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一章 热闹的媒体
从第二天开始,所有的报刊杂志再一次将娱乐版的大幅版面留给了叶梓和这场难得一见的对赌,叶梓的名声和人气也随着这些报道的纷纷面世,在香江娱乐圈迅速爆棚。+◆,
因为叶梓主动提出的这次对赌彻底打乱了雷米.金的计划,雷米.金一开始的设想只达到了很小一部分目的。除了他自己所在的《菠萝周刊》以及朱汉文在《名报》娱乐版上发表文章明确支持雷米.金的说法,其他报纸对于叶梓的“不务正业”都是一笔带过,他们更多的都是把目光集中在了叶梓和雷米.金的这次对赌上面,并且纷纷为此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名报》、《菠萝周刊》为首的一大批报刊对于叶梓专辑的销量总体来说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十篇文章里至少有八篇是这样的倾向。他们支持雷米.金的看法,认为五千张到一万张cd销量应该就是这张国语专辑的极限了。他们的看法得到了近年来香江市场国语专辑销售数据上的支持,从80年代中期之后,已经有七八年时间没有任何一张国语专辑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达到过金唱片的销量。
这样的数据支持让他们全都充满信心。
有反对的意见当然就会有支持的意见,虽然跟反对意见相比,支持叶梓的专辑能够获胜的并不多,但也绝不是寥寥几人,这些报刊就以《诚报》娱乐版为主。
因为跟澹台文慧已经确定的合作协议,也因为前一阵对于叶梓参加“申城之春”的独家报道让《诚报》娱乐版出足了风头,这次事件一出,《诚报》娱乐版立场非常坚定的站在了叶梓这边,全力支持叶梓在这场对赌当中胜出。而作为叶梓的铁杆歌迷,司马明辉当然是冲杀在最前面。
“……对于我们这些歌迷来说,能够打动我们、让我们心甘情愿掏钱购买专辑的原因绝对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歌曲的质量。只要是真正好听的能够打动我们内心的歌曲,我们都愿意购买专辑回家珍藏。
每个人都在说ethan新专辑的那首《我等到花儿也谢了》是难得一见的好歌,没错,这一点我绝不否认,我也很喜欢这首歌曲。但是换成叶梓的国语版之后,这样一首“难得一见”的好歌就会变成一首无法入耳的坏歌了吗?
这样的逻辑我实在是无法搞懂。
另外我也为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普及一件事情,你们认识当中的这首“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粤语歌曲精品,它的词曲作者名为叶梓,编曲者也是叶梓,甚至ethan这首歌曲的监制,仍然还是叶梓。
别人的决定我无权干涉,但是对我来说,叶梓的新专辑上市销售的第一天,我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销售现场。
这是我——司马明辉——作为一个叶梓歌迷的郑重承诺!
《歌迷需要什么样的专辑?》——这便是司马明辉在《诚报》娱乐版上以一个歌迷的身份撰写的评论文章。
随后几天,司马明辉保持着一天一篇文章的节奏,连续发表了《粤语歌曲和国语歌曲》、《香江唱片市场究竟是怎么了?》、《一个歌迷眼中的叶梓》、《引进叶梓这样的人才对于香江歌坛的意义》等等文章。比起反对者要么借用以往的数据来说事,要么干脆肆意攻击叶梓和他的专辑,司马明辉撰写的这些文章立意、角度、用心都要深刻许多,博得了读者们的一致好评,《诚报》也借机再次出足了风头。这些文章的连续发表,不仅为叶梓的专辑宣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让司马明辉彻底坐实了《诚报》娱乐名记的地位。
司马明辉和叶梓一起共同成长着。
在反对者的阵营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当初在节目上并不看好叶梓的专辑能够胜出的雷明教授,却在第二天发表在《名报》娱乐版的《每周乐评》专栏文章里态度大变。虽然在文章中他还没有明着支持叶梓胜出,但是他的倾向性已经悄悄发生了转变,不再认为叶梓的专辑绝对做不到这一点了。
而在随后一天,雷明教授发表在《诚报》娱乐版的专栏文章《一周娱乐综述》里,他的态度更加趋于明朗,他也第一次在文章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综上所述,鄙人相信年轻的叶梓先生有机会打破这个持续了近十年的怪圈,为国语专辑在香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鄙人认为对于我们香江歌坛、香江唱片市场来说,更加蓬勃发展的国语专辑加入到粤语专辑、英文专辑的行列当中,是整个歌坛、整个市场更加欣欣向荣的一种最明显的象征。
作为香江歌坛、香江市场的一份子,鄙人期待着看到这一天的真正来临。
……
媒体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的情景是叶梓希望看到的,也是澹台文慧希望看到的。不管这些报刊杂志上说的究竟是什么,支持也好反对也好,在专辑发片在即急需人气支持的现在,这对于叶梓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机会。
如果真的像雷米.金设想的那样,所有媒体集体全都来围攻叶梓的“不务正业”,从而引发一场古典音乐跟流行音乐之间孰高孰低的大讨论,作为挑起这场争端的叶梓必定会处于舆论中心,风口浪尖之上会有很多人向他开火,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对于专辑的发行显然不利。
观众们、读者们、听众们身处媒体的环绕当中,他们的行动受到媒体的影响极大。如果媒体上到处一派声讨叶梓的情景,即使叶梓的这张专辑质量再好,人们打算购买的时候都会在脑子里打几个转转。对于专辑销量的影响,那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同样是引发了一场争论,但是对于叶梓和他的专辑来说,这样的争论对于他的专辑销量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试想一下,媒体上随时可见记者、评论家、音乐人甚至普通民众对于叶梓这张国语专辑的评论和销量预测,作为普通民众的一员,很自然的就会对这张专辑产生一定的兴趣。
人们心里会感到奇怪,一张来自华夏大陆新人歌手的国语专辑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大规模的媒体讨论?这张专辑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差(好)吗?国语专辑会好听吗?等等等等各种想法。这些各种各样的想法汇集到最后,必然会在一部分人们心中导致这样的想法产生:我是不是去买一张专辑听听?
舆论的集中讨论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哪怕十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会有这样的想法,而十个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的人也只有一个会去付诸行动,以香江上千万的人口来计算,对于叶梓这张专辑的销量就能产生莫大的推进作用。
我们再继续设想一下,假如这百分之一的人们购买了专辑之后,发现这张国语专辑并不是他们原来想象当中那么差劲,这种印象一旦产生,对于专辑未来销售的影响那就更加无可估量。
而叶梓的专辑质量完全可能做到这一点!
把上述这些所有的情况全部综合起来,再加上适当的宣传,对于专辑的销售就将起到滚雪球一样的叠加效应。
这样的效果,当然是叶梓和澹台文慧全都喜闻乐见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