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必须得有人去
想要联系陶谦,还需要一个人来写信。这个人可以是曹操,但如果,这个人是一个青州名士,那将更好。
所以,顾楠去找了孔融,孔融思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帮顾楠写这封信。且不说吕布和曹操,他也不希望大军攻入青州,让青州百姓再受离乱之苦。
这几年的粮食不好,百姓的日子本就艰苦,却又遭逢贼寇动乱,黄巾劫掠的那段时日,路上甚至都能够看到饿死的饥民。
若是因为他不写这封信的原因叫吕布率军攻入,让青州再成为那种样子,那他就会是一州的罪人。
孔融写好了信,顾楠将将之转交给曹操时,曹操还惊愕了一阵,他完全没有想到,顾楠能劝说孔融帮他。
夏侯惇几人回去后就立刻整顿了军备,不过半月的时间,青州戒严,军阵代发。
······
这一天,曹昂起的很早,甚至天还没有亮开,只有一些朦胧的微光从云中透出,他就已经爬了起来。
将冰凉的井水敷在脸上,早起还没能彻底醒来的睡意散了个干干净净。
曹昂站在床前,看着放在床上的一身衣甲出神,静静地看着甲衣,不知道想着一些什么。半响,伸出手放在甲衣上,指尖传来的是一种微凉的感觉。
淡淡地笑了一下,曹昂没有再停留,将甲衣提了起来,披挂在身上。
今日,他要奔赴战事。
“兹。”
房门被推开,曹昂从房间里走出来,身上的甲胄搭着一件的披风,腰间的腰带挎着一柄宝剑,手中抱着一顶头盔,好不威武。
曹昂走到院中,愣了一下,因为院中站着一个人。
曹丕站在院子里,看着曹昂从房中走出来,没有作声。
“子桓?”
曹昂疑惑地走上前去:“你怎么这么早就起了?”
曹丕的个头不高,才到曹昂的腰间,仰起头来看着他问道。
“你要去打仗了?”
他知道,自己这个兄长,从小的愿望,就是随着父亲去打仗,如今大概也算是达成心愿了。
曹丕和他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唤他大哥。
这事曹昂也是习惯了,顿了一下,一如既往,爽朗地笑着回答道:“是啊。”
曹丕不知道为什么,沉默了一会儿:“听说,打仗是要死人的。”
曹昂看着自己的弟弟,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过了一会儿,伸出手放在他的头上。
“大哥,会好好回来的。”
曹丕眨了一下眼睛,背过手挺直了身子,仰着头说道:“我知道。”
“好了,我该走了。”
放在曹丕头上的手拍了拍,曹昂笑放开了手,迈步离去。
曹丕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他才刚刚学会走路和说话。
他常常跟在曹昂的身后到处走。但是他总看见曹昂在练武学兵学书,没日没夜。
有一次他问他,大哥,你为什么总是练武?
那时候曹昂放下了手里的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看着他说道。
“练好了武,就能像爹一样,护着大娘,护着你了。”
曹昂是不是真的那么喜欢练武,那么喜欢战事,他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一件事,爹做的事,一定要有人去打仗,那不如,他来打。因为他是长子,是长兄。
脚步声远去,曹丕站在院子里,扭过头看向曹昂的身影消失在走廊里。
嘴巴的动了动,声音很小。
“好好回来,大哥。”
说完,向着另一边离开,他要去练剑。之后,他也要去行军征战,像爹,和大哥一样。
······
门外一匹黑色的马被缰绳绑着,停在门前。
门中,顾楠站在院子里,整理着自己的衣甲,黑色的铠甲下是白色的衣裳。
玲绮站在顾楠的身后,将她的披风拉直。
又拿着无格,将它绑在顾楠的腰间。
师傅要去打仗,她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从小她就随着娘,一次又一次地送父亲出征。
但每一次爹回来的时候,身后的人总会少去很多。
那个时候,娘就告诉自己,打仗,有一些人是回不来的。
不过她不担心师傅回不来,因为师傅和爹一样,是最厉害的人。
“师傅,要取一些书吗?”玲绮绑着剑问道,她知道师傅无事可做的时候,时常会看书消遣。
顾楠想了一下,笑着点了点头:“嗯,取几本吧。”
“我去取来。”玲绮说着,绑好了剑,向着屋子里跑去。再出来的时候,她的手里捧着几本算不上厚的书。这些,是师傅最常看的几本。
顾楠接过书,将它们一并放进了行囊里,系好了行囊,背在了背上。她不可能一并带着玲绮,不过,曹操的府上会照顾她。
“在这可要乖些,不要等我回来,又听到你欺负子桓。”
顾楠打趣地叮嘱了一句,转过身,准备出门。
可还没有迈出步去,腰间却被一双手轻轻搂住,一个小人儿靠在她的后背上。
玲绮的脸埋在顾楠的背上,她还是害怕,害怕师傅也像爹一样,一去不回。
顾楠感觉自己背后的衣裳有些湿,也没有动,静声地站着。
“师傅。”身后传来轻轻地声音。
“等我长大了,就替师傅出征,师傅就可以不用打仗了。”
替她出征······
几百年来,第一次有人和顾楠说这句话,她却说不清楚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想了很久,她才想清楚了一些,如果可以,她那时候如何不想对白起说同样的话?
师傅,您可以不用去打仗了。
那白老头或许会很高兴吧,会笑得合不拢嘴吧。
“好。”顾楠微微地点了点头,笑着将手放在搂在腰间的手上。眼里似乎看到了当年,白起对她的期盼。
“师傅等着。”
那时的你,定然已经是一个威风的将军。
那一天的午后,城门打开,看不到头的军阵慢慢地从城门中走出。
远远的,能看到有很多人,站在城中眺望着军中。
大概有十万人,随军出征,却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军中的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