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以命搏命

  长安突然出现一份愍帝血诏,不独令天中行台波澜骤起,在京兆当地也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件事虽然无论怎么看都透出一股虚假,但是对京兆民众们而言,最起码起到了一个作用,那就是让他们意识到原来他们也是晋祚故民,与天中行台并非天然敌对的关系。
  这么说或是有些可笑,但却是一个事实。关中之乱要远远早于天下之乱,武帝太康年间便连年干旱,叛乱不断,及至惠帝继统,很快又迎来了长达十数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对于关中始终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
  虽然惠帝、愍帝两度驾临关中,但也都是旋来旋去,根本没有让关中人感受到晋祚王统的威严。生民或是流离失所,或是各为豪强荫庇裹挟。及后两赵次第兴起,当中乱象频生。以至于大量关中根本就不清楚,他们究竟是谁的子民。
  行台王师叩望三辅,令得关中上下悸动难安。在这个时候,杜洪拿出一份愍帝血诏,让关中底层民众们明白,原来他们跟那些关东人居然是一个主子,共奉一个旗号。所以对于人心的安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民不再惊躁悸动,镇抚管理起来自然更加轻松。而对于一些流寇军头而言,他们也欣喜于长安居然还手握这样一份筹码底牌,便都下意识向长安靠拢,避免游荡于野遭受误伤,大概心里也在做着襄助义事、谋求官爵的美梦。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尤其是一些真正实力不弱且眼界开阔的京兆豪族,他们对事态的认识自然要更全面的多。一者根本就不相信能凭区区一纸漏洞百出的旧诏便能逼退王师,二者或许本身便已经暗里搭好了投靠王师的桥梁。
  要知道驻扎于弘农的王师前线主力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襄阳的军队,而襄阳正好是雍梁流人南逃的主要聚居地,其中不乏乡音乡情,那些部伍兵长们也都乐于招引乡徒入降王师。
  可是杜洪突然搞出这样一件事来,触怒行台是必然的,也逼得这些人没有了再作观望的余地,要么尽快投降王师,否则便有可能在稍后的战事中作为杜洪的党徒从犯被歼灭。
  因此,当杜洪将这一所谓血诏公示于外后,很快便有众多京兆豪强问询赶来长安斥问。
  长安虽然名为关中首邑,但围绕此地恶斗经年,城池破坏严重,也早已经没有了雄城姿态。目下这座城池仍是坐落于汉赵旧基,但城墙大段大段的坍塌,内外坊里秩序荡然无存。就连早年刘曜修筑的宫舍建筑,也早被石赵焚烧一空,成为废墟。
  城池虽然残破不堪,但取而代之则是大大小小各类坞壁,将城池内外割划成一个个独立的区域。而杜洪所占据的区域,则是位于城池东北角的石积城并向外沿、渭水与灞水之间的夹角这一片区域。
  境域之内,连坞十余座,兵堡、民坞杂错相陈,坞、堡之间距离长则数里,短则几十丈内,拥众达于数万。
  杜洪年未及四十,整个人望去矮胖粗壮,面对一众乡豪问责,其人倒是表现得颇为淡定,咧嘴笑道:“诸位乡老也无需过责我行迹孟浪,我等乡众本就怀有归义心念,只因吴貉弄权于天中,凉薄寡恩,才一直没有做成。幸在先王遗诏巧出乡里,使我等乡众能得归义盼望……”
  “将军此言,是否失于观见?目下乡疾,正在天中王师广陈乡境。行台沈大将军,所持者江东号令,以此旧书,能成几分约束?况旧王去国年久,如此宣扬其书令,实在有欠……”
  虽然杜洪目下势大,但其他乡豪们也并不畏惧他。彼此之间与其说是主从,不如说是合作,杜洪对他们而言,仅仅只是一个推举出来负责与行台谈判的人而已。所以随着杜洪话音刚落,当即便有人开口说道。
  待到这人讲完,周遭其他人也都按捺不住的发声,对于杜洪如此贸然轻率的行为表示不满。
