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祖孙密谈
朱允炆先肯定朱楧的初衷,表现出自己善良的一面,然后又不动声色的否定了朱楧的做法,真可谓是杀人不见血。
朱元璋似乎在考虑着什么,皱着眉头颔了颔首,道:“朕也知道你十四叔是想干出点成绩,但他这么做实在是太孟浪了。把朕的军户变成他自己的佃农,难道就不怕激起兵变吗?”
朱允炆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又黯灭了下来,依旧以一副淳朴的样子说道:“我想十四叔是有把握控制住军队吧。”
朱元璋脸色一变,十分担忧地说道:“屁把握!他以为军队就是那么好控制的?这帮人杀人放火惯了,有哪一个是善茬?军队要是真的那么好控制,朕也就用不着杀蓝玉等人给你铺路了。”
朱允炆闻言跪地叩首,道:“皇爷爷,您对孙儿的恩情孙儿一直铭感府内,孙儿一定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储君来报答皇爷爷。”
朱元璋看着这个柔顺的孙子,一脸慈祥的说道:“好了,起来吧。你只能做个太平天子,挡在你路上的绊脚石就让皇爷爷来给你处理吧。反正你皇爷爷恶人也做得多了,不差这一次两次。”
朱允炆站起来,道:“历史自有公论,皇爷爷所杀之人个个罪有应得,就算是千年万年之后,人们也会称颂皇爷爷澄清吏治的决心。”
朱元璋摆摆手,道:“千万年之后的事,朕管不着。你和你的父亲一直在劝朕宽省刑罚,你们知道朕为什么一直都不听吗?”
朱允炆一时语塞,其实按照儒家的标准,老朱的做法多少都有些暴君的味道了,但是这些话他又说不出口。
老朱也不为难自己这个孙子,接着问道:“你可知道故元为什么灭亡吗?”
这话问道朱允炆心坎里了,昨天他刚和黄子澄探讨了这个问题,立即信心满满地回答道:“蒙元入主华夏之后,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不施仁政,暴虐害民,终于导致了红巾军起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朱元璋看了看自己这个天真的孙子,微微叹了一口气,随即正色道:“狗屁!”
朱允炆吓了一跳,立即跪地请罪,道:“皇爷爷息怒,孙儿若有失礼之处,还请皇爷爷恕罪。”
朱元璋并不是针对朱允炆的,见他这个样子心里也很无奈,道:“起来吧。你刚才讲的那些都是场面话,是拿到朝堂上,说给全天下的人听的。今天在这谨身殿内,只有咱们爷俩,皇爷爷就给你说些平时你听不到的话。”
朱允炆慢慢地站了起来,依旧很惶恐地说道:“还请皇爷爷赐教。”
朱元璋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字地缓缓道:“故元之所以灭亡,原因只有四个字……”
朱允炆大气都不敢出,抬眼看了看朱元璋,小心地问道:“请问皇爷爷,是哪四个字?”
朱元璋道:“主弱臣强!”
朱允炆一时愣住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之前他所听到的都是蒙元如何如何残暴,老朱如何如何仁义,最后仁义的老朱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终于打败了残暴的蒙元,拯救了天下苍生。
殊不知,任何一个朝代刚刚建立后都要造神,不造神不足以稳定人心,只有让老百姓都相信你是多么多么的英明神武,你的江山才会稳固,那些残余的敌对势力才翻不起什么大浪。
老朱也不例外,洪武后期,随着开国元勋们一个一个地凋零,知道老朱黑底子的人越来越少,老朱也开始造神,谁不想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完美的形象,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战无不胜,谋无遗策,仁义厚道,聪明绝顶的朱元璋。
但是老朱心里十分清楚,如果帝国的储君相信了那些吹牛逼的鬼话那将是多么危险,因为这就代表着他选的那个储君天真烂漫到可以随便被人忽悠。
所以今天,在这只有他们爷孙俩的谨身殿内,老朱决定将自己所领悟的帝王之学全都传授给朱允炆,好让他在政治上不再是小白。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那副惊讶地表情,心中虽有不满,但还是十分有耐心地缓缓讲述道:“蒙元欺负汉人不是一天两天了,汉人也不断地进行反抗,为什么就那一次成功了?其实红巾军大起义后,蒙元也是有很多机会赢的。”
“刘福通北伐虽然失败了,但消灭了蒙元的官军,这你应该知道,但是当时蒙元还有察罕领导的义军,察罕在江北尽败红巾军,将红巾军的势头压了下去,就连你皇爷爷也不得不向元朝称臣。”
“可是察罕却和孛罗两个人不对付,为了自己的私利大打出手,元顺帝屡次下诏本能制止。他们打得时候,你皇爷爷也正和陈友谅打的火热,那是我们第一次交手。”
“再后来就是天亡大元了,被视为大元支柱的察罕居然被刺杀了。他的义子王保保继承了他的军队。”
“那个时候,元军还很强,朕跟陈友谅还打得难分难解,要是他们这时兵发江南,胜负之数,尤未可知。可是,孛罗见察罕死了,就开始欺负王保保,王保保年轻气盛,不吃他这一套,两人继续内战,还各自拥力一位皇子争夺大位,最后王保保虽然赢了,但朕也趁这个机会灭了陈友谅。”
“王保保赢了内斗之后,元顺帝立即命他为河南王,总督天下兵马,让他克日发兵江南,前来消灭朕。那个时候王保保的实力还很强,带甲之士绵延数十里,而且还有张士诚这个强敌与朕为邻,如果王保保和张士诚夹击朕,那局面会变成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
“可是上天又一次眷顾了朕,王保保为求必胜,传檄天下,让各镇兵马都汇集到河南,和他一同进兵。没想到檄文传到陕西的时候,出了事。当时陕西的头子是李思齐,李思齐跟察罕一同组织义兵,二人一直并肩战斗,合伙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