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张超北上

  九嶷山。
  萌渚岭关。
  两峰夹峙,一座接天之城。或者说,这其实是由数座城堡组成的九连城。
  李绩默默的立在关下,驻马山坡,远远迎风眺望。
  五月的阳光有些刺眼,也有些火辣。这是岭南的阳光,虽然他现在还在岭北,但气候却已经比中原炎热的多。
  观军容使李大恩策马飞驰而来,后面是他的监军卫队。
  “大帅,为何迟迟不肯下令进攻?”
  李大恩语气很不善。
  “进攻?”李绩头也没回一下,“在这座雄关面前,我们就如狗咬刺猬,根本无从下嘴。在没有找到好的进攻方案之前,进攻就是送死。已经有一千多将士战死这片山岭,还伤了一千余。我不想让那些年青的战士,白白送死。”
  “是吗,究竟找不到好的进攻方略,还是你李绩根本不愿意找?我看你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你渎职!”
  李大恩怒指李绩。
  观军容使,就是监军。他的职责,就是监督军事,这和都督军事不同。都督军事是主将,监督军事只是监军。但他这个担任监督军事的宦官,代表的却是皇帝。
  皇帝不希望李绩有通敌甚至纵敌行为,皇帝也希望大军能早日攻入岭南,收复广州。
  而如今李绩这些天的行为,却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他已经怀疑李绩暗通太子。
  “李绩,开战的前一天,你送书叛军,要求阵前单独会面张仲坚。你们究竟说了什么,你是不是与他暗自商量通敌之事?”
  一身金甲的李绩只是冷笑。
  他身上的这金甲是李世民所赐,当年李渊也赐过他一身金甲。
  他现在帅印,也是李世民亲赐。
  他身为东郡王,枢密使,南征统帅。
  现在一个宦官,却在这里指责他通敌,指责他渎职,指责他不会打仗。
  “李监军也是曾随陛下行走过军中的,难道不知道,战场之上,一句话能活万人,却也能葬送万人?李监军告诉某,面对这雄关险寨,我们要如何硬攻拿下此城?”
  李大恩脸胀红。
  他确实在军中呆过不假,但只是个服侍皇帝的内侍。哪里懂什么行军布阵,攻城掠地。哪怕他是个外行,也知道这关不好攻。
  “陛下将帅印交给你,你堂堂兵神,莫要跟我说束手无策?你对的起陛下的信任吗?”
  李绩冷笑。
  “某曾进言,当发五路之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岭南。迫使南军分兵防守,让其兵力分散。而朝廷凭军力优势,可各个击破。”
  “某也曾计划待十万大军都集结于此,然后以火炮、弓弩为掩护,以盾阵重甲为前驱,一战拿下此关。”
  李绩的两个计划,都算是针对萌渚岭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对策。可惜,李世民都没答应,他要速战速决。
  结果就是,李绩现在顿兵强关之下。
  “再给我十天时间,待火炮、弹药以及箭矢和后续部队到来后,我再展开强攻。”
  “十天?”李大恩问。
  “十天!”
  “好,那咱家就再给李帅十天时间。十天之后,若再拿不下萌渚岭,可就别怪咱家不留情面,向陛下参奏。”
  ······
  茫茫大海。
  碧海蓝天。
  五月落梅风,为信风。在以往航海技术还不够的时候,信风是海洋航行必须依靠的。许多商船要等上一年,才能等来信风南下。
  不过如今,虽是五月,刮的是东南信风。可张超去依然率领着自己的舰队,在广州港扬帆北上。
  逆风一样可以航行。
  双臂环抱,张超站立在旗舰的甲板上。
  他身后,是留守朝廷的内成员们。
  当李绩与张仲坚、崔琰在九嶷山对峙僵持之时,谁都料不到。
  张超居然率着一支庞大舰队,带着太子和内,还有整个监国朝廷,悄然北上。
  朝廷调集的水师正集结于杭州湾,准备南下广州。
  他们还在集结准备之中。
  张超却已经带着舰队从广州出发,目标正是杭州湾。
  那支水师只是目标之一,张超的目标是杭州,是浙江。甚至,下一步还是江南和江东、淮南、淮北。
  张超准备夺取东南,夺取江淮,夺取整个沿海地带。
  没有必要一直等着皇帝来攻。
  他们也一样可以反攻北伐。
  北前没急着北伐,那是要稳定岭南。如今岭南已经稳固,各方都团结了起来。现在,正是乘风破浪,扬帆北伐之时。
  “大唐有八十万大军。”马周站在李超身旁,看着碧海蓝天下那一群群的海鸥,充满着感慨。
  “大唐本来还有几千家边疆土封臣领主,领主们也统领着数以万计的骑士和几十万的民兵。但那又如何呢?”翰林院长杨师道叹道。
  兵多不一定就有用。
  隋朝时,杨广曾经也一样兵多将广,征辽之时,更是征召了一百一十万大军。隋本有六七十万府兵,可最后他征召的兵多达百余万。
  然而呢?
