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一品李墨

  他立刻在题跋和落款上寻找着,宣和内府收藏格式的一系列钤印,“御书“朱文葫芦印是宋徽宗赵佶的赏鉴章还有宣和内府的题跋,还有明显的宣和装形制,这些特征无一不说明这幅观音像就是那位画圣的真迹。
  画圣吴道子,名道玄,阳翟人。开元年间宫廷御用画师。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 ,有疏体之称。
  “老爷子,这可是一副古画啊!应该值个十几万了。这样吧,这幅画还有那箱子墨,我总共给您二十五万。您看行吗?”萧遥倒也不是刻意压价,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听他的意思,子女也不是很孝顺,给他钱多了反而会闹出矛盾来。
  “这……这是古画?”钱老爷子想了想人家也没必要骗他,这小伙子人挺好的,没有欺负他不懂刻意压价。这幅画和一箱子墨还多给了五万块钱,“要是你觉得值,那就行。这下也能解决房子问题了。”
  “房子的事情,您也别急,这钱还是先留着。以后万一有用呢?这房子拆迁补偿的事情就让小俊去处理。”萧遥对老人叮嘱了一声。有转头对蒋俊安排了个任务给他。
  “小俊,老爷子这拆迁补偿的事情,你回去和你爸说说,让他好好查查。我估计是下面有人在捣鬼。这种事情可是损害我们的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里的形象的。你爸不会不管的。”
  “好的!我回去就跟他说说,还反了他们了。欺负老实人可不行。”蒋俊气呼呼地说道。
  随后萧遥又带着老人去了趟银行办理好了转账的事情之后这也算银货两清了。等把老人送回了家之后,萧遥迫不及待的带这楚妤和蒋俊到市委招待所开了个房间。进了房间之后,他立刻把房门锁好。
  楚妤和蒋俊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就这么盯着他看。只见他小心的把那一箱子墨放在桌上,然后找了条干净的毛巾将那些古墨一块块地取了出来。等把所有的墨都清理干净了之后,他摸索这查探这这个箱子的奥妙。
  他在那箱子底部的一个角落敲了敲。
  “咚咚!”
  还有暗格?楚妤和蒋俊对视了一眼,刚刚那空洞的声音他们都听到了。
  “这里面是空的?”蒋俊忍不住问道。
  “应该有个暗格,刚刚我就发现了内外的尺寸好像有点不对。”萧遥把自己发现暗格的理由说了出来,这样也能免得让他怀疑。
  “笃笃!咚咚!”萧遥在箱子底部的各个位置都敲了敲。最后确定的暗格的位置。
  “这箱子外边的底是平的。可是箱子内部的底带了点倾斜角。这个箱盖微微拱起,开箱的时候,箱盖挂在后边,这样就有了种视觉错觉。让人觉得这箱子很正常。如果我不是看得仔细,也许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个暗格。”
  他又拿了条干净毛巾,打湿之后拧干,轻轻地擦着箱子底部,不一会儿,一条缝出现了。果然是搞了层蜡油,加上这些灰,年月一长,这缝也就发现不了了。
  当这条缝隙被撬开之后,一个褐黄色绸布包裹着的小方块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打开绸布之后,一块长方形,通体漆黑的墨锭露出了千年的真容。墨锭的一面,上端是两条描金的蟠龙,张牙舞爪,气势非凡。在两条龙的中间,是御墨两个漆金文字,彰显华贵之气。
  在龙尾的下边,是一方漆红色篆字钤印。也许是年代久了,钤印已经模糊不清。而墨锭另一边,铭刻着一行楷书“显德六年,夏,圭。”
  “这显德是年号吧,哪朝的?”蒋俊问了句。
  “显德,后周太祖世宗恭帝三朝的年号。自后周太祖郭威起这显德年号共用了七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才改元建隆。”
  “后周的?这块墨比宋朝还早?”蒋俊惊道。
  “确切的说这块墨出自南唐。李后主你知道吧?这就是他的宫廷御墨。”萧遥对蒋俊解释道。
  “南唐的?那这墨上怎么用后周的年号呢?不会是赝品吧?”蒋俊有些迟疑地问道。
  “这段历史史书上有,你可以去查一下。早在显德五年的时候,南唐就被后周打得俯首称臣,尽献江北之地,以求划江为界。当时在位的还不是后主李煜,而是他父亲李璟。战败后,要称臣去年号,还迁都到了洪州。”萧遥详细的对蒋俊普及了一下这段历史。
  “显德六年的时候,南唐已经没年号了,必须用北周年号。后来宋太祖夺位,改元建隆,南唐也要用建隆的年号。史书上称为什么称李煜为后主,这是因为按照皇统来说他从没有登基为帝,从他老子开始,就是北周的臣子了。后来他又向北宋称臣,自然还是没权利称帝。”
