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洪武元年

  马秀英非常清楚,自己的分内之事是什么,她从来都不会越权,但是,她也知道,陈大人和自己的夫君结为了兄弟,又把郭惠许给了陈风做老婆,那这也就算是一半的家事了,所以,马秀英想要知道,夫君究竟是怎么安排陈风兄弟的。
  马秀英和陈风兄弟的关系,也比较不错,尤其是和陈风的几个老婆,相处得很融洽。
  听到马秀英的问话,朱元璋说道:“我会封风弟为平江王,总领现在他的辖地,那里的一切,都还由他来掌管。”
  “那风兄弟同意了吗?”马秀英问道。
  皇上赐下臣物品,下臣还从未有听说过不同意的,但是,马秀英知道,这件事关系重大,会关系到朱氏天下的万年基业,因此,马秀英还是问了。
  “风弟一直不同意,只同意把平江和扬州两地给他做封地,不过,我已经意决,等到开国大典之时,便会昭告天下。”朱元璋说道。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马秀英终于放下心来,陈大人,一心辅佐自己的夫君,现在,这即将过年,都在前线督战,忠心可嘉啊!
  “夫人,有你在我身边,时刻提醒我,真乃我朱元璋之福啊。”朱元璋说道。
  虽然朱元璋娶了数个老婆,每一个都很漂亮,而马秀英本来就长得只是能看而已,而且,现在已经稍稍显老。但是,朱元璋对马秀英,却是非常尊敬和爱护的,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和这个老婆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当初自己曾经被郭子兴关起来的时候,是这个老婆,怀里捂着刚出锅的大饼去给自己送吃的,为了能让自己吃上热的烙饼,胸口都烫伤了。
  秀英提到了陈风的问题,这也是个大问题,但是现在,必须要如此处理,风弟,也是自己在反抗鞑子的斗争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朋友。
  “夫君,你登基用的龙袍,我今日回去就能做好了,晚上的时候,你先试穿一下吧。”马秀英说道。
  “秀英,你辛苦了。”朱元璋说道,说完,兴致又上来了:“秀英,我带你去看看大殿,那里,也是风兄弟帮忙修建的,非常壮观。”
  看到朱元璋如此兴致勃勃,马秀英也不再扫他的兴,跟着朱元璋,一起向前面的大殿走去。
  走了几步,朱元璋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说道:“现在,朝廷即将建立,六部之中,尚缺许多人手,秀英,你虽然没有了父母,但是,还有宗族,我派人去寻访他们,找来给他们官做,也好让马家光宗耀祖,你看怎么样?”
  “夫君,此事万万不可。”马秀英立刻说道:“爵禄应以待贤,不应私给外家,请夫君慎惜名器,勿徇私恩。”
  听到马秀英的话,朱元璋脑子里又想起了上次去徐州,要给陈守道官职,陈风也拒绝了,高风亮节啊。
  有了这两人为例,以后,看谁还敢徇私任用自家之人!
  朱元璋对他即将要治理的整个国家,顿时信心十足。
  头顶上,太阳高照,正值晌午,整个明朝,即将如日中天,朝气蓬勃!
  至正十六年的新年,终于来到了。
  不过,在后世的所有历法中,至正这个年号,到这里戛然而止,新的年号即将载入史册,洪武元年!
  周围是大圆柱子,圆柱子之间,是大块的透明的玻璃,阳光柔和地通过玻璃,将大殿内照得敞亮,也很暖和。
  大殿之上,两边群臣静静地排列着,每人穿着新制的官服,戴着官帽,手拿簪祜,感受着温暖的阳光。
  “皇上驾到。”一个尖尖的声音高叫着。
  随着这个声音,从大殿的后面,一个人,慢慢地,一步步,稳健地走了上来。
  朱元璋心中兴奋,脸上非常庄重。
  终于,走到了大殿的最前面,那里,还在散发着檀香味的椅子,上面,巨龙飞舞。
  朱元璋一转身,用手抬着裤脚,坐了上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下面的群臣,立刻跪倒在地,向着上面的朱元璋喊道,声音洪亮,透过了大殿,传得很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外面的声音更大,那是守护宫城的禁卫军发出的喊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这个声音,整个应天,都在震撼之中,这次,是全城的守军,都是高喊。
  声浪渐渐平息,朱元璋望着跪倒在地上的众臣,说道:“各位爱卿请起!”
