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义士欲求死

  一连数日,江宁城外战鼓声声,搅扰的李璘心神不宁,再加上季广琛等人投靠了高适,他只得日日躲在大都督行辕里唉声叹气。襄城王李偒见父亲如此颓丧,便打算劝说其决一死战,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也总比日日躲在城里担惊受怕的等死要好。
  的确,自从季广琛等江淮系的人马纷纷叛逃以后,李璘便再无举措,似乎已经绝望了。
  “父王,难道咱们起兵从江陵顺流而下就是为了到江宁等死的吗?”
  李璘似乎完全听不到,只半依靠在软榻上,一动不动的看着手中的书卷,好像只有从这书卷中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他不自然的扭了扭歪向一侧的脖子,连日来的失眠使得脖颈僵硬而又酸痛。
  对于这种无视,李偒终于忍无可忍,彻底作了,只见他激动的奔了过去,一把抢下李璘手中的书卷,然后又狠狠的摔了出去。
  “读书,读书,如果父王只想着‘输’,当初又何必答应举兵?现在难道就甘心自此断子绝孙吗?”
  被抢走了手中的书卷,李璘终于有了反应,但声音还是有些迟钝。
  “起兵?
  当初如果不是你撺掇着薛鏐设计逼迫于我,你我父子此时还在江陵安享太平日子呢,何至于有如此惨境?”
  李偒被气的连连喘着粗气,努尔笑道:
  “难道都是儿子的错?难道父王不想君临天下吗?”
  到了此时此刻,李偒算是彻底看明白了,他这个父亲一辈子软弱又没有担当,既想稳定天子宝座,却又不敢面对挫折与困难,难道他能指望这种人来力挽狂澜么?
  一念及此,李偒绝望了,他实在想不通,怎么就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难道一开始的纷纷来投都是假象吗?凭什么朝廷派了个光杆节度使过来,就把一众江淮人马都拉拢了过去?
  “凡事你自作决定,难以决断的就去问韦长史吧!”
  看着儿子似癫狂作般的仰面长嚎,李璘终于说了句还算正经的话。
  李偒忿忿的转身离去,甚至都不顾君臣父子间的礼仪,留下一副完全无所谓神态的李璘独自留在黑暗之中。
  不过,当他找到韦子春以后,这位背寄予厚望,甚至于被当做救命稻草的广陵大都督府长史也是两手一摊无可奈何。
  现如今的局面,韦子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他擅长的是谋划长策,而非应对这种具体的兵事提调。原本他建议永王李璘扼江陵而坐镇广陵,尽收江淮之地以为根基,这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长策,然则正因为李璘父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失策,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他想了想终于还是没忍住,直言道:
  “如果不是永王与襄城王连夜奔逃,江淮诸将又何至于一夜之间就四散而逃了?”
  被韦子春如此指摘,李偒的脸面很挂不住,想要说几句硬气话来遮掩难堪却又实实在在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好半晌,他垂头丧气的瘫在座榻上,目光有些呆滞。
  “事已至此,只请先生能挽救我父子于艰危啊!”
  韦子春摇了摇头。
  “韦某受永王大恩,自然会以死报之,现在朝廷在江南已然成势,再想改变已经难上加难。”
  李偒像被烧红了的炭火烫到屁股一样 ,腾的一下跳了起来。
  “难道,难道一丁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韦子春默不作声,但这无声的回答已经足够了,李偒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他不想死,他不想从此遗臭万年,世世代代都要背着叛逆的骂名,他还想做太子,然后再做天子呢……可到了现在,所有的幻想都已经成了黄粱大梦,甚至于连这黄粱大梦的味还没闻到,就已经被残酷而冰冷的现实砸醒了!
  “不,不,一定还有办法的,摆脱先生再想一想……”
  韦子春道:
  “如果薛鏐还在,或许能指挥军队挽回一些颓势……”
  薛鏐曾在陇右和安西从军十余年,后来因为得罪了长吏才离开军中,辗转至下又在叛军攻破潼关后投靠了与之有恩的李璘。只可惜,薛鏐为了李璘白白献出性命,到头换回来却是这种结果。
  韦子春实在为薛鏐觉得可悲和可惜,但这又有什么法子呢?薛鏐是个有古风的义士,可永王父子却都是志大才疏又毫无担当之徒,这就是时也命也,凡人无法抗拒!
  任命的韦子春看破了结局,但他不会像季广琛那些人一样重新折木而栖。
  李偒失去了理智,歇斯底里的大吼着。
  “还提薛鏐作甚?难道是责怪本王害死了薛鏐吗?”
