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大哉太上皇

  一股股的黑烟从凝阴殿中往外涌,几个老弱宦官和宫人跪在石阶下的平地上纷纷垂泪,他们都在这深宫中住了太久,大唐的辉煌与荣耀不曾感受过一丝一毫,没落却真真实实的有着切身体会,从兵变频仍到外敌屡次兵临城下,而今连大唐的国都都被蕃人夺了去。
  “太上皇……”
  他们除了一遍又一遍的低呼着太上皇,没有任何的办法。大约过了一刻钟左右的功夫,又有几名年轻的宦官听到呼救声赶了过来,已经有人提着水桶要打水救火。
  “诸位都不要动,这火,这火不能救!”
  一个苍老的声音令众人惊讶无比,如果不立即救火,太上皇就要葬身火海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怎么说得出口?他们这些人没有逃走,终究是对大唐还留存着一丝念想与感情,难道还能眼睁睁的看着太上皇被烧死不成?
  阻止大家救火的是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宦官,只见他颤巍巍的直起了佝偻的身子,干涸的眼窝里似有泪痕。
  “火,火是太上皇自己放的……”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他们都以为是有人要趁机落井下石烧死太上皇,可谁知竟是这个结果。
  有人认了出来,这老宦官正是凝阴殿中负责洒扫的甄十一,张皇后将太上皇迁到此处后,甄十一也就顺理成章的伺候起了太上皇的生活起居。
  “甄十一,可不能胡说,太上皇千秋万岁,怎么会主动求死呢?”
  甄十一颤巍巍的跺了跺脚,哆哆嗦嗦的说道:
  “只有如此,太上皇才能保住咱大唐的尊严啊!”
  登时,凝阴殿外鸦雀无声,宫人宦官们都默然不语,他们也十分清楚,太上皇做了四十余年的太平天子,开疆拓土,成就一代盛世,那是何等的辉煌?从至德元年以来,不论如何大权旁落,受尽冷落,但终究是自家人争自家人,如今若成了化外番邦的阶下囚,可真真要生生打断了唐朝的脊梁。
  选择一死,既是太上皇维护自身尊严的不得已之法,也是他能为大唐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聚集在凝阴殿外的宫人宦官越来越多,听了甄十一的和泪之言以后都忍不住放声痛哭。
  这些人没有在危难之际逃命,一是在深宫中住的久了,对外界有种本能的恐惧,二则是他们在骨子里认为大唐不会就此落败,很快就会有各地的勤王兵马将这些入城的胡将蕃兵赶走。
  然则,此时突见太上皇举火,显然是对时局已经不抱希望,宫人宦官们也都顿感绝望至极,无力的瘫软在地上,欲哭无泪。
  眼看着滚滚黑烟里腾起了团团火焰,情知火势到了这般地步就算大罗金仙也救不得,甄十一抹了一把迷离的老眼,高呼了一声:
  “太上皇慢些走,老奴还要随侍太上皇……”
  口中呼喊着,甄十一突然发足狂奔,直冲向了浓烟大火,等到众人反应过来时,已经阻拦不及。
  很快,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宦官就消失隐没在了浓烟大火中。
  甄十一投火的举动显然触动了一些已经绝望的人,竟也先后跟着投入愈演愈烈的大火之中。
  负责看守的禁军已经跟着鱼朝恩一并投降,他们只是冷眼旁观,并没有救火,也没有干涉宦官宫人们先后投火的举动。直到尚悉结带着吐蕃兵闯进太极宫以后,他们才在呵斥下开始驱散跪在凝阴殿外的宦官,提水准备救火。
  尚悉结看着被浓烟火焰包裹着的凝阴殿,心中倒吸一口凉气,知道这种火势是无论如何都就不下了,他并不惋惜死了个唐朝皇帝,只是惋惜大相的谋划恐怕要就此落空了。
  凝阴殿内,火势最先从西南角蔓延开来,李隆基被呛得无力呼吸,再加上高温的炙烤,使他清晰的感受到死亡距离自己只剩下了一步之遥。七十三年的岁月太过漫长,以至于都忘了年轻时曾有过的幻想。不,那不是幻想,自从登基的那天起,李隆基便立志要做汉武帝和太宗文皇帝一样的千古帝王,让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成为大唐之臣妾。
  为了如此梦想,他启用了宋景、姚崇等一批贤臣,休兵止戈,励精图治,开元不过二十九年的时间,大唐便已经成就了此前百年所没有的盛世。
  随着肉身痛苦的加剧,李隆基的意识反而由模糊转而清楚,仿佛整个身体都轻飘飘的,似乎要飘起来一般,只是眼前却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
  “陛下,陛下……”
  忽然,他隐隐然觉得有个极其熟悉的声音在一下接着一下的呼唤着自己。很快,许多个熟悉的声音一个接着一个于耳畔响起。
  李隆基终于记起了,那个最为洪亮的是王忠嗣,还有李林甫、张说、张九龄、姚崇……
  这些开元旧臣随他成就了空前的盛世,只可惜他们都死的太早了,否则大唐的江山社稷又何以沦落至此呢?
