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特使
彼得堡,正式名称是圣彼得堡,它不仅被彼得视同拱壁并引以为自豪,而且也是俄罗斯帝国最伟大的沙皇彼得一世君权的象征和改革时代的标志。此时这座从建成之后,即象征着俄罗斯帝国的城市,在波罗的海吹来暖流和北冰洋吹来的寒流相撞下,完全被一片白雾所笼罩着。
而与雾相同的是,这座城市的氛围显得有些古怪,圣彼得堡石板铺成的道路上,不时回响着哥萨克骑兵的马蹄声,从顿河两岸调来的哥萨克们,背着莫辛纳干龙骑兵步枪,腰间别着恰西克骑兵刀,在大街上巡逻着,帝国暗探局的暗探们在工厂、酒吧甚至救济所里的探听着各种风吹草动。
在明石元二郎的策划下和财力物力的支援下,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反战运动已经兴起。学生们高呼“日本万岁”的口号,在街上游行,抵制政府开展的“忠诚”运动,反对从军与购买公债。
俄历新年前旅顺的陷落在俄国引起了空前猛烈的轩然大波,战争的失败进一步煽起了不满的火焰,40天前,1月22日清晨,在沙皇暗探局干部加邦牧师的带领下,15万圣彼得堡的工人、妇女、儿童和老人来到冬宫广场请愿。
戈邦神甫身穿法衣,手持十字架,率领着人们,依如惯例,他们穿着最好的衣服,举着圣像和尼古拉二世的画像,口中吟着赞美诗,请求沙皇“小爸爸”接受他们的请愿书,但是在几天前沙皇已经和妻儿搬到了郊外的皇村行营,游行队伍面对的只是一座空荡荡的宫殿,冬宫卫队看到痛进广场的人群后,十分惊恐,命令他们散开。
卫队先向天空两次呜枪示警,但是排在游行队伍前面的人由于后面的人潮推搡根本无法止步,于是士兵便向继续前进的人群开枪,随后赶到的哥萨克骑兵用马刀驱散了人群。
这个流血的星期天,300多人被打死、踩死,1000多人受伤,为抗议这场屠杀,在许多城市发生了一系列罢工、游行,除了罢工和示威游行之外,在芬兰、波兰、高加索等地,在日本的金钱和武器的支援下,还爆发的民族起义,俄国乡间的无数庄园被焚毁,工厂罢工、铁路停运,圣彼得堡、莫斯科等许多城市里第一次出现了苏维埃,夺取了地方政权。
此时的俄国正处于毁灭的边缘,数百次起义已经让俄国变得的虚弱无比,尽管忠诚的哥萨克骑兵们和绝大多数部队依然严格的执行着命令,但空气中的气氛却使得任何人都能感觉到圣彼得堡的紧张。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搭乘着的欧洲铁路水路联运快速交通的系统张浩来到了俄罗斯,过去的几个,张浩或许是全中国最忙碌的商人和外交官,他和他的下属们即要帮助产业公司和国内的企业,以最优惠的价格定购机器,同时还要作为执政府,嗯现在的中华帝国皇帝陛下的特使,在欧洲各国游走于各国的政商两界,一年前,张浩这个名字,在欧洲绝大多数人都不曾了解,而现在,几乎整个欧洲都知道,“皇帝特使”的大名。
这么一个有着特使、商人两重身份的人来到圣彼得堡后,同样受到俄罗斯工商界的欢迎,或许俄国不能像其它欧洲国家一样,向中国出口成品机械、装甲钢板、蒸汽轮机、化工制品和专利技术,但俄罗斯依然有一些的特色商品。
更何况高调来俄的张浩还称些行“着重商业”,2月底到达俄国的他,先是考察俄国的工厂,随后又同俄国工商界签定了的50万吨小麦的远期供应合同,顺便还推销着中国的茶叶、丝绸等传统商品,总之,就像他对外界说的那样,他来俄国是为了“维持友邦关系,促进两国商贸”。
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来俄罗斯是另有所图,当秘密无法掩盖时,那就用光明正大去掩盖不愿透露的消息,对于张浩来说,这是他所相信的一个原则。
“维特主席暂时无暇接见贵使”
维特的派来的信使转达消息,使得倔强而且从不放弃的张浩也感到有些灰心丧气,在饭店的房间里默默地沉思着,此次来俄拜访维特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尼古拉二世很容易受到的身边大臣的影响。
至于那位沙皇陛下,张浩并不奢望他的接见,更何况,从1905年的1月19日起,他就再也不敢在自己的京城里露面了:那天冬宫前的的涅瓦河畔举行的耶稣受礼节检阅时,对岸的彼得保罗要塞的没有发射礼炮,而是让一颗真正的榴弹从沙皇的身边飞了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想见那位沙皇根本就是幻想,更何况,在他们的眼中,无论是满清或是中国,都是日本“未签约”的盟友。
