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不能没电

  人多力量大,但是有时候这句话也不一定对,因为秤砣虽小压千斤。意见表达还得看是谁提出的,什么环境。比如在楚国和晋国的尴尬对峙中,虞邱和孙叔敖这样顶尖人物的意见在楚成王心里重若千斤,所以楚成王能够力排众议,坚定撤退。
  入夜,伍参在楚成王大帐外徘徊甚久。
  就算自己的建议被令尹孙叔敖和元帅虞邱否定,伍参还是坚信自己的意见对于楚军是最好的选择。
  终于,伍参求见楚成王,无论如何,他要为楚国争取走出怪圈而努力。
  楚成王见到伍参并不惊讶,今天的会议中,伍参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确的。可是伍参一见到楚成王就开门见山的问道,“主公准备放弃郑国吗?放弃我们浴血奋战多日、牺牲无数将士性命打下来的郑国?”
  这问句如此犀利,楚成王不由得凝重起来,他正色回答道,“寡人不会放弃郑国,就是因为和晋军一战未必获胜才下令撤退的。”
  伍参激动的再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如果楚军这次撤退,那么晋军来到郑国,正好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那时候郑国还不是会回到晋国麾下?那我们楚国白白扮了恶人,反而成就了晋国!
  楚成王也为难了,他不是不知道晋国这次来,就算不战也能卖老大一个人情。这都要怪该死的郑国,墙头草不是这么当的,谁来你跟着谁跑啊!可是楚成王担心一旦和晋国进入大规模会战,楚国已经输不起了。
  城濮之战已经和钉子一样将楚国钉在了失败者的位置上,假如再失败一次,楚国将再也没有和晋国争雄的勇气和机会。
  如果,没有如果。
  因为我们楚国输不起!
  可是伍参坚持为楚成王分析晋军统帅,他认为荀林父虽然名义上是晋军统帅,但是他还没能在晋军中建立自己的威望;而副将先谷是晋国著名的官二代,先谷是先轸的孙子、先且居的儿子,素来刚愎自用。他做副将,只怕主将不会舒服。其他晋军之内赵氏、栾氏之将,那都是家族利益的代表,他们的家族都经过了几代人的积累,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所以荀林父大将军,一个命令传下去,还不知道离开大帐能走多远呢!
  如此复杂的人事架构,晋军从领导阶层就已经犬牙交错,如何能打胜仗?
  楚成王的表情在逐渐变化,他知道晋军实力非凡,但是他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晋军。看来伍参所言不虚,仔细分析研究,晋军也不是不可战胜之师。
  伍参最后说明一点,晋军派出的是大将荀林父,您作为一国之主如果回避晋军,那日后别人会怎么看待您?周天子将怎么看待您?诸侯将怎么看待您?一国之主回避一个将军,您还怎么在天下混呐!
  这句话可真捅到楚成王肺管子上了。计算机就怕没电源,没了电您再强大的功能也只能奄奄一息。要征服天下的人,可以被打败,但是不能让人耻笑。好比唐僧被妖魔抓走,即便知道也许是被吃了,孙悟空也不能哭,这一哭便泄了气。
  楚成王丢不起这人。
  楚成王当即命人通报令尹孙叔敖,楚军开拔至管城,等待晋军,以备一战!
  再说晋国得知楚成王亲自率领楚军讨伐郑国的消息,也组织了高规格反侵略军队,中军元帅荀林父,副将先谷;上军元帅士会,副将郤克;下军元帅赵朔,副将栾书。其他还有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上军大夫巩朔、韩穿,下军大夫荀首、赵同,司马韩厥,部将魏錡、赵旃、荀罃、逢伯、鲍癸等将军。
  果然被伍参说中了,人多未必势重,将多反而分心。
  这样庞大的将领,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统帅只能是一盘散沙。可惜荀林父正是这样的领导。
  晋军兵车六百乘,夏天六月从绛城出发,等到了黄河口,晋军已经知道郑国降楚,楚军撤退的消息了。
  消防车是来救火的,火都灭了,东西都烧光了,消防队何去何从?
  荀林父召开军中会议,商议对策。
  士会发表意见,我们晋军出军是为了救援郑国,现在郑国都已经投降了楚国,楚军都撤退了,咱们白留在这里有什么用?就算攻打楚国也师出无名,不如撤退。
  荀林父同意了士会的意见,准备撤兵。可是忽然有人高声反对,我们晋国能够为诸侯霸主,就是因为能够扶危济困。现在看着郑国有危难我们反而不管,岂不是眼看着人心散落?不如攻打楚国,那时候郑国一定还是回到我们晋国这边。如果就此撤兵,郑国以后就是我们的敌人了。
  荀林父仔细一看,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小将先谷。荀林父暗想年轻人到底思虑不周全,他劝先谷别冲动,楚成王率领楚军精锐出动
  ,如果不能战胜,晋军岂不是白白失误?
