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藩入京

  “众建藩辅,可使天下坚如磐石,大封土疆。可增近亲亲之谊,此乃古今通谊之法,亦为皇明祖训,朕理应用之……”
  兴乾三年夏,这样一道谕旨传至广州之后,让这座城市的气氛为之一变,所有人都知道,众建藩辅的同时,广州的这位晋王恐怕就要回京了。虽说他贵为晋王,可却是异姓。或许陛下会众建藩辅,但绝不包括异姓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道从京师传来的谕旨下达到广州,广州知府范铉超调任四川巡抚。这道圣命,使范铉超转眼之间连升两级,由从四品的知府变为从三品的一地巡抚,这是朝中少有的一次破格简拔。
  范铉超奉到这道谕旨,真有喜从天降之感。朋友们的祝贺,同僚的羡慕,故旧的恭喜,家人的欢欣,这一切都让他感受到了皇恩浩荡。他是荫官出身,他的父亲是崇祯朝的阁臣范景文,崇祯十七年闯贼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身为阁臣的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贼破京师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
  尽管范景文是唯一殉国的阁臣,可一句“固结人心,坚守待援”,却又置使皇帝自缢。也正因如此,在大明荫任殉国官员子弟时,在范铉超的委任上显得有些犹豫,最后,还是陛下亲点了范铉超,他才得已出仕。其实之所有钦点范铉超,是因为早在崇祯朝时,他就已经出任县令,而且官声极佳,清虏入寇后他就弃印返乡,不曾出仕满清。
  被皇帝钦点后,范铉超便出任广州知府一职,刚一上任,就任一省府城知府,这种皇恩浩荡,自然让范铉超感激涕零,甚至在上任之前,特意于宫门前遥拜陛下,然后才往广州赴任。
  任上三年,范铉超非但是尽忠职守,而且屡屡能全力贯彻朝廷的想法——约束晋王,收回钱粮税赋等权责,这也是朝廷派他来广州的原因,因为他绝不可能被李定国收买。
  现在,随着大局初定,基本上已经完成任务范铉超,在即将离开广州之前,广东巡抚除向他表示祝贺外,并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应该在离开前去晋王府走一趟。
  社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是的,谁那都可以不去,晋王府是非去不可的。
  他想起三年前,初来广州时,为了收回盐税、税关等事务,屡次三番顶撞晋王,而每一次晋王都是默不作声的选择了忍耐,是时候去拜见晋王了,至于能否冰释前嫌,范铉超并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现在于他们前一条前途无量却又有诸多风险的道路。
  就在即将离开广州前天晚上,范铉超独自一人踏进晋王府。
  “大王富贵尊荣,应有尽有,微臣虽然做了三年的地方官,可除俸禄之外,不敢收取分文,虽不至两袖清风,却无法给大王送上一件的礼物。本官今夜什么都没带,只带上一颗对朝廷的忠心:今生将为皇上,为大明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范铉超这番极为诚恳的话,倒是让李定国为之动容。李定国从来不是贪财好货的人,他并不很希望别人给他送礼。起于草芥的他,自然知道清官难得,而范铉超却是清官。
  看着面前的范铉超,李定国莞尔一笑,说到。
  “抚台如此方不负令尊“二不尚书”之名,“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若是天下官员,皆如你范家父子,当年我等又岂会起事?只望抚台能牢记今日之言,不负范家家声。”
  这般感叹之余,李定国在心里叹了口气。在过去的三年间,范铉超没少给他添麻烦,可是对于这个麻烦,他却完全无力应对。那时,不知有多少人建议杀了他,可谁不知道范铉超是报着必死之心来广州的,他是想以死报效皇上,杀了他,只不过是让皇上有了理由。
  范铉超忙说道。
  “大王的话,微臣将一辈子铭记在心。”
  “这就好,这就好。”
  李定国顺手从茶几上拿起茶杯来,然后喝了口茶。
  借着喝茶的空,李定国心里寻思着眼前这个即将担当大任的范铉超,心知他之所有上门拜访,恐怕还是想要化解两人恩怨。
  “三年前,足下方来广州时,孤曾命人宴请足下,而足下称“此番南来,忠君之事,不敢私交藩王”,此事过后,足下为朝廷出力甚多,虽于本王有诸多误会。而本王亦言,足下任广州知府,事事为公,从不曾徇私分毫,若不超擢,不仅使足下心冷,只怕朝廷也会失去大才。陛下恩泽,果然便有此罕见之举。孤为足下贺喜。”
  范铉超明白李定国这番话的用意,也是在化解两人之间的误会,是在告诉他,他知道,他做事只是为公,如此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怨气,忙离座拱手。
  “大王大恩大德,臣没齿不忘!”
