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暗潮生渚风满席(上)

  “他们该死!”叶应武的话随着酒杯落地的声音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之中如雷霆炸响,所有百姓都凛然抬头看向这位年轻的大明帝王。
  在民间传闻之中,皇上性格温和,白鱼龙服出去,时常和百姓嬉笑怒骂、没有一点儿架子,上一次前去天外楼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清场,这是对大明百姓的信任,也让叶应武在民间的形象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两种,平易近人的年少天子和所向披靡的战场杀神,而一般百姓们实际上都还是倾向于第一种的,因为有很多人都见到过这样的叶应武。
  而此时此刻,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位皇帝平日里确实一直带笑、一副人很好的样子,但是真正发起怒来,也是能够引动雷霆滚滚!这一刹那,不少人才突然间意识到,站在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只是天子,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马上皇帝,正是他一路杀向幽燕,一路尸山血海,才有了今日的大明,才有了华夏三百年梦寐以求的局面!
  “陛下,草民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一名书生此时却是突然站出来,在沉默的人群之中亢声说道,身边几名好心的百姓想要拽住他,但是那书生鼓起勇气,甩开袖子向前走出来,“还请陛下恩典!”
  小阳子等禁卫同时转过头,手中的刀已经微微抬起,而一支支火铳全都对准这个书生,让这胆子不小的书生看上去颇为渺小。而赵云舒也轻轻拽了拽叶应武的衣袖,害怕自家夫君在气头上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大明将士的刀枪不应该对准自己人,”叶应武摆了摆手让小阳子他们退下,凝神打量着这个年轻的书生,刚才在人群中他似乎一直在作壁上观,并没有像其余书生那样跟着喊口号,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却是站了出来,“你胆子倒是不小,何方人士?”
  刚才火铳发射的威力这书生显然也是见到了,他的喉头明显滚动了一下,如果不是叶应武让小阳子他们退下,恐怕自己也难以坚持站在这里,他的声音之中难免带着一丝颤抖:“淮西蔡州士子齐自强,拜见陛下。”
  “齐自强?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名字不错。”叶应武嘴角边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那你倒是说说吧。”
  齐自强轻轻呼了一口气:“启禀陛下,虽然刚才那几个人妖言惑众,但是草民认为百姓们所求应该也没有错,自前宋末年以至今日,五六年间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丁壮凋敝零落,如果现在陛下继续向北征伐的话,恐怕民间会多有怨言,而且今日此情此景陛下也是见到了,是有人在其中鼓动不假,但是百姓们能够被他们鼓动起来,也说明大家心中多多少少也确实有这个想法,只是······”
  “只是敢不敢表达是么?”叶应武声音一沉,目光迎向齐自强,“你自称是士子书生,那么这些百姓们或许不知道的事情,朕觉得你应该清楚,那朕就来问你,强汉有白登之围,盛唐有渭桥之盟,这又是为什么?”
  齐自强顿时轻轻吸了一口凉气,勉强镇定下来说道:“回禀陛下,汉高祖败于白登山、唐太宗签订渭桥盟约,正是因为国家凋敝衰弱、难以支撑继续的战争,所以才不得不向敌人的妥协之举,现在我大明占据绝对的优势,陛下相比于汉高帝和唐太宗,还要好上很多······”
  周围的百姓、士子甚至包括赵云舒在内,所有人都有些疑惑的抬头看向叶应武,叶应武举着两个例子,这不是自己打脸么?这两个贤明的皇帝都曾经受到屈辱、及时收兵,从而避免将国家拖入战争的泥淖和血火之中,为之后报仇雪恨留下了希望。
  而叶应武不慌不忙的说道:“朕说的是这两个例子不假,但是朕并没有打算站在汉唐的角度,而是想站在匈奴和突厥的角度。如果当时没有退兵,那么敢问世上可还有最后击败匈奴、击败突厥的强汉盛唐么?现在我大明不是当时的汉唐,谁又能保证蒙古不是当时的汉唐?更何况蒙古鞑子骑兵横扫中原时候无敌手的过往,你们都抛之脑后了么,如果不想让这个场景重演,那么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将敌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对付蒙古人,叶应武没有丝毫打算手下留情,这他也在那个光怪陆离的梦中向忽必烈一口咬定过的。在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哪怕是国家久经战乱——这战乱时间要超过宋末,而且江南都被战火糟蹋过——也要举国出塞、追亡逐北。而后来燕王朱棣登基,更是不顾靖难之役对于东南富饶沿海的破坏,四次出兵塞北,所为的自然就是不给蒙古人一点儿喘息的机会。也只有这样,大明才换来了稳定的永乐盛世。
  而现在叶应武想要让另一个时空中的永乐盛世在这个时代重演,对蒙古人自然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
  “啊!”齐自强顿时明白过来,涨红了脸,愤声说道,“陛下怎么能以夷狄自比?!”
