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妙人

  第三五一章
  从杨尚荆接到的线报上来看,大明朝陆军的卫所官军剿闽地的矿贼,也就是和菜鸡互啄差不多,哪怕有丰城侯李贤这种算得上名将的勋贵压阵,可是“将熊熊一窝”的反向证明“将能能一营”并不成立,毕竟李贤再指挥若定,再运筹帷幄,下面这帮平时做农夫的也做不到令行禁止,再加上本地的土财主们拖拖后腿,使点儿坏,李贤十二分的能耐能发挥出来三分都算厉害了。
  所以杨尚荆自然而然地觉得,这海上剿倭,大抵也就是和菜鸡互啄差不多,毕竟这台州卫水军千户所的兵丁是个啥样,他也是见识过的,就算比起寻常的卫所士卒强了不少,可别说离着杨尚荆想象中的强军有多少距离了,就是和倭寇里面的那帮子精锐比,都是要被甩出去几条街的。
  毕竟倭寇再特么穷,贵族阶级也要比大明这边的泥腿子过得好,识字率、饮食条件之类的,跟着就甩出去了。
  结果到了海上,杨尚荆就知道自己错了。
  这是个比**下限的社会是不假,然而也要看烂的到底有多烂,相比于明军的“艨艟巨舰”,什么真假倭寇、方国珍残部之类的,那都是独木舟了,杨尚荆是眼看着周乐展指挥着一艘战船,直接把一条倒霉的真倭寇的小舢板撞沉,然后生生俘获了一艘。
  “科学技术果然才是第一生产力啊。”杨尚荆摸着下巴,看着穿上的兵丁射下箭矢,水里翻出一朵朵血花来,不由得一脸的感慨,“而且这科学技术还是第一战斗力,很好,等老子以后有了钱,可了劲儿地砸海军,省着他娘的以后海军拍个电影都是哭穷。”
  心里正寻思着呢,就看见周乐展收了脸上严肃的表情,一转身的功夫,就是满脸的笑意,到底是老油条,认清了形式之后,这脸变得比川剧演员都快:“钦差,这股倭寇业已伏法,末将估计,这两艘船上……”
  这是在请功啊,不过杨尚荆现在这个状况,也不会和他争功,毕竟杨尚荆是他的上司,就像信基督那帮人念叨的“一切荣耀归于我主”一样,周乐展这个水军千户现在的一切功劳,大头都会算在他的头上。
  这是行规,而且是谁碰谁死的潜规则。
  杨尚荆笑着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周乐展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台州卫水军千户所周乐展,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击沉倭寇舰船三艘,生俘一艘,阵斩倭寇七十三人……”
  就倭寇那个小舢板,一个上面坐十五六人都算是超载了,杨尚荆可好,直接把沉船的数量涨了一倍,杀敌数也涨了一倍。
  不过周乐展高兴啊,因为杨尚荆提了他的名字,这年月的东南,最值钱的就是倭寇脑袋,就算这功劳自己拿着没什么用,到时候给哪个勋贵子弟分去几个,也能平白落下不少的人情。
  至于谎报军功时候这可是在海上,尸体都喂了鱼嘛,带几柄倭刀回去,那就是明证,别说什么谎报军功之类的废话了,特么沿海的卫所士卒疯起来,都拿着老乡的脑袋换军功。
  总的来说,一本万利。
  所以周乐展脸上的笑容就变得真诚了起来,他四下瞄了几眼,低声说道:“备倭衙门巡防千户所百户徐尚庸、总旗杨勤等人身先士卒,跳帮夺船,阵斩倭寇四人,我军声威大振。”
  这就是在卖人情,整个浙江军队里,但凡有点儿根底儿的,谁不知道徐尚庸是魏国公家的公子?整个台州府,谁不知道杨勤是他杨尚荆的心腹?把这两个人的名字随便提出来,那就是送一份大礼上去,水军跳帮夺船可是高危的行动,身先士卒,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杨尚荆给了他一个“你很知趣”的眼神,随即悠悠说道:“我等水军将士顺藤摸瓜,在新河守御千户所以东的海面上,找寻到倭寇的窝点,将其一举端掉。”
  周乐展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就是一滞,眼睛瞬间睁圆了,他抬起头来看了杨尚荆一眼,小心翼翼地问道:“钦差的意思是……”
  杨尚荆哈哈一笑,就摇了摇头,转身向着船舱里面走去,一脸的神秘莫测:“你我此次出海,没过多久,便以遇见了一队真倭寇,此处又离那海岛不远,想必那边就有倭寇的巢穴罢?”
  周乐展的眉头狠狠地跳了跳,恭声说道:“钦差所言极是,末将这边传令下去,做好攻岛的准备。”
  徐尚庸眼看着周乐展退了下去,就跟在了杨尚荆的身后,笑着说道:“这位周千户,却也是个妙人。”
  “能做水军千户的,有几个不是妙人的?”杨尚荆哈哈一笑,“妙人才好啊,省却了本官多少的口舌?”
  顿了顿,杨尚荆转过身来,看着海面上的波涛:“如今看来,也不需从别处寻觅甚么情报了,只消传出风声去,这岛是这周千户带着你我众人找到的,自然可以从他的口中套出其余的情报来。”
  徐尚庸的眉头狠狠地一跳,显然被杨尚荆这一手吓到了,这尼玛……绝户啊。
  想想吧,沿海这些大户豢养的假倭寇,基本上为了避免误伤,摆在明面上的那些基本都会给各个水施衙门点儿暗示,然后送上一笔银子,这种东西大家心知肚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是周乐展带着水师直接平了人家的一个水寨,以后不就和那帮世家大户放对儿了么?
  这些个大户不计较还好,要是计较了……到时候,周乐展为了避祸,就只能被绑在杨尚荆的战车上,可以说,到时候他知道什么消息,都会竹筒倒豆子一样说给杨尚荆,然后大家出兵平倭赚军功。
  总的来说,杨尚荆是不亏的,毕竟无论如何,他都得把这沿海的倭寇剿除了,“不能不剿,不能尽剿”这种说法,套不到他杨某人的身上,毕竟他想要搞事儿的话,东南沿海必须有一个足够安定的环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