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致仕,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良策(第一更)

  第959章
  “官家准备怎么处置朱光庭?”抱着自己的孙女,抬手逗弄着她的小手,看到那张喜庆的圆呼呼的脸蛋,太皇太后高滔滔就觉得心情份外的愉悦,整个人似乎都年轻了许多。
  “孙儿也还没有想清楚,毕竟,此事也实在是太过丢脸了,堂堂的大宋使节,居然做出此等事情来,若是传到朝堂之外,真不知道……”赵煦的脸色份外的难看,只有目光落在身边正在一针一线地给儿女做小衣的妻子孟氏身上时,这才多出几分的温柔。
  “是啊,堂堂的大宋使节,却被战败之国所收买,甚至做出了不少会让我大宋利益受损之事,若非官家你及时查觉,更换人选,怕若是和约一成,不知道又会惹下多少怨言。”
  太皇太后高滔滔打量着跟前的孙儿赵煦,她很清楚,其实朱光庭的做法,若是放在过去,倒还真是算不得什么。
  可问题那是过去,而不是现在,何况于如今大宋才是胜利者,而西夏乃是手下败将,朱光庭的手段若是不被爆光倒也罢了。
  可偏偏被爆光在光天化日之下,让那陕西路诸位文武查知实情,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可就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必须要拿出一个态度来。
  而小型朝议,那些朝中重臣大佬们的意见是降职或者是贬谪,可偏偏,赵煦觉得只是如此处置的话,实在是太过便宜那家伙了,所以现如今暂时形成了一种僵持的局面。
  足不出户去能知天下事的高滔滔并不希望君臣之间为了此事继续这么僵持下去,所以今日特地过来,借着探望曾孙和曾孙女的机会,顺便问一问赵煦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
  “是啊,朝堂重臣,出现了此等事情,着实也让哀家痛心,他朱光庭也算是一位能臣干吏,不想在这样时候,居然愚蠢到这等地步,在如此之情况下,却还只为了一已之私,而将国家的利益置于其下……”
  “皇祖母,您觉得当如此处置那朱光庭为好?”
  “其实,主要还是看官家你的想法,毕竟重臣犯下此等错事,本当重重处置,只是这件事,犹如家丑,实难与外人道也……”
  堂堂的大宋三品大员,干出这样的事情来的确十分丢脸,赵煦自己也觉得很丢脸,所以才没有在朝堂上公之于众,而只是跟朝中的重臣商议,因为若是传到民间去,呵呵,那就更特么的让人觉得脸红。
  “所以,怎么处置,还需要看官家你的想法,但是,我大宋有不杀士大夫的祖制在,而那朱光庭的举动虽然让人厌恶,但是,却并非造反、叛乱等重罪,故尔……”
  高滔滔的这番欲言又止的话,赵煦自然是明白她的意思,大宋不杀士大夫,这是祖制,而且这条祖制,一直没有哪位天子违背过。
  而赵煦也明白,自己虽然十分愤怒朱光庭的作为,但是若说要把这货给宰了,赵煦也不愿意。
  当然不是舍不得,而是赵煦也不愿意背负违背祖制,背负恶名。
  赵煦长吁短叹了半天之后,眼珠子一转。“皇祖母,要不,朕让他致仕吧……”
  “致仕?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良法,第一,既给了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交待,第二,也让那朱光庭受到了应有的惩治……”高滔滔亦不由得微微颔首以示认同。
  “那就这么决定了,朕一会就去拟旨。”赵煦一巴掌拍在自己的大腿上,年轻人,行动派,说干就要去干。
  “官家,你这么做,是不是太显急迫了些,如今你既然决定低调处置此事,那这份圣旨,就不可明发,甚至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让他致仕。”高滔滔很是无可奈何的提醒赵煦道。
  赵煦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嘿。“皇祖母说的是,是孙儿太性急了。”
  “年轻人,性情急一些倒也无妨,但是在大事之上,还是需要谨慎从事三思而后行方好。”高滔滔笑着轻轻地拍打着怀中曾孙女的背,看着这小家伙幸福地眯上了眼睛,沉沉地睡了过去。
  “真好,这小模样,实在是太喜庆了,而且你看,这闺女长得可是像足了官家你的模样。”
  “听人说,女儿长得像父亲,那是有福气。”赵煦也满脸尽是得意的笑容,小心翼翼地从高滔滔的怀中接过了闺女,之后,小声地嘀咕道。
  祖孙在这里小声地聊着天,逗弄着孩子,其乐融融的场面,实在是让人不忍去打扰,而徐得功站在不远处不禁有些唏嘘。
  似乎当年先帝在世之时,也都没有出现过这样一幕安乐祥和的场面。而今,天子与娘娘之间的和解,让娘娘的晚年生活,也算是有了慰籍与寄托。
  #####
  谈判很顺利,石州的归属问题在西夏与宋国之间已然形成了默契之后,石州的守军和百姓正在向着夏州的方向撤离。
  而大宋的水师则在无定河上,严密地监视着这一切,而石州外围的关隘西夏守军,都已经全部撤离。
  宋军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地占据了这些险要之地。不过他们也很有默契地守卫在据点处,并没有继续前行,以留给西夏军民足够的空间撤离。
  虽然最终,大宋不再追缴过去赐给西夏的岁币,但是西夏仍旧不得不献上千匹良马,以作为对大宋的赔偿。
  另外,大宋将会派出一个使节团前往西夏,接收大宋近年被掳掠的边民百姓和被俘的将士。
  当然,大宋也会将交还部份战俘,嗯,主要是大宋所俘虏的战俘当中,至少有数千名身体残废的,这样的人大宋留着与其浪费粮食,倒不如交还给西夏,还能够落个好名声。
  另外就是,今后每年,西夏都会向大宋献马五百匹马,虽然不多,但是代表着西夏向大臣的朝贡与恭顺,这一点很重要。
  当然,石州当会变成大宋陕西边路的土地,无定河南岸,将会完全成为大宋的控制范围。
  但即便各项条程顺顺利利的逐一敲定达成,也仍旧花了足足小半个月的功夫这才全部搞定。
  在双方终于拿出了定稿的国书来签押之时,堪堪病愈,却面容枯槁的朱光庭犹如行尸走肉一般的在那份和约之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盖上了使节印信。
  只是几个简单的举动,却似乎足足耗尽了朱大人毕生的力气一般,做完这一切的朱光庭甚至都没有留下了参加后续的庆祝,而是直接回到了住所,命令随从开始收拾行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