,李承乾每天都拿着李家的各种李记熟食胡吃海塞。今天兔头明天鸭脖子后天鸡脚再后天酥炸蟹再大后天辣条五香豆干......
  老爹走了过来。
  李见李承乾依然啃鸭脖啃的高兴,拿扇子拍了他胳膊一下。
  “没看到我爹来了,让座。”
  “那是你爹,凭什么让孤让座。”
  “你已经跟我女儿订婚,女婿顶半儿,我爹,那就是你丈人的爹,你难道不应当让座?”
  李承乾无奈的起身让座,然后蹲到一边树顶下继续啃鸭脖子去了。
  “你真要去山南?”
  “嗯,我是这样想的,陛下刚才也答应了。估计等阿丽纱她们生产过后,我就正式出京了。”李说。
  老爹疑惑的问,“你真有本事不用朝廷花一文钱,五年时间就营建起一座新都?”
  “军令状都立了,当然有把握的。”
  “营建新都和建普通的城池可不一样啊,不说别的,这宫殿得气势宏伟,其用料都极为讲究啊。许多大殿的柱子,那都得是极好的木材。当年炀帝营建洛阳的时候,好多木料,都是从蜀中砍伐,然后顺大江而下,到了淮南再又上岸,往北运,一根上等的大木,可谓是费尽周折的。还有建造宫殿所需要的石材,好多也是得费尽周折开山取石,然后辛苦转运的。为什么说营建宫室是劳民伤财呢?就是因为耗费大啊,为了一根木料,可能需要几百上千人。为了一块石头,也需要数百上千。”
  李笑着道,“这个我自然是明白的,不过你老放心,我心里有数的。其实建筑宫殿,也不一定就要那种几百年上千年的大木的。更不需要费时费力的去蜀中砍伐,费尽心力的运输。”
  老爹连忙道,“宫殿那么大,没有几百上千年的大树做柱,如何能行?”
  “我有替代的办法,用水泥加钢筋,直接浇筑出千年树木一样的柱梁,然后外面刷上漆,就一样了,还能比木头更结实,不怕烧也不怕蛀。”
  “水泥?钢筋?”
  老爹糊涂了。
  “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建筑材料,有了水泥加钢筋,可以直接浇筑出千年柱梁,也能浇出巨形石块。能省时省力还省钱!”
  “我是听不懂你的这些了,也弄不明白,不过你自己可要把握好了,莫要留把柄给人。以后军令状还是少立点,离开朝堂去山南呆几年也好。”老爹道。
  营建新都的消息,李要求严格保密。
  保密主要还是为了比较顺利的在山南襄邓之间选好新都地址,然后征地移民。
  襄邓,也就是襄阳和邓州一带,放在后世,那就是在河南的南阳盆地,这里处于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汇地带。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六次迁都襄邓之议。
  第一次,是北魏武帝元修曾有迁都,以避高欢将入洛阳之意。元修打算迁都荆襄,后大臣建议迁都长安,后元修西迁长安,于是西魏开始,第二年,高欢入洛阳,建东魏于邺。
  而第二次,是李渊打算避突厥之威胁,迁都他处,最后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在山南一带,选襄、邓之间可居之地,以建新都。因李世民力劝,未实行。
  第三次,则是唐末昭宗李晔时,有大臣提议迁都襄邓,说国步多艰,当迁都图存,襄邓之地,实惟中原,人心质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为之限,永无夷狄侵轶之虞,此建都之极选也。唐昭宗有意千都,但因为朱温的牵制最终未成。
  第四次,则是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因金兵南下,将渡黄河,犯东京。宰相等人欲奉皇帝出逃襄邓,以避金人锋芒,可后来为京师留守李纲驳之,出逃襄邓事止。
  第五次,是南宋高宗时,金兵逼近,高宗欲移巡以避锋芒,当时朝臣也多议论避襄邓。
  最后一次,则是金哀宗时,蒙军围汴梁,金哀宗也是打算退往襄邓一带。不过最后未成,国亡身死。
  虽然最终襄邓一带未建过都,但六次迁都襄邓之议,也说明襄邓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立都之所在。
  晚唐、北宋末、金等欲迁未迁,最后国破。
  从形势上来说,邓州背依秦岭巴山,面向江淮,可以屯重兵,退可守,进可攻。依托关中和巴蜀两个天府,和一条江汉运漕大干线,有兵源,有粟资,尤为重要的是,邓州实为中原,天下中心。
