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俘获
坦克发动机发出怒吼,带着浓重汽油味及燥热的尾气从后方排出,然后随着一声“前进”,十五辆坦克就分成三组带着步兵朝前推进。
或许是因为苏军有所恃,所以他们并不急着开火……反正装甲列车上来就能将这些德国人轻松打退,他们也就没必要冒险与德国人的坦克炮、机枪等硬碰硬。
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军会放过他们。
秦川等人跟在坦克后,一旦发现了有哪个位置有苏军垒起来的沙袋和枪口,就会通过坦克后的电话与坦克联系……
“一点钟位置,沙袋三百米,沙袋工事!”
然后坦克炮塔就会带机械齿轮的转动声转向指定位置,花了点时间调整后就会“轰”的一声,就像是头大象用尽全身的力气打了个喷嚏,然后长长的鼻子里喷射出炮弹射向目标,接着苏军辛苦的构筑起来的沙袋工事就被炸上了天。
有时目标是建筑内的机枪阵地,有时是反坦克枪阵地……这时秦川发现苏军这种坦克枪对德军的威胁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
原因主要是反坦克枪需要在一百米的距离才能击穿德军坦克,在这个距离上反坦克枪那高大的枪座以及粗大的像火炮一样的枪管很难让人不发现它。
于是德机枪和mp43总是第一时间就朝它招呼……这时候反坦克枪射手已经很难幸存了,原因是ptrs-41反坦克步枪膛线高、枪体长,总长度有两米多。
使用这么长的枪会出现什么问题就不用说了……当你位于高处架起这把枪想要瞄准目标的时候,由于枪身太长,这使得枪手不得不高挺出胸膛才能使枪管指向一定角度的目标,这几乎就是在对敌人说:“开枪吧,我在这!”
所以,反坦克枪射手很多时候连一发子弹都没能打出就一命呜呼了,而且还一个接着一个的上……没办法,苏军没有其它更合适的反坦克装备,直到德军用火箭筒或是坦克炮将其彻底轰上了天。
正在德军稳步朝前推进的时候,空气中就传来几声铁轨的“咔嗒咔嗒”声,或装甲列车十分沉重,蒸汽机车行驶起来十分吃力,一阵阵蒸汽喷出的声音就像是一个巨人在喘着粗气。
不久声音越来越大,频率也稍显欢快轻松……于是所有人都知道装甲列车要来了。
果然,不一会儿就听到一阵刺耳的刹车声,装甲列车令人恐怖的身影就出现在几幢建筑之间,因为其太大所以无法一窥全貌,几个炮塔就像是巨兽的眼睛死死的盯向德军。
接着,等车停稳后,突然就像是刮起一阵风似的大批的子弹和炮弹就朝德军倾泻而来,这其中尤其是那四门76mm坦克炮,射出的穿甲弹使冲上前去的德军坦克一辆辆的瘫痪在原地无法动弹。
第一队德军退了下来,然后装甲列车就移动到第三个位置也就秦川等人预设的位置……这倒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原本秦川还以为它还会继续像之前一样一个位置一个位置的往下移,没想到它心血来潮直接就到第三个位置。
说时迟那时快,装甲列车刚停稳还没来得及开炮,斯莱因上校就一声令下……建筑内立时就传来几声爆炸并掀起了一片烟尘。
接着,大楼缓缓歪向一边,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轰然倒塌整个覆盖在装甲列车上再次冒起了大片尘土。
四周突然安静了下来,苏军显然是没想到德军还有这一招所以吃惊得都忘了这是战场了,而德军……他们则是想知道建筑这样砸下去是否已将那个大家伙给制服了。
秦川从坦克后探出脑袋朝前望去,只见废墟中隐隐还能见到装甲列车的样子……这家伙毕竟是铁甲的,里头还有钢筋水泥加固,而且顶部还是采用拱形设计比较耐压,所以可以想像里头的部件大多还是完好的。
问题是被这么一砸之后水泥块将铁轨堵死了,同时还有许多砖瓦什么的压在装甲列车上,使原本就十分沉重的装甲列车更是不堪重负了。
里头的司机似乎还想将装甲列车驶出,但却只听里头一阵蒸汽的声音然后蠕动几下接着就再也没有声音了。
“士兵们,你们还在等什么?”斯莱因上校大喊:“杀光他们!”
德军士兵似乎这才反应过来,然后再次开动坦克朝前推进。
而这时的苏军士兵,却因为失去了装甲列车而毫无信心。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后退。
这一方面是因为斯大林在此之前发布的第227命令,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已退无可退了……火车站一被攻陷,德军几乎就已经将卡拉奇包围了,西面是顿河,德第6集团军正在猛攻,东面和南面就是第21装甲师。
无奈之下,苏军士兵只能一个个举起手来成为德军的俘虏。
所以凡事都有其两面性……第227命令以及“惩戒营”或许会让一部份苏军顽强抵抗,但同时还会成级数的增加投降人数。
原因很简单,在某些情况下战局已经无法改变了,牺牲或是固守就变得毫无意义,比如卡拉奇的苏军,他们腹背受敌准备不足,更糟糕的还是反坦克装备严重不足……他们是做为岸防部队使用的,装备的大多都是防空装备和登陆装备,装甲列车还是临时从斯大林格勒赶来增援的。
如果是在以前,他们还可以选择逃回去成为斯大林格勒防卫力量的一部份。
但在227号命令之后,后退一步就意味站要被送进“惩戒营”,就意味着要被挂上耻辱的牌子……相比之下投降还会好得多。
因为前者是既带着耻辱又要送命,后者虽然是耻辱但至少还能保住性命。
于是,就有更多的苏军士兵选择了举手投降。
这些当然不需要秦川去关心,他第一时间就把目光投向了埋在废墟里的装甲列车。心里想着……说不定这玩意挖出来后还能用,苏联人的装备嘛,粗糙但耐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