  没想到先谷一听这话立马脸红脖子粗的叫骂,难道我们晋国都是胆小鬼吗?楚成王有什么好怕的,没在沙场较量一番,我们就是不服!
  荀林父根本没反应过来,这先谷怎么这么火气大?敢情是个火药捻子,一点就着?
  先谷也不和荀林父废话,直接怒气冲冲走出大帐,正好碰到赵同和赵括兄弟,先谷说没想到元帅如此胆小!我可不受这窝囊气,我领兵去战楚军了!
  赵同和赵括兄弟也觉得先谷说得对,三个人也没禀告元帅,直接率领本部兵马渡过黄河,早有人报知司马韩厥。
  来的都是爷,都不是一般战士,能自作主张渡河作战,相当有战斗积极性啊!
  韩厥直接找到元帅荀林父说明先谷擅自出兵的事情,同时韩厥也从法律角度为荀林父说明,先谷擅自出战,如果遇到楚军必败无疑。那先谷会有自己的责任,可是作为最高统帅,元帅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这话说完,荀林父冷汗淋漓,好你个先谷,你小子做英雄,连累我要蒙受军法!荀林父知道韩厥足智多谋,急忙询问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没有?当然,荀林父不是担心先谷,是害怕自己要承担兵败的责任。
  韩厥认为,既然先谷和赵同、赵括已经渡河作战,为了确保无虞,现在只能大军一起进发渡河,协同作战,避免失败。
  当年赵穿擅自出战,赵盾也是这样处理的。这时候说不上谁对谁错,从大局出发,只能如此。
  荀林父急命三军同时渡河,在敖山和鄗山之间安营扎寨。先谷得知这个消息,反而非常开心,觉得元帅一定不会不管我们的!
  看来先谷不是装傻,是真傻。作为一名军人,擅自出战和当逃兵一样可耻,责任一样重大。
  其实晋国和楚国一样,想争雄,但是也害怕失败,加上一个摇摆不定永远没有立场的郑国,这三角关系就非常热闹了。
  楚成王在伍参的分析下决心参战,晋军荀林父是被先谷拖累的不得不参战,而这两个国家都参与进来,郑国就难过了。
  搞什么么,到底你们都什么意思?都这么含含糊糊的,我们郑国到底该倒向哪边?
  墙头草也不是好当的。
  尤其是夹在两个强者之间,那绝对是一种煎熬。
  晋国和楚国大战的架势一拉开,郑襄公也召集群臣开会,咱们到底该怎么办?
  大夫皇戍自请出使晋军,请晋军和楚军一战,谁胜了咱们认谁当老大。
  太损了,人家不打还非得挑事啊?
  郑襄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全然不记得自己曾经肉袒牵羊求和的事情,直接派皇戍出使晋军。
  皇戍见到荀林父之后,当然不能直接说你们和楚军打一仗啊,谁赢了谁是老大!皇戍先是表达了自己和郑国对晋国的感激之情,说明郑国当日投降楚国也是被逼无奈。现在如果晋军和楚国作战,郑国一定会做为后队,支持晋军。
  后队?
  赢了是后队,输了说不定就是楚军的后队了。
  先谷听了这话就激动了,这是多好的盟友啊!咱们这次一定战胜楚军!
  是挺好,谁能打赢跟谁走。
  栾书毕竟聪明,知道郑国反复无常,不足为信。可是赵同和赵括都同意先谷的意见,这是难得的战机,难道要白白失去吗?
  赵括和赵同竟然没有经过荀林父的同意,和先谷一起,擅自和皇戍确定了要和楚军作战的协议。
  这便是荀林父治军不严的结果。如果当时先谷等人擅自渡河得到惩戒,恐怕就不会有私自签订协议的事情了。
  郑襄公实在害怕晋楚这次分不出个胜负,居然另派使者前往楚军,劝楚成王出战。
  这就看出来郑襄公人品不怎么地了,打不过是实力问题,挑事儿可就是品质问题。明摆着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更好。
  孙叔敖权衡利弊,知道楚成王肯定会出战,但是他劝楚成王先请成在先,如果晋军不从,那就是晋军理亏。对于这个建议,楚成王倒没有反对。反正这一仗是一定要打的,请成也不算跌份。
  楚军请成消息传来,荀林父自然喜不自胜,带着先谷这样的副将作战,他还真是心里没有把握。可是请成的消息深深刺激了先谷亢奋的心,先谷揪住楚国使者痛骂一顿,你们楚军以为我们是傻子啊?这一次我们必须战斗到底,谁不打赢谁不是好汉!饶了你的狗命回去报信!
  楚国使者被骂的抱头鼠窜,但是先谷也将自己的江湖气质表露无遗。要血战到底,恐怕单凭一时冲动,还真不成。到底是能到底,谁能胜利就不一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