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3章 深入考察

  她们从事的都是些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个体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就是对于细小零件的处理。
  波波沙冲锋枪相当于一种简化版的波波德冲锋枪,它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就是波波斯冲锋枪。即便是简化了,从不意味着它就是一对傻大黑粗的零件攒出来的烂玩意,在最关键的枪机部分,它精巧的结构不可改变。就是这方面的细致装配,不得不浪费工人许多时间。
  时间多一些是可以接受的,装备的工作同样伴随危险,毕竟铆钉枪,它本身就是一种“武器”。
  一支冲锋枪上有许多铆钉,像是安德洛夫娜这样的年轻有为的高手自然不在话下,至于一些急功近利的新人,她们甚至操作不慎铆断自己的手指。
  固然是工伤,工厂乃至工会方面可不会给予什么抚恤,本时空的医疗术还不能做到把断了的手指接回去。伤者最多多领一些口粮,待伤愈后在接受评估,是否恢复上岗。
  她们大多选择隐忍,工作时受了伤就自己忍着而非上报。
  安德洛夫娜如何成为老手?她被衣袖遮掩的双臂,已经有大量的细小伤口。唯一庆幸的,她的十指依旧健全。
  现在,工人的权益保障被迫进入最低限度,每不定就有当众尴尬之事……
  “可以吗?你不跟着我……”杨明志轻轻的问。
  “可以,不用担心我。他们会照顾好我的,你就做自己的事。”
  这是一个机会,她已经向全体女职工展示了金星勋章,并直接引起交头接耳。尼古拉耶夫斯基觉得将军夫人的“工作”可以到此结束,何况她的情况并不好:“将军同志,您放心,我们会照顾好您的妻子。”
  “你们?”
  “我们有温暖的休息室,她甚至可以躺在软床小憩。”
  “算了,她还是回家吧。接下来是咱们男人的工作,说实话,也许这丫头不该来。嗯,具体而言,是孕妇不宜来。”
  女人能顶半边辞并非一家之言,它有着现实基础,而且糟糕的现实就有苏军所承受。
  “厂长同志,也许您这里没有什么糟糕问题。或许我到了步枪工厂,我应该给予他们一些指导。”
  “哦?是嘛。您会指导他们些什么?”
  “还能有什么?”杨明志故意露出一丝无奈表情,“我可是从士兵一路走来的将军,我太明白基层士兵怎么评价他们手里的武器。装备最广泛的步枪,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兵工厂,然而这些厂子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厂子的公差把控不好,以至于枪栓与枪膛的咬合力太大。固然这能无形中增加气密性,但是……”
  “会怎么样?”
  “您见过用战士坐在战壕里,用脚狂踹枪栓,以此拉栓退膛的景象么?就是因为公差把控太早的结果。所以我所在的284师撤到白俄罗斯南部的沼泽,我们接受并改造了当地的兵工厂。工厂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大规模的修枪,把枪栓枪机全部打磨抛光。
  在我看来,那些匆匆下生产线的步枪零件,它们的表面粗糙度太糟,那种枪栓枪膛的组合,每一次上膛退膛都如同两支锉刀互相磨蹭。
  他们不该急功近利,在总装之前就该有专门的工人将零件全部抛光打磨。
  厂长同志,不知道您的工厂是否也打磨零件。”
  一时间,厂长尼古拉耶夫斯基被说愣了。他犹豫了好一阵子,无奈的说:“将军!上级……上级没有要求我们这么细致。”
  “哦?您的意思是,生产完的零件最多在边缘倒角,然后上些枪油就扔给总装了。”
  对此质问,尼古拉耶夫斯基只能诚实的承认。
  杨明志还能怎么说,他拍拍自己的老脸:“真是太糟了!你们这里,简直不是真正的兵工厂。你们简直是以生产民用品的态度去生产武器,真是……真是糟糕透了。”突然间,他又意识到一个问题,继续问:“枪管的情况呢?那是最重要的。”
  “枪管没问题,我们所用枪管都是步枪工厂提供。它们每一支都经过镀铬工艺,坚固耐用膛线耐磨,口径也非常标准。”
  杨明志估摸着,步枪厂交付冲锋枪厂的枪管,考虑到冲锋枪一般就是百米内的战斗,对精度的要求不必太高,他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质量把控合理的放宽一点。
  对于这一点杨明志无意多问。
  既然尼古拉耶夫斯基承认他的工厂不搞零件打磨抛光作业,现在开始改变还来得及。
  在另一个时空的的中国,军械的零件公差要把控到千分之一毫米,民用品则是百分之一毫米。即便如此,以美国德国为标杆,两国的军械精密加工已经达到纳米级别。
  越是高精尖端的设备,公差的要求就更小,这是不变的真理。
  或许本时代的栓动步枪和冲锋枪的零件的确不需要太精细,它们被做的足够精细,至少能有效的防止子弹卡壳。一支不卡壳的枪绝对是把好枪。
  整个车床车间就只有十二台车床,每一台都有两人小组负责生产。工人们至少有一半是女人,她们绝对是聪明的女人,一个个故意把头发梳理成清爽的短发,和其他的女人的确差别很大。
  难道这个厂房的女工有些标新立异?不,杨明志很快明白过来缘由。
  她们是操纵一分钟上千转的车床,还要时刻监督着车刀对工件的切削进程,及时将卷成发条状、锐利似刀刃有炙热的碎屑清理掉。她们必须经常勾着头干活,必须时刻警惕。
  万一自己的长发被疯狂旋转的零件构筑,那强大的力道能把工人的头皮揭掉。
  失去头皮还算幸运,被卷入车床丧命也不是不可能。
  她们定是在入行前接受一番教育,所谓百年间,各国的前辈们就生命教会后辈,该怎样操作这些工业母机。
  女人操作各类机床,在苏联它已经是常见现象。
  苏联建立伊始就以妇女解放为己任,她们要像男人一样工作,完成许多昔日被男人垄断的行业。
  在在遥远的美国,虽然有四千万人登记为战争勤务,所谓“战争勤务”,大部分就是去军工厂、造船厂、拖拉机厂上班。美国动员了四千万人,其中的女性却只有三百万。
  同时期的德国尚未进入战时体制,又因为小胡子的政策,当前整个德国本土的女工,就仅有六十万。即便如此,小胡子依旧认为,女性该回归家庭。只是碍于实际,最后的六十万女工不能撤。
  再多的褒奖之词说的多了也就腻了,她们是苏联的女性军工人,对于她们最好的尊重就是一视同仁。
  在车床工厂的考察让杨明志发掘到军械生产的一些弊端,或许就是因为尼古拉耶夫斯基和他的部下们都是半路出家生产军械,弊端并不是普遍现象。
  既然被自己逮住了,立刻改变还来得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