  杜洪嘴角噙着冷笑,静静听着乡众们的斥责。他虽然被乡众们共约为首领,但其实无论是资历乡望还是所拥有的实力,都算不上最强。
  其人虽然出身京兆大族,但却并非魏晋名门、世居杜陵的杜陵杜氏,早在数代之前便家于渭水以北的高陵,所以在一众京兆豪右名门之中,乃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辈,甚至不被乡人所看重。
  如今之所以能够入主长安,一则是因为旧年曾在石生麾下任事,统率家众部曲并成战卒,二则就是因为当年各家不愿亲自出面力搏,各自阴助杜洪攻击石赵关中驻军,才让杜洪得以入于此中。
  杜洪心里也明白,他虽然在外宣称乃是长安之主,但仅仅只是这些豪强们所扶助起来的一个傀儡、对外的唇舌而已。
  长安名为关中首邑,但如今不过一片残破城垣,守不足守,耕不足耕,就算有众多晋、胡游食、流寇聚集周边,也都桀骜难驯。即便是占据了,也根本不会获得太多实际的好处,反而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引人瞩目、首当其冲的危险境地。
  这些京兆豪强们,各据乡土传承数代乃至十数代之久,根基深厚,闭门可成法外门户,游刃有余于时局之内。哪怕关中动荡频频,又经历两赵接连的统治,但对他们实际的利益损伤并不大。
  早年刘曜攻入关中,俘虏晋帝,但对这些京兆大族们却仍倍感棘手。这些乡人各自坞壁高砌,不逊坚城,内中不知荫庇多少人口,想要用强攻克,难度甚至还要超过俘虏晋帝。这话看起来有些可笑,但却是事实。
  当然这些豪强们望风观势的本领也不弱,本身躲在坞壁中自成一统,对外也虚奉汉赵政令。兼之当时的刘曜在关东有强敌石勒,在关内又有陇上杂胡不断作乱,也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敲碎这一个个的乌龟壳。
  后来刘曜兵败洛阳被擒,留守长安的其子刘熙更加无力调度掌控这些京兆豪强,石赵军队甚至还没有攻入关中,便离开长安逃往陇上。这些豪强们转头就推举出汉赵几个将领,向石赵投献降书。
  及后由于石赵派来的石生既没有表现出强势姿态,也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好处,于是趁着刘氏余孽卷土重来之际,再次打出口号响应。但结果就是刘氏实在不争气,被后继而来的石虎打得大败亏输,最终族灭于上邽。
  石虎倒是对这些乡境豪强充满恶意,打算扶植羌、氐胡部打压乡豪,可惜其人功高志骄,很快便被调回河北。至于留守的石生,更加没有那个能力和魄力。直至石赵内讧,这些豪强们便直接扶植起杜洪,将石生与郭氏驱逐出三辅之外。
  杜洪目下看似拥众数万,颇为势大,但所占据长安这残破城垣,根本不可称作根基之地。而且他这些徒众里,还不只隐藏着多少豪宗私曲,一旦他们打算抛弃杜洪,这数万部众顷刻间或就要哄散过半。
  所以,跟这些真正的豪强相比,杜洪不过只是一个摆在台面上的小丑而已。像是京兆豪强中的代表,杜陵韦氏立足郊县年久,本身族裔已是众多,与之相关联的乡亲、荫附者更不知凡几,跨县连郡,潜在力量远远超过当下的杜洪,乡望更非其人可比。
  至于真正享有京兆郡望的杜陵杜氏,乃是魏晋以来的名门,尤其中朝杜预更使其家毫不逊色于一众关东名门。而也正因过于醒目,杜陵杜氏成为当权者主要打压对象,嫡宗的杜预这一支或西奔、或南渡,但就算是这样,乡土中仍然不乏影响。
  其他几家或是不如韦氏、杜氏显赫,但也都不容小觑。所以面对这些人的指责,杜洪哪怕心里再怎么羞愤,也只能仰面承受。
  一直等到众人斥问告一段落,杜洪才开口说道:“我等乡徒,未尝不知义气,我又何尝不知如今晋国势大,实在不可顽抗。但忝受乡亲推举坐守长安,我也要为乡土谋一平稳前程。此前数月,屡屡遣使奉书奏呈忠义,可是吴貉如何待我,各位难道不见?”
  “弘农杨氏,海内名门,却被貉奴恃其勇众,族灭不止,更罗列罪迹污蔑其家。车行前辙,难道还不足令我乡众警惕?貉奴不过岛夷荒土材质,忧恐我华族名门入统之后薄其权位。但三辅乡土久经摧残,我等乡众守业至此,可谓满腹血泪,岂能如此轻易拱手托让!”
