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近在咫尺

  平乐府城,数面环水一面环山。只有东北方向的丘陵地形比较开阔。
  如同很多城池建造在江河汇流的地方一样,平乐城正在漓江和乐川水(茶江)的交汇之处,有水运之利。乐川水从城北环绕,在城东汇入漓江;漓江水又环绕城南。城外的东南面,还有一道横贯东西的山脉,山脊屏障着平乐城东南角。
  八月初十下午,汉王军主力就到了平乐府北面,抵达乐川水西岸的一个渡口附近。这里江心有几个岛屿,便于架设浮桥。
  但大军无法马上渡河,浮桥此时尚未完成。
  盖因在乐川水上、前锋人马没能及时找到足够的船只;他们从漓江找到的民船,要经过平乐府城,竟被平乐府的官船拦截,至今未能划到乐川水来。
  前锋军曾派使者去府城劝降,可惜官府见吴高军十万人已到漓江南岸地区,不仅拒绝投降,还把汉王军使者送去了吴高大营!
  朱高煦闻讯大怒,当众便脱口道:“不识抬举!那知府以为,吴高军会保护他们吗?”
  部将们面露愤慨,有人道:“待灭了吴高,俺们把平乐府也夷平!”
  朱高煦这才渐渐收住怒气,不动声色道:“与我大明百姓无关。”这些武夫,如果不约束他们,那是相当可怕的。
  “驾!”朱高炽拍马向江边奔去,诸将也陆续跟了过来。他在江畔勒住棕马,望着江心葱葱郁郁的岛屿。清澈的江水上,将士们正在忙着架设的浮桥。
  不一会儿,前军武将王彧迎了上来,下马抱拳执军礼。
  朱高煦径直问道:“何时能架好浮桥?”
  王彧道:“末将下令乐川水上游的弟兄连夜把船划回来,舟桥到明晚应能通行大军。”
  “明天中午前架好!”朱高煦不由分说地下令道。
  王彧咬紧牙关,抱拳道:“得令!”
  朱高煦观望了一阵,便回位于乐川水西岸村子的中军行辕去了。右长史侯海和武将们见礼罢,继续议论着甚么。朱高煦连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犹自寻思着自己的事。
  想得太多,特别是在入眠前还想事儿的话,脑子太活跃,就很容易失眠。这两天朱高煦毫无例外地、再度失眠了,此时的精神也不太好。
  平乐城附近的江河形势,落在图上,就好像一个歪歪斜斜的人字形;城池在“人”字的右侧,东南方还有一道山脉。
  现在的吴高军,就在“人”字形的下方;他可能要到“人”的右方来,因为南边没大路,地形也不便于行走军队。据探马的消息,最早要明天中午,吴高军才能到达漓江南岸。
  如果朱高煦军不是因为渡乐川水迟了,他便理应比吴高先到达漓江北岸!那样的话,汉王军据江对峙、防守江边,凭借山川就能迟滞吴高一阵子。
  但如今看来,朱高煦觉得,当自己的人马主力抵达漓江北岸地区时,吴高已经渡过漓江了……
  汉王军虽然保持着积极进攻的姿态,但现在朱高煦麾下的人马不到六万;如果摆开与吴高决战,胜算并不大。一旦战败,朱高煦的分进合击、就会变成被各个击破的局面。
  所以迟滞吴高军、拖延会战的时间,等到盛庸军出现吴高的南部地区,那时候才是决战的时机!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大喊:“报!陆凉卫指挥使陈贞、都督盛庸军报!”
  朱高煦立刻抬起头来,说道:“快送进来。”
  自从朱高煦离开庆远府荔波县之后,这还是中路、南路大军的第一次直接联络。朱高煦从侍卫手里拿过两份军报,拆开来看,自然先看盛庸的书信。
  从信中的内容看来,盛庸在此之前曾送过一次信;但朱高煦没收到,不知道路上出了问题。这一次,盛庸派人走来宾县东边、从山路绕行过来的。
  信使在洛容县东边,找到了前锋军败军陈贞部。陈贞便派人护送,小队从桂林府、阳朔县那边的道路,绕过吴高军的斥候活动区域,终于送到了朱高煦的中军行辕。
  朱高煦仔细读了盛庸描述他行军的日期和地点,又对照着地图心算了一遍。他估算盛庸军目前离梧州府、大概还有四天左右的行程;而七万余众的大军规模,行军从梧州府到贺县,至少要七天!