  叶应武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冷笑一声说道:“以夷狄自比又如何?如果华夏一直以高高在上、天朝上国之心态看待世界各国,那么何致于前宋被人打得一直龟缩到江南,何致于当时五胡乱华,汉人衣冠只能仓皇南渡?东晋南渡,风景不殊;宋人南渡,还我河山。一次又一次,这已经两次了,俗话说的好,再一再二不再三,这两次南渡的背后,就是成百上千万和你们一样的人死在动荡之中和沙场上,如果华夏不能从其余的民族和国家之中学习其长处,难道还准备再来一次南渡?民族之生存,不在于你们平时怎么瞧不起其余的民族和国家,而在于你们能够从其余人身上学到多少、运用到多少、让自己进步多少,因为只有这样整个华夏才有资格保持天朝上国的地位,而不是几百年强盛之后又来一次惶惶南渡!朕以夷狄自比,就是想要告诉你们,当夷狄比你们强大的时候,你们依旧看不起夷狄,那么就只有失败这一种可能!”
  齐自强的脸色已经惨白,而他身后的那些士子们甚至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叶应武所言,字字诛心啊。对于他们这些以天朝上国子民自居的人、这些将日月大明挂在嘴边的人来说,这从华夏的英雄、大明帝国的缔造者口中说出来的话,足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之前是有多么的可笑。
  南渡南渡,华夏已经有过两次羞辱的南渡了,还打算渡几次?
  叶应武只是噙着冷笑看向他们,长痛不如短痛,在这理学思想还没有彻底成为社会进步桎梏的时代,他必须要将一切都打破,不要等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候、等到维新变法的时候、等到辛亥革命的时候,再让后人们去埋怨前人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做。
  故步自封,相比于别人的进步,实际上已经是在退步。叶应武现在能够庆幸的就是自己穿越的还足够早,一切都还有时间、都还有机会。但是如果叶应武什么都不做的话,再多的时间和机会也都没有用。
  齐自强缓缓向着叶应武深深的躬下去:“草民愚昧,谨受教。”
  “谨受教!”众多士子们同时躬身行礼,当他们抬起头来看向叶应武的时候,目光中已经有了别样的味道,恍如换了一个人。
  叶应武轻轻舒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自己挽回了这时代的天倾,但是能不能也带着这个民族走上正确的道路,让这个民族不至于在六百多年后为了数百年前先辈们的错误而付出数千万人死难和成千上万家庭支离破碎的代价。对于一个勤劳质朴的民族来说,这样的代价未免有些惨痛。
  至少此时此刻,叶应武的言论和观点在这些士子心中留下了印象,甚至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印象。这就是叶应武播撒下的种子,或许他们有一天可以生根发芽,在叶应武之后继续支撑这一片朗朗天穹。
  “诸位乡亲们,冒昧打扰,天色已晚,还请乡亲们回去吧。”叶应武眯了眯眼沉声说道,“朝廷在等北地和南疆的战事平息之后,会举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将所有战死将士的英灵请入钟山,还请诸位放心,也请诸位到时候务必前来。”
  “谢陛下!”百姓们的声音并不高,但是却很坚定,叶应武刚才的言论或许他们很多人都听不明白,但是其中最浅显的道理大家却是明白的。如果此时不把蒙古人打趴下了,早晚有一天自己的子孙恐怕还要再来一次逃难、再来一次南渡!
  自己这辈子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血火和苦难,如何舍得让子孙们重蹈覆辙?所以就算是再有多少流血牺牲,只要能够永绝后患,那终究是好事。
  而以齐自强为首的士子们也冲着叶应武再三行礼之后告别。
  叶应武轻轻舒了一口气,这里的事情总算是打发掉了。而这个时候他才感觉到衣袖上的重量,回头发现赵云舒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直死死拽着他的袖子,目光坚定的看着他。
  “你不会真的担心朕会上前将这几个口吐狂言的家伙砍掉吧?”叶应武似笑非笑的问道。
  赵云舒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确实有些担心过度了,秀眉微蹙:“谁知道以你的性子,会不会······呀,放开我,他们都看着呢!”