  “今次示其先王旧诏,言中仍是忠义标陈,其人即便恐厌,也必会直入长安攻我,不会旁顾乡亲太多。我之一命又有何惜,无非谨守死战,让他知我京兆乡勇不可轻侮!若我能将长安稳守,或能搏于一线转机……”
  众人听到这话,俱都皱眉沉吟起来。杜洪这一番话语,的确是说中他们心事,他们连胡虏贼赵都不顽抗,惟求能够保全乡业根本,又怎么会强阻王师行入关中。
  可问题是,弘农杨氏惨事在前,再加上行台也实在太吝啬,甚至连一些名爵虚荣都不作许诺,让他们充满了迟疑与不乐观。就算各自暗里沟通,也是卡在这一点迟迟没有进展。
  如今杜洪伪作愍帝遗诏,可以想见必然会触怒行台,来日肯定会烈攻长安,将杜洪作为首要铲除的目标。正如杜洪所言,只要他不败亡,王师便难有余力兼顾扫荡周边。
  尤其若能在长安令其稍有挫败,未必不能改变行台对他们的态度。更何况行台也并非全无对手,河北的石虎、平阳的石生甚至包括北地的刘昌明,俱都窥望于侧,行台也很难将王师主力长置关中。
  若想从速平定关中,自然需要坐下来跟他们这些乡豪细谈,到了那时候,他们自然也能得于些许转机与主动,远远好过当下这种状态。
  可问题是,杜洪能不能够顶住王师的进攻?而且其人真有那么高尚,死守长安以性命为乡众们博取转机?
  眼见乡众们仍是狐疑,杜洪便又叹息道:“我于乡土,不过微力,若无乡亲力助,难有如今姿态。以命报还乡恩,正是我的荣幸。但王师骁勇善战,能否力守,我也实在不敢保证,所以还要请求乡亲们稍作助力。”
  讲到这里,他又顿了一顿,继而便又说道:“遗诏显世,我已成行台必除之贼,不敢再望生机。此命实在不足惜,虽然存志报答乡土,但思及家业恐将自我而绝,黄泉之下没有面目拜望祖先。膝下几子,不知诸位乡亲可否稍作荫庇?不求鸣于家声,只要能将血脉稍作传续,我便长跪拜谢,感激不尽……”
  众人听到这话后,狐疑渐渐消退,继而便不乏人流露出意动之色。杜洪做出这样的冒失举动,在王师明显势大的情况下,他们绝无可能再追从响应,但就此全无保障的转投行台,他们又实在不甘心。
  如今既然杜洪敢于主动招引王师的仇恨吸引进攻,他们暗里资助一些资货人丁以换取一个转机,这也值得一试。
  于是稍作沉吟之后,席中便有人开始发声,不再斥责杜洪轻率孟浪,反而称许他的高义。
  眼见乡众们态度发生了变化,杜洪心内也是冷笑不已。所谓形势逼人,他因为没有深厚的乡基,想要出人头地,只能拿命去搏。
  自从被乡众们架在长安这个醒目的位置上,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踏入黄泉,除非他能够成事,否则无论哪一方攻入关中,他都必死无疑。
  行台态度强硬,全无讨价谈判的可能,杜洪也绝不相信这些乡徒们会陪他死战到底,为求自保,很大几率会将他给推出去。所以有无这一份伪诏,他的命运可以说是已经注定了。
  既然如此,不妨先将自己置于死地,再以乡众们心中的不甘,获取一部分实际可用的资助,将自己的力量稍作壮大,或许还能得于一线生机。
  类似的事情,这些乡豪们做了也不是第一次。此前汉主刘曜在此时,便想发力铲除这些乡境豪强势力,但及后便发生了巴氐叛乱,使得关中大乱,背后便不乏助推。
  叛乱平定后,刘曜也不敢再肆意凌虐,通过内迁氐、胡,征敛财货等方式,间接达到打压乡豪的目的。而最终的结果,则是汉赵被拖死了,但乡境豪强却还存在着。
  目下王师攻略关中,其实情景依稀类似早年局面。选择杜洪作为一个吸引仇恨的人选牵制王师精力,拖延行台打破乡境秩序的举措,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他们甚至不需要杜洪死守长安,只要其人还存活流窜,关中越混乱,他们便越安全。
  所以很快这些京兆豪强们便也达成共识,明面上各自引众归于乡境自守,不再与杜洪有接触联系,但暗地里也提供了许多的物货资械,甚至包括他们各自网罗的人众。关中生民,多在三辅,而三辅民众有半集长安。
  有了充足的物货资械,杜洪的势力也在激增,原本不足两万的可战卒众很快便增长倍余。关中虽然多坐地强梁,但流窜的盗匪更多,只要能得于饮食供应,他们自然云集而来。
  随着自身势力的急剧增长,杜洪一时间也是信心爆棚,部众之中凡老弱之众俱都驱逐于外,部众层层堆叠陈列于灞上,用以消耗远来晋军的锐气。
  当然,他也并未盲目自信,并不觉得单凭这些乌合之众就能固守长安,趁着手中物货充盈,也抽调各方精勇编成精军数千,做好准备一旦前方战事不妙,即刻抽身而逃。
  四月将近尾声,王师大军再次自弘农而进,以奋武军精骑为前锋,桓宣率部两万,路永水军一万,郭诵统率后路两万,合共将近六万大军,水陆并进,次第开拔。中路拔营过半,前方已经捷报频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