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节 偷会

  记得第一次听闻皇帝要亲征,顾瑾之那时候刚刚怀孕。
  当时,她非常脆弱的抓住了朱仲钧的胳膊,希望他不要离开自己。而后,皇帝果然留了朱仲钧在朝,辅助太子监国。
  顾瑾之当时觉得很幸运。
  如今,朱仲钧又说他要出征,定是西北战事失利。
  皇帝没有打过仗,估计也没有卓越的领导才能。
  带兵打仗,是很考验能力的。
  十几万的大军,看似很显赫。想要组成一支钢铁般的人肉长城,却需要能力。
  打仗不是打群架,人多不代表就可以稳赢。
  以少胜多的例子,多不胜数。
  指挥一支军队,是非常难的。
  皇帝这次出征,他亲自指挥。
  如今战事失利,顾瑾之觉得是情理之中的。
  天生就会带兵的,那是军神,几百年难得出一位。而其他优秀的军事家,都要靠经验。没有身经百战的经验,就想带好一支军队,甚至打赢敌人,是痴人说梦。
  皇帝生在宫廷,他亲征的确鼓舞士气。可是他的亲征,也给真正有能力指挥军队的人带来了掣肘。
  “西边战事有些失利……”朱仲钧见顾瑾之不说话,跟她解释起来,“密报到京,说皇帝生了重病,已经不能上马,需要回京静养。临时换主帅,对士气影响更大。这场战事,不会有胜利了。兵部的侍郎出任主帅。太后和太子让我同行。主要是保护皇帝,把他安全接回来。”
  他故意说得比较简单,希望顾瑾之能放心。
  顾瑾之怎么会放心呢。
  她心里有一个念头,总是扑闪不定。
  “你说,皇帝是不是死了?”她问朱仲钧。
  朱仲钧眉梢微跳,心情极为复杂。
  “没有。”朱仲钧道,“太后有亲信在军中。她不信任太子,私下里跟我说,皇帝就是生病。她让我带个能力卓越的大夫过去,我想了想。我想带着秦申四过去。”
  顾瑾之慢慢透出一口气。
  皇帝没死就好。
  现在。他还不能死。
  “你也没有上过战场,万事要小心。”顾瑾之道。
  她知道,躲不过了。
  于是,她不再说晦气的话。只是叮嘱朱仲钧。
  朱仲钧就吻了吻她的鬓角。
  夜。突然变凉。那琼华也似层青霜,覆盖在身上。
  顾瑾之往朱仲钧怀里缩了缩。
  肚子里的孩子不知怎么,不安分踢了她几脚。好似在她挽留朱仲钧。顾瑾之转念又为自己这想法汗颜。
  还在肚子里的孩子懂什么。
  “什么时候走?”她问朱仲钧。
  “还要准备,一个月左右。”朱仲钧道。事情紧急,调军也不能等太久。
  行军需要准备,不是说走就能走的。这次说是去接皇帝,可是不能对天下人言,只能说增援西征,自然要再调兵。
  而将来接皇帝回来,也只需说西边战事大胜,皇帝担心天下苍生和国事,提前回京,剩下的将士在收拾残局,不日凯旋。
  顾瑾之点点头,道:“要是这孩子能在你去西北之前出生就好了。”
  朱仲钧则笑,道:“我接皇帝,他是重病,肯定会快马加鞭回京的。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
  顾瑾之沉默。
  烟火已经放尽,天地间寂静下来,唯有那笛声,呜呜咽咽,似谁的低泣。顾瑾之的心情一落千丈。
  太子是中秋节早上接到了西北的密报,说皇帝病重,需要立马回京,又让派人去增援西征。
  拿到这密报的时候,太子忍不住想:他的父皇,到底是重病,还是已经死了?
  若是他死了……
  太子心里发疼、发紧。
  他是想早点坐上皇位,却未曾有灭绝人伦的念头。他对他的父皇,是又敬畏又崇爱。
  他不想父皇死在外头,那么辛苦。
  于是,他立马召集朱仲钧和内阁首辅和几位阁老商议对策。
  大家都说,事情宜早不宜迟,应该立马派兵增援西征,也要派人去接皇帝,让皇帝平安回京。
  谁去接皇帝?