  突然伸手勾住赵云舒的腿弯,叶应武将赵云舒拦腰抱起,微笑着说道:“娘子跟着夫君奔波,也累了吧,夫君抱你回去,别怕。”
  “快放开,成何体统!”赵云舒顿时闭上眼睛,伸手捶打叶应武的胸口。
  而叶应武笑了一声:“他们谁敢多看,又有谁敢嘲笑你我?”
  似乎是为了响应叶应武这句话,小阳子等禁卫同时别过头去,只是警惕的注视着四周。
  在叶应武的前面,血红的太阳已经有一半沉入远山,天空被渲染上如同血火般的红色,这些光芒洒在钟山脚下还在飘扬的白幡上,将这些白幡全都染成赤红色,似乎这些白幡都被那钟山安眠的无数英烈鲜血染红,飘舞起来有如大明的赤色龙旗。
  瞪大眼睛看着这个场景的小阳子,心中不由得感慨一声。
  或许钟山的这些袍泽英烈们,更喜欢的还是那他们曾经追随着向前冲锋的赤色龙旗,而不是象征战败和投降的白幡吧?
  ————————————--
  风吹动马车外面的旌旗猎猎作响,叶应武皱了皱眉头,低声说道:“又起风了。”
  听到叶应武这有些突兀的感慨,赵云舒秀眉微蹙,放下捧着的手炉,她之前难产伤了气血,身子虚弱,这初秋季节就算是江南,夜晚也有些阴冷,所以赵云舒为了抓紧调和身体,一直带着这手炉。
  而她现在更关心的,是自家夫君为什么会突兀的冒出来这么一句。以叶应武的性格,按理说不会多在意这些,而现在他不只是在意了,而且还说了出来,这里面的意味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起风了,涌动的可不只是外面这风,还有大明朝野暗中的风潮。
  “捧着,”叶应武微微抬手,沉声说道,“总是不听话。”
  赵云舒心中一暖,敲了敲手炉:“不是很热了,捧着也没太用,而且这马车里面又不冷······”
  她话还没有说完,叶应武已经伸手握住她的手,只是静静的捧着。冲杀战场多年,叶应武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衙内出身,但是也锻炼出了一身肌肉,更重要的是气血甚是旺,两只大手带着热度,浸入肌肤。叶应武显然没有多想说别的,只是轻轻摩挲着赵云舒素白的双手:
  “你们几个都长于深宫大院之中,足不出户,有些小疾小恙就卧床不起,这样下去早晚都得成了病秧子。这样吧,等舒儿你身体好一些了,某每天带着你们锻炼。”
  顿了一下,叶应武郑重的说道:“某可不想红颜早逝,都留某一人孤老。”
  “噗,”赵云舒不由得笑了一声,“夫君等妾身这些姊妹年老之后,自然就会喜欢上更年轻漂亮的,古往今来又有哪个帝王是真正的痴情人?”
  叶应武忍不住哈哈一笑:“说得好,古往今来,美人如英雄,英雄如美人,都不许见白头啊!白头了,也到头了!”
  “夫君!”赵云舒娇嗔一声,“何出此言!在万民之心中,在妾身等心中,夫君一直都是英雄,就算白头又如何?”
  叶应武眉毛一挑,什么都没说,只是凝神看着马车车帘的晃动。而赵云舒也意识到自家夫君显然是有什么心事,低声说道:“夫君刚才就有说察觉到了是谁在幕后指使,现在是不是又肯定了三分?”
  有些无奈的耸耸肩,叶应武淡淡说道:“某也没有神通,不知道具体是谁在背后撺掇着这些,但是隐约能够察觉到他们都是一些什么人。这样吧,不妨咱们两个来做个小游戏,舒儿你素来聪慧,要说心中没有一点儿想法是不可能的,咱们同时在纸上写下所想的指使者身份,再看是不是一样的,如何?”
  赵云舒错愕的看向自家夫君,不过旋即笑了一声,伸手直接拿起一张纸。这马车虽然比不上叶应武平时出行的辂车,但是也是驷马大车,在官道上飞驰更是平稳,所以马车之中都摆放好了桌案笔墨,倒也不用费劲寻找。熟练的将墨研磨好,舒儿抬头看了一眼叶应武,叶应武笑吟吟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女孩也就当仁不让的抽了一张纸,写下字之后小心折好,然后将笔递给叶应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