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二章 身世揭晓

  看着几人离去的背影,天机子长叹一声,转头看向碧游宫废墟,脸上露出悲痛之色。
  又过了一阵,谛灵背着药篓回来,左右看看,发现玄玄子他们已经走了,脸上露出沉思之色,这时天机子听到声音转头,谛灵连忙回神,上前行礼。
  “师叔,药采到了。”
  天机子点头道:“药先放这儿吧,谛灵师侄,你玄玄子师兄和太岁他们下山去了。我碧游宫焚毁后,有些弟子散乱在外,你去收容一下,我们暂且结庐修行。瑶游宫,总有重建一日!”
  谛灵神色激动,突然跪倒,大声说道:“师叔,弟子也想下山。”
  玄玄子一怔。
  谛灵神情激动:“师父待弟子恩重如山,师父的大仇不报,弟子寝食难安,实在无心在山上潜修。请师叔恩准弟子下山!”
  天机子沉默片刻,轻轻叹息一声,上前扶起谛灵。
  “哎,也罢,你去吧。只记得不要因仇恨而迷失了自己,更不可因此伤及无辜。”
  谛灵磕了三个响头,站起身,一脸沉肃的说道:“师叔放心,谛灵此去只为杀哈梵一人。”
  荒野,低矮的草丛中沙沙做响,一只野兔正在其中觅食,它双耳竖立,不时谨慎的抬头四顾。
  突然,一前一后两道人影出现,朝远处疾驰而去。
  野兔惊逃,远方鸟群也被惊动,扑棱棱飞起。
  后方,洞明柳随风瑶光三人前后出现,紧追不舍。
  ……
  “师弟,等我一等。”太岁等人下山不久,身后突然传来了谛灵的声音。
  四人转身看去,就见谛灵的身影如箭矢般飞快掠来。
  “谛灵师兄,你怎么也下山了?”玄玄子惊讶的看着他问道。
  其他人也上前见礼。
  谛灵先是朝其他人拱了拱手,才看着玄玄子说道:“师弟,你知我与那契丹国师有杀师之仇,若不能手刃仇人,师兄我实在寝食难安。再者推背图事关重大,谛灵也想出一份力。”
  玄玄子很高兴,其他人也一脸喜色。
  “谛灵师兄你武功高强,有你同行,我们把握更大了几分。”
  几人说笑着朝山下走去,很快到了官路上。
  临到了前方一个岔路口时,见前方旗幡招展,停聚着大队人马,众人相视一眼,都远远停下脚步。
  开阳以手遮阳,朝前看了一阵,发现这些人衣甲鲜明,有大队骑兵两侧护卫,队伍中间,有黄罗伞盖高高竖起,周围遍布着军士。
  “这是皇家仪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开阳疑惑着说道。
  包拯左右看了下方向:“看方向,好像是从皇家猎场那边回来,正好,我们可以把推背图的下落禀报给皇上和太后。”
  仪仗下,太后和小皇帝坐在銮驾,八王和曹大将军骑马护在左右。
  仪仗停下,一个禁军甲士跑到黄罗伞盖前高唱。
  “启禀陛下,前方有人拦驾求见,自称北斗司开阳,太岁,大理寺评事包拯,还有两位碧游宫道士。”
  “哦?让他们过来吧。”小皇帝一听太岁也在,马上高兴起来,吩咐道。
  “遵旨。”
  禁军领命退走。
  很快,一行人被带到皇帝面前。
  几个行礼作揖,同时高唱:“臣等拜见陛下,太后。”
  “众卿免礼。”赵祯朗声道,说完,他左右看了看,发现一共四人,不由疑惑着问道:“刚才不是说两位道长吗?怎么少了一个?”
  太岁转头看去,这才发现自己师父不见了,不由奇怪的看向谛灵。
  谛灵表情尴尬,低声说道:“你师父忽然说闹肚子……”
  太岁嘴角抽了抽,无奈转身,跟小皇帝禀报:“陛下,家师闲云野鹤,不识皇家规矩……”
  他想了想,实在编不出什么合适理由,只好叹口气实话实说:“那个……家师内急,入厕去了。”
  所有人都愣了,连谛灵都愣了,没想到太岁这么愣。
  太后捂嘴掩笑,小皇帝赵祯更是“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无妨。”赵祯笑了两声,觉得有些失礼,忙强忍着笑意问道:“你们此来何事?”
  几人朝包拯看去,示意他上前回话。
  包拯点了点头,上前一步禀报:“陛下,是这样……”
  太岁几人在面圣,另一头,玄玄子却躲在树林里,遥望仪仗,神色震惊。
  他远远的看着身着宫服的太后,眼中时而透出惊喜,时而透出焦虑之色。
  原来她还活着,原来她是当今太后。
  那太岁……岂不是皇家血脉?
  若让太岁认了亲,他就是王爷了!
  玄玄子心中犹豫不定,耳边回响起师父的话。
  “太岁天赋异禀,早晚要继承碧游宫衣钵……”
  玄玄子沉默看着不远处的仪仗,耳畔又响起曾经很久以前与太岁的一番对话。
  “师父,我从小被您养大,在我眼中,您是师父,也是父亲,等徒弟将来娶妻生子,我的孩子要叫您爷爷的,到时候我们住在一起,孩子要是懂事,您就教他两手,他要不懂事,您就使劲儿揍他,反正您就把他当亲孙子看。”
  玄玄子听得高兴,哈哈大笑。
  “那要是生的女儿呢?”
  “女儿也一样啊,都是您的孩子。”
  好一阵过去,玄玄子从往事中回过神来,看着远处皇家仪仗,终于轻叹一声,低声自语道:“太岁,别怪师父……皇家不缺一个王爷。师父,却只有你一个太岁啊。一入侯门深似海,一入宫门呢?”
  ……
  “什么?此事竟然有契丹国师参与其中?”太后听完几人禀报,脸色大变,“唰”地站起身。
  “并非参与,哈梵就是主谋。”包拯沉声说道。
  太后大惊,立即下令:“来人,速命禁军前往缉拿……”
  她话没说完,八王上前一步,阻止道:“太后不可。”
  太后疑惑住嘴,看着八王。
  八王一脸沉重道:“太后,那哈梵先是契丹国师,再者他是以使节身份出使大宋,若是直接抓捕必会引起两国大战,而陛下寻找推背图本就是为了避免无谓的战争,让百姓有太平日子过,如果为此开战,未免得不偿失,本末倒置了啊!”
  “可是,万一推背图被契丹拿到……”太后一脸担忧。
  这时,小皇帝赵祯站起身,将太后搀扶坐下,微笑道:“母亲莫急。”
  太后疑惑地看向他,但并没有反抗,坐下后等着他说话。
  赵祯先是朝她安慰地一笑,才转身看向众人,朗声说道:“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个王朝存续的根本,是天下民心。大宋国祚几何,要看每一代皇帝如何施政,要看文武百官如何治理天下,要看百姓们生活的如何,绝非取决于一副推背图。”
  说到这里,赵祯朝远处望去,昂首挺胸,意气风发:“朕以为,若做皇帝的能够施政得当,当官的能一心为民,自然万众归心。彼时,就算有人拿出推背图兴风作浪也没有用处。反之,用不着推背图,老百姓们日子过不下去,一样会推翻你。”
  众人都是一脸震惊,相继下拜,高声道:“陛下圣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