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重返德军总部(六)
谁都知道波澜壮阔的1917年战事才刚刚开始。
欧战爆发之初,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的政治家们用最华丽的辞藻向民众允诺,允诺他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崇高的。难忘的岁月,理智被抛之脑后,年轻人怀着一腔热血,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一纸白色征兵令加入军队,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他们坚信战场之后是永久的和平,还有繁荣强大。
速战速决破产后,战争残酷的一面彻底暴露。泥泞的战壕,飞舞的弹片,奔走的老鼠,发霉的食物,鲜血脑浆和破碎的肢体周而复始的摧残着一代人的神经。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被现实无情地嘲弄,被政治欺骗了的一代,因为战争失落的一代人在纷飞的炮火中哭嚎,成长,凋零。
反思、厌战、反人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心灵极度空虚之后是各种思潮的风起云涌。欧洲正在经历深层次的震颤,暗中继续力量,氤氲足以荡涤一切的伟力。
时间刚过四月,谁都知道波澜壮阔的1917年战事才刚刚开始。
在中东,虽然索罗钦将军率领的亚沃士号战巡雄风依旧横行黑海,可依然改变不了土军在北高加索地区遭遇决定性的失利。
奥斯曼帝国最后的也是最精锐的两个集团军——第五和第八集团军在高加索南麓山区灰飞烟灭,俄军占领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大部分地区。英国一支小舰队深入波斯湾,于是阿拉伯起义爆发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大后方被彻底搅乱,让西亚病夫向总崩溃的深渊急速坠落。
事实上,调任巴勒斯坦集团军总司令的德国顾问利曼桑德斯少将很早之前就向土耳其高门发出警告,可是高门并没有重视桑德斯的报告。当高加索惨败的消息传来,土耳其三巨头追悔莫及。可惜即便请回利曼桑德斯少将,奥斯曼帝国也无力回天。
争夺民族生存空间的战争,奥斯曼帝国首先掉队。他们只能寄希望同盟国能够获得最终胜利。1917年4月的伊斯坦布尔愁云惨淡,安纳托尼亚的报纸用略点感伤的铅字寄托了土耳其人的绝望:
“别了,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强国梦。”
南欧战场。门得内哥罗兵败投降,国王尼古拉斯一世自杀以谢国人的场景并没有发生,仅有二十五万人口的门得内哥罗伙同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占领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全境,1916年乌斯帝卡岛海战后更是将战线推进至希腊北部,十万英法联军、十六万塞尔维亚残军,三十四万希腊陆军和不到一万人的阿尔巴尼亚游击队只能依托希腊这个最后的桥头堡浴血奋战。
巴尔干半岛形势彻底倒向同盟国,而协约国已经分不出兵力去支援“孤岛”上的盟友。这时候,外交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拉拢罗马利亚参战,英国和法国黑了心的政治家们一口气许诺半个保加利亚领土和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又抛出一亿美元援助的空头支票。罗马利亚人终于动心了。在距离胜利只差临门一脚的瞬间,罗马利亚动员23个师五十万陆军参战。
罗马利亚的参战对同盟国来说是灾难性的,它不仅宣告同盟国获取稳定石油供应的努力功亏一篑,还让战火烧到了奥匈帝国本土。
此刻,奥匈帝国主力被牵制在东线战场。对俄军追亡逐北,仅有二十万陆军在巴尔干半岛作战,在奥匈帝国与罗马利亚的边境线上甚至只有五个战斗力低下的预备役师。意大利陆军的主力被牵制在北非和热那亚地区,在巴尔干半岛仅部署有十万人,而且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那个经久不衰的关于意大利参战的笑话被证实,德国很有可能被迫分兵意大利以保护这个外强中干的盟友。在巴尔干半岛实际是保加利亚陆军在挑大梁。罗马利亚全国总动员后迅速兵分两路,一路支援在希腊北部作战的协约国部队,一路突破边境线偷袭奥匈帝国本土。
罗马利亚的参战和帝国本土遭受攻击的事实震惊了奥匈帝国哈布斯堡。老皇帝约瑟夫的健康因战事失利而迅速恶化,4月11日晚上,老皇帝如往常一般叮嘱侍臣在第二天凌晨叫自己起床,可是这一次,皇帝没能醒过来。
继承皇位的是老皇帝的侄孙卡尔大公,那是一个比罗曼洛夫王朝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霍亨索伦王朝的德皇威廉还要差劲的家伙,文不足以安邦武不足以定国,奥匈帝国形势斗转直下,匈牙利的政治家甚至直言不讳:
“实际上随着老皇帝的寿终正寝,哈布斯堡王朝也已经宣布了死亡。”
南欧战争形势风云变幻,在东线战场,罗曼洛夫王朝也出现危机。
“混乱的战场上,灰色牲口们穿着肮脏的褪色的军服,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沿着公路和铁路线走。灰布帽和少量钢盔下面未刮胡子的脸是憔悴的,由于这两个月的战斗、饥饿、恐怖和死亡威胁使得灰色牲口身体异常消瘦。他们食不果腹,疾病缠身,没有弹药,身后除了被打垮了的军队就是不断追击的德国人。枪炮声一直不曾停歇,灰色牲口们只能沉默着向北或者向东走,直到再也迈不开步子,被督战队就地枪决或者向德国人投降。