  隋二世而亡。
  大唐的兵确实是多,可府兵制度,使得府兵其实并不能迅速的全部投入。皇帝的北衙禁军虽为常备军,但也得守卫京畿,平时也只能出动小部分。
  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如今,这些兵,并不会有那么多真正的愿意为皇帝冲锋。
  而且,皇帝也没有那么多钱粮可以出动更多的军队。
  要不然,李绩带来的就不是十万兵马。
  而水师也不会到现在,都还没完成集结。
  相比之下。
  南军现在实行的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军制。
  在张超的推动之下,如今朝廷实行的是募兵制。这个军制更类似于朝廷的北衙禁军,但又有很大不同。
  区别在于,张超推动的这个募兵制,真正的核心其实是职业军官加职业士官,再加上义务兵组成。
  每个二十一岁到三十岁的男子,都有义务参加征兵体检。一旦被选中,就需要服三年义务兵役。
  这三年时间,他们被送入军营,接受士官们的训练,也会学习一些文化等。若是表现优秀,素质过硬,可以经过考核之后,转为士官。
  士官,才是真正的职业军人。从低到高为下士、中士、上士,和四三二一军士长。
  士官在南军中,担任的是管事士兵、训练士兵以及充当班组长的位置。
  各级军士长则担任着各级军官们的助手,属于教头、副职这样的位置。
  至于军官,他们必须经由军校培训,然后从排连这样的底层军官做起,他们的任务就是作战指挥。
  训练和管理规士官,作战指挥归军官。
  七级士官也各有任期,基本上是三到五年一任,如果不能晋升,顶多两任之后就要退伍。张超并不赞成终身制的士兵军官,认为职务固定不变,既会影响各级的正常晋升,也容易整个整个士官军官队伍的稳定,容易产生兵油子等。
  就连军官也一样是如此,一个军校毕业生下到军中从排长开始当起,一般任职三年,就能直接升连长,这几乎是百分百升的。而连长任职三年后,也应当升为更高。
  张超还制订了制度,军官职务和军衔匹配,这个军衔不是原来的武散阶,而是专门隶属于军官的,也没有那么多品阶。
  从少尉到上将。
  除排级军官外,每级职位对应一级军衔,职务不变,则军衔不变。上尉为连长军衔、少校为副营长军衔、中校为营长军衔、上校为团长军衔、准将为副师长军衔、少将为师长军衔、中将为军长军衔、军级以上为上将、元帅。
  这种职务军衔制的最大好处就是等级清晰、平时利于管理、战时便于指挥。南军中讲究等级分明,强调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以此保证军队管理和作战的需求。
  少尉晋升中尉率均为100%,中尉晋升上尉率基本保持在98%,上尉至少校的平均晋升率为90%,少校至上校的晋升机会逐级下降,将军晋升完全遵守“退一进一”原则。
  理论是,士官最高就晋升到一级军士长,另外各个军种兵种会特设总军士长,做为高级军事顾问。
  士官与军官是两个完全不互通的。
  义务兵能升士官,但士官绝不可能升军官。
  军官由军校专门培养,甚至是从少年开始培训。士官虽然也会进入士官学校进行培训进修,但不会转为军官。
  士官是军中的基石骨干,而军官是领头羊。
  至于士兵,三年一轮换,少量士兵晋升为士官,余者都返退伍回乡。
  三年在军营期间,会有一些津贴。役满退伍之后,除非遇战事,否则不会再征召第二次入伍。
  每个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张超也希望这些在军营里锻炼了三年的年轻人,到了地方后,能够成为支持朝廷的主力。三年军营生活,不但练武,也会教育他们文化,让他们接受支持朝廷等的宣传。
  甚至还会教他们一些专业工作技能。
  设计这一套募兵制,也是考虑到更长远。
  毕竟府兵制,其实有许多缺陷。战乱年代,府兵制还是有不少优点的,但府兵制的缺点就是在统一年代,战斗力会迅速的下降,下降的会非常的厉害。
  而建立一支终身制的禁军常备军,也一样有许多缺点。比如宋代的募兵制,就是职业兵,但这种把兵当成职业的军队,其实也一样容易战斗力迅速的降低。
  一支军队最重要的还是指挥的军官和骨干的士官,所以张超才选择用军校培养军官,以士兵中选拔士官。
  拥有一个专业和精锐的军官和士官阶层,朝廷军队的战斗力能够一直保持。而士兵使用义务兵制,则让养兵费用大大降低。
  三年换一批新兵,也能让军队保持着强盛的战斗力,以及良好的风气。
  虽然这种兵制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张超认为,这种兵制更能适应以后的大唐。
  新军制在广州的内会议上讨论后通过,然后拿到了议会两院咨询,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最终,由太子下诏,正式通过了这个新军制。
  现在,南军的军队已经完成了整编。
  基本上是按这个制度架构的。
  广州军校也已经建立起来,另外还有钦州士官学院,广州海军学院等也纷纷建立起来。
  军官们也都授予了军衔,使之与军职相符。
  南军中的水师,也正式更名为大唐监国朝廷海军。
  枢密院下设有陆军部和海军部。
  这是海军成立后的第一次正式出征。
  陆军有多个集团军,而海军也设立了数个舰队。
  “等拿下杭州湾,我们就能再添一个东海舰队了!”张超望着北方,微笑着说道。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各种任你观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