  “其实这墨已经有了僭越了,他不但用了金色盘龙还用上了御墨字样。这本来就是犯忌讳的事情。而且你们看这块墨上没有漆衣断纹从外表看坚如玉,纹如犀,色如漆倒是符合在乾隆年间封其为天下一品的时候对它的描述的。”萧遥有些情绪激动地说道。
  “李墨?是说李煜用的墨吗?真的这么稀有吗?”楚妤在一旁提出了一个疑问。
  “不是,这种墨叫李廷珪墨。”萧遥笑着说道。
  “我国制墨用墨的历史很悠久,估计有四五千年了。最早的墨就是天然石墨,那种墨书写不便易脱色。最早的人工制墨应该是在西周。但真正的制墨史则始于汉代。到唐时制墨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在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奚鼐,是当时的制墨名家。他制作的易水墨,天下闻名。”
  “后来到了唐末,由于战乱奚家举家迁至歙州。他家出了个名叫奚廷珪,发明了一种新墨。这种墨胶不变质、墨不变形,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工艺上堪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当时歙州属于南唐,而这种墨也进贡到了南唐宫廷,得到了后主李煜的赞赏,下旨赐奚家国姓。于是这奚廷珪就改姓了李,叫李廷珪了,他的墨,从此被称为李廷珪墨,也叫李墨。后来歙州更名徽州。这李廷珪,就被后世誉为徽墨的始祖。”
  “这个我知道,据说李墨坚硬如石,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甚至于可以当刀来使,削木裁纸。”蒋俊想到了他看过的一篇文章就提到过着李墨。
  “是啊!据传说李廷珪制墨,用料考究,要松烟、珍珠、玉屑、龙脑,配以生漆、鹿角胶、犀角、麝香等,捣上十万次后,方才成型。史载,南唐名臣徐铉,幼年时,得了一块李墨后与其弟一同读书使用,每天研墨写五千字,整整用了十年之久。如果这块真是李墨的确是可以用来削木裁纸的”
  萧遥的话让楚妤有些纳闷,随后问道:“你是说这块墨,你也无法确认是真的还是假的?”
  “实话说真的很难说啊!真正的李廷珪墨,存世只有台北故宫有唯一的一块,由此可知这东西有多么珍贵了。当时奚家迁到歙州,那里漫山遍野的黄山老松,是制墨上好的材料。可是上千年的砍伐下来还有多少能留存下来。”
  “李廷珪之后,又历百年,黄山老松几乎已经绝迹。材料的缺失必然导致制墨的工艺的改变。而且李氏子孙,无人继承祖业。从此,李墨失传,越用越少,所以才会那么珍贵。早在北宋年间,就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说法。可见李廷珪墨的稀罕珍贵。”萧遥正是因为这个而纠结疑惑。
  这东西全世界仅存一块,可现在又冒出一块,萧遥就怀疑,会不会是某个制墨名家仿造的李廷珪墨。名家仿古造假,那也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后仿的反而比真的还值钱。张大千仿石涛的画就是如此。
  “这个东西我得带回去让我老师看看,反正我现在是没办法断定的。”萧遥摇了摇头,也许岑仲良也不一定能可以确认,恒老也许可以,他随后又对蒋俊说道,“小俊,今天的事可要多谢你了。这箱子古墨就给你吧,我有这一块也就够了!”
  “这……这可不行!我爸知道这箱子墨是二十万买的,如果我拿了他得打断我的腿。”蒋俊极力地推辞道。
  “是啊!萧遥,这一箱子古墨你都送给小俊的确不合适。”楚妤心想,这个虽然涉及不到贿赂的问题,但是日后如果有人追着这个不放,对蒋正源来说就是个问题。
  萧遥细细想了想之后说道:“这样吧,这箱子里的古墨,我按照年代和品种挑一套,每样一件。就给小俊收藏了,这些墨单件都不算什么精品,价值也没那么高,不过成套的话就比较可贵了。”
  蒋俊听到萧遥这么说,想了想也就答应了,这一箱子墨今天可是在他心里勾引了他好久,如今能得一套也算了了个心愿的。
  萧遥等蒋俊走了之后,神秘地对楚妤说道:“其实今天除了这李墨之外,还得了一件宝贝呢?”
  “你是说那副画?”楚妤假装生气地说道,“你不是说那是一幅古画吗?那当然算宝贝咯!”
  “这可不是普通的古画!”萧遥对她眨了眨眼睛,“你猜猜这幅画是谁画的?”
  “谁画的?历史上这么多画家我又怎么能猜到!快说!不说的话我也不想听了!”楚妤生气地捶了他一拳。
  “画圣吴道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