  一念及此,李隆基眼热鼻酸,本欲放声痛哭,可突然之间眼前竟亮起了刺眼的光焰,那是火光,熊熊的大火终于狰狞的扑了过来。在一刹那间,他好像看到了御榻上僵卧的老者身上燃起了红亮的火焰,头发,衣衫都着了起来,跳跃的火苗就像在进行最后致命的舞蹈。
  下一刻,李隆基猛然醒觉,这个正在被火焰吞噬的老者不就是自己吗?
  终于要落幕了吗?至德元年以来的上千个日日夜夜,李隆基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的结局,可没有一个是现在此刻的这般境地。
  然则,他并不觉得难过,因为他终于可以摆脱这无休止的寂寞与清冷了,他用尽最后的精力与勇气赴死,一定会激起大唐兵民的同仇敌忾之心。
  今日自己死于大火之中,他日复仇的火焰也一定会烧回长安城,烧到高原上去,让那些敢于向大唐挑战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如果在此之前,李隆基的心中是一片灰败与无奈,可一旦慨然赴死,他仿佛又变成了那个充满自信与力量的天可汗……
  轰隆一声,凝阴殿的梁柱禁不住大火的燃烧,先后倒塌下来,将李隆基彻底吞没其中。
  ……
  尚悉结望着大火兴叹,玛祥仲巴杰也很快赶了过来,不甘心的催促所有人加入到扑灭大火的行列中。然而随着凝阴殿主梁的倒塌,火苗猛窜了出来,他也绝望了,情知此时就算扑灭了大火,李隆基也定然活不成。
  “水龙来了,水龙来了……”
  投降的禁军终于从宫室府库中寻出了用于救火的水龙,在不计人力的猛扑下,凝阴殿的大火开始慢慢的变小,大约半个时辰以后已经看不到明火,只有滚滚的黑烟依旧从凝阴殿废墟中向外冒着。
  玛祥仲巴杰面无表情的盯着滚滚的黑烟,仿佛要看穿其中的所有东西,最后只淡淡的说了一句话:
  “扑灭火后,找到唐朝太上皇的遗骨,以皇帝之礼下葬!”
  在最短的时间里,这位吐蕃大相已经接受了李隆基而死的事实。虽然李隆基已经成了死人,但对他而言同样有利用价值。
  回到兴庆宫,玛祥仲巴杰立即下了封口令,不许任何人将李隆基的消息传出去,随后他又招来鱼朝恩和一众随之投降的唐朝官员,让他们起草发布了一份公告,告知天下人,大唐太上皇所居宫殿由于宦官使职,致使失火被焚而崩逝。
  在场的官员们都惊骇莫名,又都不敢多说一句话,生怕惹怒了这个吐蕃大相,万一招来灭顶之灾,那就得不偿失了。
  只是让他们惊骇的还不仅于此,玛祥仲巴杰又煞有其事的向众唐朝降臣们说着:
  “太上皇崩逝之前曾与我有一段简短的会晤,有意立广武王为大唐皇帝,你们都是太上皇的重臣,可要坚定不移的执行遗命啊!”
  与重臣一样,鱼朝恩心里也是莫名的惊骇,他相信太上皇之死一定另有内情,什么立广武王为帝的遗命更是无稽之谈。广武王李承宏不过是宗室旁支,太上皇子孙数百人,立哪一个不成,非要立一个宗室旁支吗?
  他心中虽做如此想,可脸上却立时绽开了谄媚的笑容。
  “大相说错了,那不是遗命,应是遗诏!”
  玛祥仲巴杰一错愕,马上就明白了过来。
  “对对对,是遗诏!”
  一字之差却会有着不同的解读,从鱼朝恩之口说出了“遗诏”二字,不正是在为李承宏即皇帝位铺平道路吗?
  玛祥仲巴杰朝鱼朝恩投去了赞赏的一瞥,面上虽然依旧淡然,可心中却也感慨。
  “吐蕃朝野中虽然也有见机之人,却没有一个能及得上眼前这宦官。怪不得这些汉人打破了脑袋也要争抢那皇帝之位,一朝坐在御座之上,便有数不清的鱼朝恩侍奉左右……”
  大臣们见鱼朝恩率先说出了“遗诏”之语,便都纷纷跪下,表示愿奉遗诏,请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太子。
  按照规矩,李承宏是不可以直接继承帝位的,必须走完全部的流程才能正式成为大唐皇帝,玛祥仲巴杰深知唐朝的繁文缛节,便欣然应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