  韦子春沉默不语,他还能说什么呢?只得任凭着李偒又叫又跳,仿佛与其毫无干系一般。
  李偒闹了一阵,身体疲惫不堪,终于整个人都瘫软在地上,口中含混不清的嘟囔着:
  “这是做梦,这一定是场噩梦,赶快醒过来吧,醒过来吧……我想回长安,回长安啊……”
  霎时间,只见李偒的脸上已经沾满了鼻涕眼泪流,哭的就像个孩子一般。
  韦子春终是不忍,道:
  “襄城王若想回长安,韦某也还有一策,只不知襄城王是否愿意!”
  闻言,李偒就像揪住了救命的稻草,双眼顿时一亮,整个人又从地上直了起来。
  “先生快说,我都愿意,都愿意!”
  韦子春看着李偒,一字一顿的道:
  “向天子请罪!”
  一时之间,李偒竟没能反应过来。
  “向天子请罪?请罪就能回长安?请罪就能使父王摆脱高适的合围……”
  一连串的反问戛然而止,他忽然明白了,一双眸子里立即涌现出难以遏制的愤怒,一拳砸在地面上。
  “难道先生让,让父王投降吗?韦子春你这个吃里爬外的混蛋……”
  韦子春并无其他反应,只点了点头。
  “唯有如此才有生还长安的可能!而且,只能向高适投降!”
  李偒再次歇斯底里。
  “高适竖子,本王恨不得将这王八蛋扒皮抽筋喂狗去……”
  骂了一阵,李偒终于安静下来。
  “请罪也是一法,这就去劝说父王……”
  他临出门时,又扭头回来,眼中充满了厌恶的看着韦子春。
  “先生若想保命,大可以学学季广琛,何必出这种卖主求荣的主意呢?”
  这句话实在刻薄,李偒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韦子春孤坐在一豆灯火之下,脸上终于浮现出一缕苦笑。若非永王与他有救命之恩,又怎么会一脚踩进这火坑里呢?但这就是他的选择,到现在也没有后悔。枯坐片刻之后,韦子春摸了摸腰间的短刃,一柄短刃远远不足以防身,之所以现在时时带在身边,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以死保节。
  短刃打造的很是精致,短柄以金丝缠绕,末端又镶着淡蓝色的宝石……摩挲了好一阵,韦子春好似自言自语的说道:
  “别急呀,很快就轮到你派用场了……”
  ……
  剑南西道,由巴州通往关中的古道上,一支规模在千人上下的车队,缓缓向北一点点挪动着,就像一只只苍老而又笨拙的6龟。
  这支队伍里,有一位须皆白的老者,正是曾御极天下打四十余载的天子李隆基。只是他现在已经并非天子了,天子的位置早在一年多以前被儿子生生的夺了去,经过最初的愤怒与伤心之后,他也渐渐的接受了变成太上皇的事实。
  在唐朝,太上皇只是个政治斗争落败可怜虫,失去了权柄,失去了以往的一切荣耀,被儿子监禁与防备,他甚至可以想象成为太上皇以后的凄惨晚景。
  不,这不单单是李隆基的想象,当年的高祖在成为太上皇以后被迫迁出太极宫移居到别院时,其屈辱、难堪与无奈,已经无从亲见。可他的生父,也就是睿宗皇帝被自己幽禁时的孤独幽怨却是此生都难忘的。
  春风得意了半辈子,李隆基从来没想到过,自己居然也走了父亲与先祖的老路。不过,李隆基又岂是轻易肯服输的?哪怕落得现在这种境地,也没有一刻放弃过!
  “陛下,这都是第三波使者了,催着陛下快些回京呢,太子……不,皇上十分想念陛下……”
  李隆基看了一眼高力士,道:
  “这称呼要改一改了,此处荒山野岭自是无妨,如果回到了长安,恐怕我也护不得你周全啊!”
  凄凉之色,溢于言表,高力士见状不禁落下几滴浑浊的老泪。
  李隆基停顿了一下才又道:
  “以后就称太上皇吧,这点委屈,朕还受得了,虚名而已!”
  高力士抬袖子拭了拭眼角隐约的泪花,频频点着头。
  “好了,高兴着点,告诉使者,就说朕这把老骨头走不快了!”
  高力士又哽咽着点头应诺。
  李隆基看着他,忽而问道:
  “朕之所以选则由巴州经子午关返回关中,就是想走慢些啊,你看看江南来的奏报。”
  李隆基虽然是太上皇了,但毕竟人尚在外面,还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明诏旨,可以与闻国事。
  高力士知道,这必然是关于永王李璘的消息,只有在提起永王时,太上皇脸上才会露出点笑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