  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顾延韬看了眼朱仲钧。
  几位阁老也看着朱仲钧。
  无疑,朱仲钧是最好的人选了。
  太子是不太放心朱仲钧的,他比较信任他的老师袁裕业。可仔细一想,西北太危险了,总不能派袁裕业去身犯险境。
  将来治理国家,他还是需要袁裕业的。
  还是朱仲钧最合适。
  太子也同意了,就定了朱仲钧。
  朝事忙完了,朱仲钧去了仁寿宫看太后,太子则回了趟东宫。
  他需要梳洗更衣,带着他的妻妾,进宫去陪太后和皇后过节。不管发生了什么大事,表面上的平静还是要维持的。
  回到东宫,他到了太子妃那边。
  太子妃李氏忙迎上他,服侍他宽衣,换了件家常的便服,又亲手替他梳头。
  李氏梳头的手艺,比任何宫人都好。
  她双手翻飞,很快就替太子拢好了发髻。
  等她梳完,太子抓住了她的手,拿在眼前看了又看。
  李氏十指纤细修长、白皙莹润。指尖的指甲没有涂蔻丹,修剪得短短的,整齐干净,不似其他妃子那么长的指甲。
  因为她时常要替太子梳头,不便留指甲。
  “你的手真好看。”太子赞道,然后突然问道,“你可想留着指甲?像陈良娣那样……”
  陈良娣有一手非常好看的指甲,长长的、亮亮的。养了好多年,已经足足有两寸长。
  太子也很爱陈良娣那些指甲。
  主要是陈良娣也不爱装饰指甲,仅仅是干干爽爽的,修长透明如玉,太子看着就喜欢。
  他喜欢简单又美丽的东西。
  这大概跟他的性格有关。
  他这个人,说到底仍是向往简单。
  太子妃笑,道:“臣妾指甲脆,一长就易折断。再说,养那么长的指甲,凡事都要有极好的耐心。陈良娣最是耐心上佳。臣妾却是急躁脾气。养不得的。”
  她一句也不提自己不能养指甲是为了给太子梳头。
  太子心里更是感动。
  他知道太子妃的心意。
  因为太子妃并非一个急躁的人。
  比起沉稳,这东宫没人比得过太子妃的。
  “也好。”太子笑道,“陈良娣的手指短,留着指甲才好看。你的手指修长。又白。不需要指甲装点。”
  太子妃道是。
  她态度没有半点起伏。
  太子便在心里想。自己是不是说了些无关紧要的废话?
  想到这里,他心里微讪,不再说什么了。
  天色渐晚。太子便领着太子妃、两位偏妃和陈良娣,到仁寿宫,陪着太后过中秋节。
  谭皇后也来了。她浓妆盛扮,又是夜色昏暗,看上去气色还不错。看到太子,她也雍容微笑。
  但是太子看她不顺眼。
  不顺眼归不顺眼,礼数还是要有的。太子上前,跟谭皇后行礼,问候道:“母后今日凤体还好?”
  “本宫很好,劳太子记挂。”谭皇后道。
  她一开口,声音便有点虚浮,露出了她的怯弱。她的身体并不好。
  朱仲钧也在。
  太后让朱仲钧陪着。
  朱仲钧一直挨着太后坐。
  中秋原本也有猜灯谜的,太后却兴致阑珊。中秋晚宴,不过是一个时辰就散了,太后戏也懒得听。
  她现在满心都担忧皇帝,做戏不下去了。
  她也不在乎宫里人怎么猜测。
  散了之后,朱仲钧依旧留在仁寿宫,陪着太后说话,很晚才回来。
  他们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什么,太子也不方便往前凑。有些话,皇太后能对朱仲钧讲,却不愿意告诉太子,太子早已看透了。
  太子则带着太子妃等人,回了东宫。
  他还有些奏牒没有批完,就对太子妃道:“你先歇了,吾还有朝事。若是回来晚了,就歇在孙氏那边。”
  孙氏是他的偏妃之一。
  她是太子妃的亲信。
  有时候太子处理政务忙,晚了又怕打搅太子妃睡觉,就歇在其他妃子那边。
  他这是关心太子妃。
  可是仔细一想,除了对太子妃,其他妃子那边,他很少这样顾忌,哪怕是那么疼爱的陈良娣。
  和太子妃,他始终相敬如宾。
  太子妃道是:“您也早些歇了…..”
  太子点点头,就去了外书房。
  外书房有他的亲信侍卫守卫,看到太子过来,那侍卫上前几步,小声道:“殿下,有客人来访……”
  已经很晚了。
  太子蹙眉道:“让明日再来。”
  他都不问是谁。
  侍卫为难,道:“已经进来了,太子爷。”
  “是谁?”太子问,声音有点厉。
  是谁这么大胆,直接创东宫。
  侍卫推开书房的门,让太子进去看。
  太子满腹狐疑,往书房里走。
  绕过一架两人高的什锦隔子,一个高大结实的背影正对着窗口,手里拿了本太子批阅过的奏牒看着。
  一袭盔甲,在月色发出如芒清辉。
  “舅舅!”太子有点惊讶意外,也有点高兴。
  是谭宥,他生母的胞兄,他的亲舅舅。
  太子有点反感谭家。他不喜欢谭家那个老侯爷,也不喜欢他的外祖父、外祖母,还有宫里的姨母谭皇后。
  但是他对谭宥有好感。
  太子追慕强者。
  谭宥是京师第一高手,誉满天下。太子曾经也不服气,派人跟他比武。谭宥从来不推辞,只是把太子找来的那些所谓的顶级高手,都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太子就为这个大舅舅折服了。
  三年前,他被调往陕西大营驻守。
  好多年都不曾回京,却常常暗地里给太子写密信,两人关系很密切。
  推荐基友的一本书,医生技术流。《医锦》,作者?烟青色。简介:陈悠怎么也没想到还能带着空间药田穿越!这一清二白还半毁的空间叫她怎么养活两个包子妹妹?渣爹渣娘也忒狠了!算了,医药知识在手,还怕闯不出一片天?毁掉的空间慢慢收拾,山前总有路,乐观才第一!
  老作者了,书品又保证。(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