他来到大街上,街道上笼罩着浓浓的雾气,作为一个东方人,行走在圣彼得堡的街道上,他总感到好象背后有人在跟踪着自己,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沙皇,反对俄罗斯,更多的俄罗斯人乐意“追踪”他这个可能的“日本间谍”。
他想跟就让他跟吧
要紧的是怎么才能让维特接见自己……,一面思考,一面信步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一家酒巴间,他推门而入。
不一会儿,就在他手拿酒杯冥思苦想的时候,有个男人安闲地坐到了他的旁边。仔细一看,这是一位蓄着颚须仪表堂堂的绅士模样的人。他面朝前方,低声地说。
“我是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主席的信使,老爷请我转告你,决不能使用那样鲁莽的方式见面,在这个城市里,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愿意看到我们之间的见面……”
沉默了一会儿,那个男人一面继续喝酒,一面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就在人们不注意的刹那间,悄悄地将一封信放到了张浩的膝上。
“明天上午十一点,在饭店门前停一辆带篷的马车,你不要说什么,径直地坐进去,我在车里等你,马车会带您去见老爷。”
话音刚落,他便离开了。
这是……这一幕完全出乎了张浩的想象,他知道在圣彼得堡有数以百计的日本间谍,那些日本间谍中的很多人,都盯着自己。自己这个有着特殊身份的“商人”来到圣彼得堡,想不引起他们的注意都很困难。
但是维特的小心谨慎,也确实出乎了张浩的想象,也许这种小心,并非只是那些拿着金日元或是为了本民族的利益为日本服务间谍引起了,也许还俄罗斯国内的因素,但在内心里他更希望是前者,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势必会影响到他在俄罗斯的任务。
第二天,3月9日,张浩完全按照约定的方式行动,走下马车,来到了圣彼得堡城郊距离皇村不远的一座乡间庄园内,就张浩所知,这里并不是维特的庄园。他被引到室内,而站在房间里的正是俄罗斯帝国大臣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这位用《中俄密约》上的一纸空文的军事援助,诱使李鸿章在密约上签字维特,正面带笑容用犀利的眼神打量着这位中国皇帝的特使和御用商人。
实际上从二十三年前,从张浩来到圣彼得堡后,维特就注意到这个在“最不恰当的时间”用“最不恰当的方式”来到俄罗斯帝国的“商人”,他为什么来,仅仅只是为了廉价的小麦吗?不他一定另有使命。
“特使阁下,非常抱歉,出于谨慎,我们之间的第一次会面,不得不用的这种方式”
维特是用德语说话,对于能用俄、德、法、英、瑞典和芬兰语交流的维特来说,他的亲德倾向使得他的德语几乎就像是俄语一般流利,他也知道,面前这位曾要德国留学的年青特使,也同样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正因如此,两人之间的谈话才不需要经过翻译。
在维特表示自己的歉意时,张浩微微一笑,不过他还是觉察到维特对自己称谓的不同,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这表明他认同了自己特使的身份。
“主席阁下,这就好比了一桌好菜上席时,难免总会有一些苍蝇寻着味飞了过来,盖上纱笼是必要的”
张浩的话换来了维特的笑声,他伸手请张浩坐了下来,从张浩的回答中,他已经读懂了对方的意思,此次他来圣彼得堡的确是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特使先生,你在俄罗斯远未能表现出在欧洲其它国家的慷慨啊”
维特的抱怨是指张浩同俄国工商界签定的合同,张浩笑了笑,如果不是为了掩护,或许他连那些小麦定单,他都不会下,即便对方已经认同了自己的身份,那就开门见山吧更何况国内的要求也非常明确,务必在十二日前,与俄国达成基本协议。
“主席阁下,此次本特使系替我国皇帝陛下,向贵国传达一个信息”
“哦?”
“中国帝国将用最坚决之行动悍卫中华帝国之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