  其实历史上虽有六次议而未成的迁都打算,但邓州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四次建都。
  禹都,夏朝时期的邓地,不仅是邓国都城,还是夏朝的国都。邓州还曾是邓国的都城,以及楚国的别都。
  明末的李自成曾经在襄阳建新顺国,改襄阳为襄京。
  南阳盆地,居于天下中心,四通八通。
  往北,是洛阳,往南是荆州。西北是长安,东南是江夏,西面是汉中,东北是中原地区。不论往哪个方面,都是一方的中心。
  当年西汉立国,以长安为都城,建立的是关中本位制度。
  后来的西魏、北周,其实都是关中本位制度,他们一开始实际的控制力都只是在西部,对于关东地区,尤其是遥远的东南地区,掌控力其实是很薄弱的。
  关中本位制度,说白了,就是关起门来展关中。
  杨广为什么要营建东都洛阳?因为隋一统南北,天下重新一统,长安做为这个大一统的帝国的中心,已经有些不够了。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交通没那么达,通讯也不达,长安居于西北,距离东南东北,那真是隔着千山万水。
  而且关中虽号称八百里秦川,但关中平原也确实才八百里而已。
  八百里的平原,算的了什么啊。关中的周边,又缺少较好的农耕区,黄土高原等地形,使得这里限制很大,隋唐时关中的人口已经达到上限了,人口过多,对于关中水土等破坏越来越大,粮食等物资的缺口也越来越大,随便一个灾情,皇帝就得带着朝廷官员和军队去洛阳就食。
  而如果建都襄邓就不同了,先不说南阳盆地比关中平原大的多,而且南阳盆地四周,那都是产粮区啊。关中平原、江汉平原还有中原地区等等,新都能承受更多的人口,四周转过过来也是相当方便的。
  长安的商人们消息灵通无比。
  李虽然要求皇帝和宰相们不要透露迁都的消息,但这件事情经手的人还是很多,最终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
  李虽然还呆在灞上。
  可已经有许多人前来拜访了。
  来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来拜访的,多是些有背景的商人,或者说干脆就是那些名门豪族的家仆管事们。
  营建新都啊,这多么大的一个工程啊。
  听说皇帝把整个工程交给了李来管,而李更号称不用朝廷一文钱就能在五年内建起一座新都。
  商机,许多商人都闻到了商机。
  听说不少贵族已经派人去襄邓一带买田置地去了。
  现在那边是宽乡,人少地多,地不值钱。可一旦新都建在那边,那边立马就会热闹繁华起来,那时田地还不得成倍的升值。
  “这些人!”
  前来检查太子功课的马周跟李谈起这事,不由的摇头。
  李却只是笑了笑。
  “这算不了什么,他们要买地,也不是就能买的到的。我早向陛下请了一道旨意,襄州、邓州两地内,五年之内土地不许交易,百姓如果想卖地,只能卖给朝廷。”冻结土地交易,一道旨意的事情,却能大大刹住那些人想要投机的做法。
  有钱你们去投机买什么地啊,都来跟着我营建新都啊。
  “相国,外面又有几勋贵家的管事前来拜见。”管家来报。
  “相国,是否需要小的去挡下他们?”
  李想了想,“这样吧,你去跟这些来拜访的人说下,就说在三日之后,我将在这里,灞上李镇,举行一场新闻布会,到时会详细说明营建新都的事项,到时也接受大家的提问。若有意者,可到时前来参加。”
  “新闻布会?”马周都不由的对这个词感觉陌生和不解。
  “就是把那些对建新都感兴趣的商人们都召集起来,然后谈一谈建新都的一些情况,通报一些消息,嗯,就这么简单。”
  马周半信半疑。
  “真的只是通报消息,而不是劝捐之类的?”
  李听了马周的话,也不由的苦笑摇头,“劝捐?你看我是那样的人吗?我既然不需要朝廷的钱营建新都,肯定也不会给商人百姓胡乱劝捐加课的,真的只是跟他们通通气,接下来看看谁有意一起合作的,到时再进一步详谈。”
  “总之,我不但不会向商人们劝捐加课,我还是给他们送钱去的。”
  “送钱?”
  “我带他们赚钱,不也就跟送钱一样嘛。”(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