就在撤退的途中,怨气一再被积蓄,踏进白俄罗斯的那一瞬间,警察向圣彼得堡游行民众开枪的消息传来,士兵的愤怒和不满达到顶点。”
这是一位老布尔什维克的日记。吞下装在波兰口袋里的七十万俄军后,德军开始全线反攻。俄军只能后退再后退,直到西线危机和后勤困难让他们停下脚步。
损失一百三十万兵力的俄军勉强将战线稳定在立陶宛里加北部到白俄罗斯明斯克一线,这一次,他们丢掉了差不多半个波兰的领土。
波兰战役后,亲身经历战争的残酷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继续御驾亲征的勇气,他准备让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代替他指挥前线军队,自己则乘坐火车返回安全的圣彼得堡。不过波兰战役后的圣彼得堡未必安全。
开战两年以来,沙皇政府的大量征兵使得农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造成粮食短缺。地主和不法粮商又囤积居奇,最终酿成了可怕的大饥荒;巨额军费造成的财政赤字使经济崩溃、工业破产、失业激增;拉斯普京之死证明忠于沙皇的贵族阶层也对俄国现状忍无可忍,甚至有部分激进的保守党派主张应该采取恐怖手段除掉皇后。迫使沙皇退出战争进行改革。
腐败、剥削和军事上的失利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这个暮气沉沉的帝国。内部矛盾被迅速激化,1848年革命时号称欧洲压路机的双头鹰处于随时崩溃的边缘。
4月21日,沙皇的专列刚刚驶离前线,圣彼得堡就爆发了罢工和粮食**,沙皇专列被堵在铁路线一处无名站台里动弹不得。面对要求面包、和平和民主的圣彼得堡市民和工人,沙皇政府出动大量军警,用子弹和枪托驱散了游行人群。得知国家杜马议员也出现在游行队伍之中,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解散国家杜马,结果促成了国家杜马内部的资产阶级政党、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的联合,引发规模更大的游行和骚乱。
圣彼得堡军警无法制止骚乱蔓延。派往圣彼得堡镇压骚乱的军队同情圣彼得堡工人和市民,他们拒绝听从沙皇的任何命令,不少士兵直接脱下军服,拿起步枪加入游行队伍中。局势已经不受控制,当军警向游行民众开枪的消息传到前线。俄军士气跌落至谷底,许多阵地都发生小规模兵变,沙皇终于意识到它的王座岌岌可危。
“同志们,这是工人的胜利,也是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4月中旬,俄军前线惨败的消息传来。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秘密返回圣彼得堡,领导罢工运动。4月25日,沙皇秘密警察逮捕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十数位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圣彼得堡民怨沸腾。列宁认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在维堡区一家废弃的旧工厂车间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召开会议,决议发起4月26日的总罢工,改为武装起义。
4月26日,工人们和不少同情工人的军人行动起来,他们攻占军火库,夺取枪支弹药,在街头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一夜混战之后,数万圣彼得堡驻军、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附近的军队也加入起义队伍,革命力量一举攻占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又在圣彼得堡建立了世界上建立了工人政权,也就是传说中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军队镇压,可是无人听从他的号令,于是大势已去的尼古拉二世不得不宣布退位,让位于弟弟米哈依尔大公。米哈依尔大公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于是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历史总是这么无情,因为它由胜利者书写。圣彼得堡,起义工人在认真清理战斗的痕迹:效忠沙皇的军警和士兵的尸体被拖走,旧军人和政客被就地枪决,道路上的血迹和浮尘被清扫,叱咤风云的双头鹰旗帜被摘除。温暖的四月,一个时代的印迹就这么轻易地刻意地消失了,民主被建立,和平即将到来,一切不好的东西都随着尼古拉二世的退位随风而去,可事实……只有天知道。
4月的最后一天,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簇拥下来到东宫门前,对他的拥护者发出本世纪最强音之一:
“推翻旧的王朝并不意味着革命的结束,伟大的布尔什维克们,现在还不到停下脚步的时候,对俄国人民负有责任的我们必须扩大并捍卫我们的事业,因此我们要在俄国每一块土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我们要向全世界输出革命!”
列宁说这番话的时候,他那深邃的目光已经跳过深入俄国国境线的德奥联军,聚焦在动荡不安的德国本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