  算了一小会儿,朱高煦便得出了判断:如果接下来十一天内、不会遇到连绵的雨天,盛庸主力将于十一天后,即八月二十一日左右到达贺县……
  朱高煦早在几天前就猜到吴高必定想去贺县。所以他占领一些驿站之后,便派人从驿丞的衙署里搜查卷宗公文,查出贺县等地的驿道距离;又派斥候探马,跑马估算附近各条道路的远近,以对照纸面上记录的信息。
  所以他现在脑子里记得,从平乐府到贺县的驿道长度、官府的册子上是二百三十里。
  如果坐视吴高军正常行军,吴高将于五天后,即中秋节前后到达贺县!盛庸军主力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这或许也是吴高决策先走贺县的理由。
  一旦吴高到达了贺县,他南下可以去广东布政使司的广州府;还可以先走山路去韶州府(韶关),然后去江西布政使司……
  朱高煦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定下了此役的战略目标,尽力歼灭吴高军,最少应该把吴高军驱赶去广东布政使司方向!
  否则湖广的大会战是不是应该打,就得重新考虑了。
  朱高煦沉默了一会儿,依旧把盛庸的军令给在场的大将们传视。他接着看陈贞的奏报。
  陈贞接替王斌兵权后,离着吴高军将近一百里远、尾随行军;他又把伤兵留在一个寨子里,留下一个百户队保护伤兵,率前锋主力继续向东进军。等吴高军离开乐平府城附近之后,前锋军便能与朱高煦的中路军主力会合。
  ……八月十一日下午,朱高煦麾下的军队陆续从浮桥渡过了乐川水。前卫王彧部未能在中午之前修建好浮桥,但也比他起初说的“最早晚上能通行大军”提前了不少。
  果不出其然,此时吴高军还未全部渡过漓江,不过大部人马已经到了漓江北岸。
  这时两军的距离已经非常近了!双方的军队都位于平乐府城的东边,中间隔着一道绵长的山脉;山脉西头直抵漓江江畔。
  陆续有斥候就近回来了,到中军禀报军情。
  朱高煦很快了解到,吴高军一部人马、已经率先占领了靠近城池那边的一处山脉高地。
  “去前军传令王彧,立刻进占城东山脉。在敌军前锋的东边择地立营,修建工事!”朱高煦当机立断道。
  “得令!”拿着令旗的亲兵应了一声,拍马冲出中军队伍。
  此时太阳已经偏西,朱高煦下令大军各路人马,选择地方扎营;诸部今夜大概会在乐川水东岸的丘陵地、靠近前锋军营地的区域扎营修整。朱高煦又询问了当夜值的武将,有关明哨暗哨与探马的部署。
  两军相距恐怕只有十来里地,情势已相当紧张。不过,今天应该还不会爆发大战,吴高不可能下令十万大军晚上出击;否则敌军没走到地方,可能阵型就乱了。今夜汉王军只消防备敌军奇兵袭营。
  朱高煦安排了一阵,便带着亲军骑兵,骑马亲自赶去王彧的前锋军营地。
  他们爬上绵长的山坡路,来到东西延伸的山脊上。太阳已经快下山了,王彧的五千人马还在忙活着挖沟壕、修土墙。
  朱高煦先沿着山脊往西面看。官军前锋也在这道山脉上,就在西边远处;不过山形高低不平,在此地不能看见敌军。
  他的目光移动,望着南面。在脚下这道山脉的南边,山脚下是一片狭长而平坦的土地,官道大路也在那里。
  官道南边,地形开始起伏,大量突兀的山矗立在大地上……这种突兀的群山,十分有特点,好像是石灰岩组成;朱高煦率大军经过桂林府南部地区时,曾看到过类似的山形。
  一道长长的山脉阻隔,南北两边的地貌便迥然不同。
  “拜见王爷!”王彧赶了过来,执军礼道。
  朱高煦挥了挥手道:“你们尽快构筑好营地,好叫将士们歇一阵。”
  王彧抱拳道:“末将遵命。”
  朱高煦又道:“你在此地,主要办的事,是派人盯住吴高军主力的动向。如果敌军优势兵力来攻,王将军可伺机从山上撤离,向大军主力靠拢。”
  王彧点了点头,说道:“末将明白了。”
  ……在汉王军西南面仅十里地之外,吴高军大摇大摆地扎营,显然他这次并未有回避决战的迹象。
  朱高煦军主力走出融县那边的山区后,地势便比较平坦了,大军行迹难以掩藏。何况两军已经追逐了很多天,此时吴高肯定已经搞清楚了、朱高煦大概有多少人马。
  吴高用兵小心谨慎、冒险精神不足,但他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拥有接近倍数优势的兵力,没有道理惧怕这样的会战。
  吴高这回应该愿意、痛快地和朱高煦摆开对决,而朱高煦当然不愿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