  “谢皇上!”众人站了起来。
  多少年了,终于等到了别人喊自己一声吾皇万岁!这个时刻,朱元璋莫名地激动着。
  “启禀皇上。”下面左侧首的一人出列说道,正是李善长:“皇上,现在,北方鞑子即将被攻破,我大明国建立,乃是顺应天意,请皇上发国书,昭告天下,宣扬我大明之国。”
  “刘基,你来宣读吧。”朱元璋的声音,响彻在整个宫殿上。
  “是,微臣遵旨。”刘基在众臣之中,站了出来,走上前几步,接过太监递来的文书,打开,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方鞑子,入侵我汉人世界近百载,今我…”
  刘基一边宣读,李善长在一边,心里已经非常不满意了。
  刘基,只是中途才跟随皇上打天下的人而已,也没什么功劳,就是提了几条建议而已,这个人,皇上居然如此重视?
  刘基读了很长时间,前面,几乎就是对鞑子的讨伐檄文,到了后面,才开始提到官员任免。
  第一个说的,自然就是陈风,陈风为皇弟,封为平江王,下辖数地,封地之内的所有政事,全部自己处理。
  这都是已经提前商量妥当的了,下面的,才是重点。
  “李善长,为中书右丞相。”听到了刘基这话,李善长缕了缕自己的胡须,突然意识到什么,赶紧站出来,说道:“谢主隆恩,李善长将兢兢业业,辅佐皇上,治理大明!”
  “徐达,为中书左丞相。”
  李善长是文官,徐达是武将,而且,徐达是朱元璋手下最信得过的大将,所以,徐达能成为左丞相,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
  徐达还在前线带兵,所以,他就没有谢主隆恩了。
  这两个,都是正一品的大官,下面,只有一个是从一品的官职了,中书平章政事!
  这个官职,该是谁的呢?汤和?朱升?周德兴?李善长正在想着,就听到刘基接着读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政事。”
  读到这里,刘基的语音中有一丝颤抖,自己其实在皇上的手下,功劳不是很大,怎么封了自己这么大的官?
  但是,在这个时候,哪怕是有诸多疑问,刘基也只能暂时放下,像刚刚李善长那样,谢主隆恩。
  听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所有的人都是一愣,尤其是李善长,怎么会是刘基?
  朱元璋高高地坐着,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人的表情,甚至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内心的想法。
  尤其是,李善长的脸,明显地一哆嗦,赏心悦目啊。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得首先巩固好皇权,而巩固好自己的权力,最重要的,就是要会领导手下的这些大臣们。
  李善长,属于是自己的家乡人,像他这样,从自己老家过来的人很多,这一派的势力,如果太大的话,就会尾大不掉,所以,将刘基高高抬起来,正好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
  当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会让手下的大臣之间是平衡的,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
  宣读完毕,群臣再次谢皇上恩典。
  望着这些人,朱元璋说道:“今日,我大明国开国之日,各位爱卿,有何治理国家的良策?”
  “启禀皇上,微臣有些建议。”一旁的李善长首先出列。
  “丞相请讲。”朱元璋说道。
  “刚刚的宣读之中,我们依旧有很多职位空缺,现在,我们大明朝百废待兴,下面的官员,更有太多的空缺,所以,现在要紧的,是把这些空缺补上。”李善长说道:“但是,我们在任用官员的时候,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请皇上定夺,是否可以重新开始科举。”
  鞑子的时候,废除了科举,虽然有过几次的重新开考,但是,机会都很少。
  现在,李善长就提到了,对于官员来说,要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择,用人必须要有规矩。
  “丞相所言极是,各位爱卿,还有何良策?”朱元璋问道。
  群臣左右看看,没有再多说什么,现在,他们都默认了李善长就是他们的文官之首,有什么话,先和李善长商议了之后,再奏给皇上,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滑过,最后,又留在了刘基的身上。
  “刘基,你有何想法?”朱元璋问道。
  听到皇上相问,刘基站出列来,说道:“皇上,微臣觉得,我朝刚建,需要整顿纲纪,尽快制定我朝的历法,非常紧迫,尤其是,随着官员的上任,其中,未免会发生受贿徇私之事。如何惩处,我们需要有个法律的要求。”
  听到刘基这么说,朱元璋大喜:“对,刘爱卿所言,甚和朕意,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半个月内,起草出一份来,交给朕过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