  “坐下,坐下!”
  李定国对此甚是满意,在范铉超重新坐下后,面带微笑地说道。
  “足下应该是这几次就赴京,然后再往四川任上,你先早走几日,待到了京师之后,孤再宴请足下,为足下践行。”
  李定国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宛如雷鸣一般在范铉超的耳边炸响,他的脑子里已想了很多。他首先想到的是,李定国居然说他要进京,难道说,他,他已经决定了。
  进京!
  晋藩进京,这岂不意味着他会交出兵权?如此一来,这天下可就平定了。
  范铉超毫不犹豫地说道。
  “大王始此深明大义,实是我大明之福,他日待大王到达京师时,臣必定出城十里相迎。”
  其实那里轮得到他去迎接,
  “好,到时候,你我再把酒言欢,没准,再过几年,你就会有地方入中枢,你我二人必定能时常见面,料理本职事务之余,还可以时常为朝廷拾遗补阙。”
  李定国压根就不管自己的话,给范铉超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只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没有其它的选择了,这事件,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与晋王又聊了一会,范铉超才起身向李定国深深一揖。
  “臣这就告辞了。”
  “好,我送足下两步。”
  李定国也起身。
  “不敢。大王如此,则臣担当不起。”
  范铉超忙又一揖。
  李定国笑了笑。
  “孤也要走动一下,活动身子骨。”
  范铉超只得跟着李定国走出小客厅,跟在他身边落后半步的样子。说话间,二人来到王府庭院,范铉超再次请大王止步。李定国才点头说道。
  “如此,孤就不送了,待到他日于京城时,你我再相见!”
  看着范铉超离开王府的背景,李定国默默的站在那里。
  “大王已经决定了?”
  李定国刚挪动的脚步又停了下来,他回头看着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的金维新,略点了下头。
  “咱们边走边说吧!”
  李定国边走边说道。
  “孤还有其它的选择吗?”
  显然,李定国早就知道自己没有其它的选择了。
  “如果孤不往京师,恐怕陛下是绝不会同意“封邦建国”的。”
  尽管身处广州,但李定国在朝廷之中,同样也有眼线,自然也知道,现在陛下在“封邦建国”问题上,正在犹豫不决。
  “封邦建国,说起来简单,可实则并不简单。”
  李定国一边走,对金维新说道。
  “封邦建国,必定恢复藩王三卫,可是如此的话,朝廷势必要派遣分散大军于诸王……一到时候一切开销全要由朝廷负担,自然是不成的。”
  “大王,陛下真的会同意此议吗?”
  金维新反问道,作为大王最亲信的幕僚,他不能不担心,这不过只是朝廷的权术,为得是要把大王“请”进京师。
  “封邦建国,等于让藩王自领一地为王,如此,大王身为晋藩,岂不……”
  不等他说完,李定国便摇说道。
  “此事是断无可能的,孤是晋王不假,可却是异姓王,朝廷意以宗室封邦建国,又岂会以异姓为屏?孤之所以要进京,就是为了让陛下同意此事,如此,才能让你们……”
  回头看着金维新,李定国长叹道。
  “有栖身之地,各藩出镇夷地,势必需臣属、需王卫,这些,都不是朝廷所能给的,到时候,必定不会拒绝你们,如此,你们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尽管现在公开的消息是封藩就国,但李定国依然还是从他的渠道知道,陛下似乎有意“封邦建国”,令各藩出镇夷地,这也让他看到了机会,安置晋王府麾下将领文臣的机会。
  金维新一听,立即说道。
  “大王,如此,那你怎么办?”
  他们是离开了,到了夷地,各藩势必需要仰仗他们,可是晋王呢?
  金维新的反问让李定国哈哈一笑,然后说道。
  “孤是大明晋王,自然是在京师了!”
  半个月后,随着在千余人仪仗和两千护军的护送下,晋王李定国终于离开了广州,沿着官道,一路北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