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不服从命令的人

  吴王诸樊在登基后对楚国的第一次作战中惨败,但是他并没有气馁。楚国是很强大,不过也不是无敌的。吴国虽小,好在灵活,而且还有一个坚强的盟友——晋国。吴王诸樊在失败后马上派出使者前往求援,您看这事儿怎么办?我们是听了贵国的建议和楚国做对的,如今败的稀里哗啦,您有什么主意没有?
  晋悼公一听这话准备立即起兵相助。本来上次在郑国就准备和楚国决一死战,谁知道约的盟友太多了,楚国根本没照面。
  不过大夫羊舌肹却提出来反对意见,楚国的确是晋国大敌,晋楚之间必有一战。不过吴王诸樊趁着楚国国丧的时候讨伐楚国,那这是趁人之危,咱们不能帮吴国。凡事都得讲个理字不是吗?人家正办丧事呢,你们出兵攻打,这也太损了点吧!要讨伐楚国,不如此时讨伐秦国。因为前一段时间秦国曾经帮助楚国保卫郑国,而且将我们在栎地击败,如果我们能够击败秦国,岂不是让楚国少了一个帮手?
  晋悼公觉得这话说的不错。
  其实从战略角度而言,楚国和晋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称霸竞争的死敌,而秦国何尝不是?此时秦国虽然实力不如楚国和晋国,但是有秦穆公之前打下的底子,国力不可小觑。特别是秦穆公称霸西戎,历来秦国战力彪悍,从地理位置而言,秦国对晋国的威胁也更大一些。如果说楚国和晋国的斗争主要是通过争夺中间势力地盘体现的,比如长期倒霉的郑国,和新晋倒霉选手:宋国,那么秦国和晋国的冲突可能是两国之间的直接冲突,危害更加大。
  所以晋国和秦国的这场战争,更多是出于一种威慑,威慑可能威胁到自己安全的强大邻国。
  晋悼公是一个很有魄力的领导,一旦决定了要攻打秦国,那必须是全心全意。他再次召集了宋、鲁、齐、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十二国诸侯,发晋国三军,轰轰烈烈的冲秦国而去。
  秦景公一看,这家伙,跟我来真格的啊!我妹夫虽然去世了,还没人治得了你们晋国了?
  必须给你们来点狠的,让你们知道厉害!
  秦景公一狠心,动用了当时的高级化学武器——毒药。
  不过他很聪明,为了防止秦军士兵中毒,秦景公命令军士将毒药放在泾水上游投放,当然,数量不在少数。
  估计泾水里水生物比较稀少。
  所以秦国的毒药投放在泾水里,还真看不出来。
  于是第一批渡河的倒霉了。
  鲁国大夫叔孙豹和莒国军队先渡河。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是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如果能够选择,那么莒国军队希望一次都不要踏入这可怕的泾水!
  那清清泾水,带走的不止是时间,更是人的生命!
  无数士兵在渡河中途口吐鲜血永远的倒了下去。
  各国军队都害怕了,秦国这招太狠了!面还没见呢,先害死我们这么多人!
  这话也看怎么说,您都十二国联军攻打秦国一国了,还埋怨人家狠?不狠都得让你们打的找不着北了!
  可是总等着也不是个办法。
  大约过了大半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闪亮登场!
  郑国大夫公子蟜首先率领郑国军队渡河。
  所有的人都在仔细观看,矮油,这回好像没事!
  看来秦国没有将放毒事业进行到底!
  大家一起渡河啊!
  毒性全无的泾水,再也没有之前的恐怖景象,各国军队顺利渡过。
  刚一过河,战情突现,探马来报,说秦军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晋军统帅荀偃命令:为我马首是瞻!
  意思是,大家看着我的马往哪儿走,都跟着来。
  这话很平常,但是却刺激到一个人的心灵。
  栾檿本来就不服气荀偃,凭什么我就得听你的?现在我们晋军已经分为三军,为什么我们下军也得听你的?你为什么不能开个会征求一下大家意见?还看你的马头,你以为你的马是模特呢?
  我们下军非要走一条自己的路!
  栾檿命令下军,咱们往东走!
  往东走,那就是回去了。
  这是典型的在关键时刻,将个人荣辱至于国家和集体之上的表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或许是挨了领导批评,或许是被同事挤兑,总之忽然心情不好的无以复加,就想一切借口为自己逃离集体。
  虽然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是一旦为集体造成了危害,恐怕后果和责任也会相当可怕。
  栾檿是下军元帅,他下了命令,下军军士自然得执行,而且魏绛作为下军副帅,觉得自己也应该听从栾檿的命令。不过从这
  一点而言,魏绛有点死板,有点迂腐。都看出来栾檿激动受刺激了,为什么不能提醒劝告呢?
  于是在元帅荀偃率领十二国诸侯一起进军的时候,晋军中的下军却自顾自返回了。
  有人将消息报告荀偃,荀偃认为这都是自己命令不明造成的。
  还没见到秦军的面,不过形势如此,恐怕这仗是没法打了。
  人多势众的确占有优势,但是如果心不齐,那也将成为最大的危险。
  荀偃命令十二国诸侯军队和剩下的晋军各回各家。
  不服从命令的人不单单是栾檿一人,元帅命令班师的消息传来,下军戎右栾鍼激动了,发动了这么多部队,好容易渡过了泾水,连秦军的面都没见,我们就回了?就回了?还是就回了?
  这丢人不是这么丢法啊!
  栾鍼决定一定要和秦军一战。
  他找到范匄的儿子范鞅,兄弟,见过这么打仗的吗?不够丢人的呢!我决定率领本部人马和秦军一战,你怎么看?范鞅一听也激动了,大哥我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要您率领本部人马出战,那我也誓死跟随!
  看来不服从命令的人大有人在。
  栾鍼和范鞅无视撤退命令,率领本部人马,突袭秦军。
  别说,这栾鍼和范鞅虽然是违反纪律出击,但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突入秦军之后如入无人之境,将秦军杀的大败。
  不过秦军缓过神儿来发现了,来的晋军就这么点人啊!慌什么,既然人少,咱们就不着急逃跑了!
  被袭击奔逃的秦军逐渐围拢起来,范鞅眼见形势不对,急忙叫栾鍼,秦军越来越多了,这也抵挡不住啊!
  范鞅的意思是,我们已经尽自己所能杀退了秦军的冲锋,见好就收吧!
  可是栾鍼根本听不进去,还是自顾自的冲锋陷阵。
  或许在栾鍼的心里,召集十二国诸侯兵力,不战而退给他的刺激太大了,所以他需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些什么。
  起码能够证明,晋军不全是废物。
  栾鍼继续厮杀。
  动作逐渐走形,敌人的箭陆续射中了栾鍼,可是他根本没有撤退的意思。
  这是玉石俱焚的决心。
  终于,随着秦军大将嬴詹赶到,秦军开始有序的对栾鍼等人进行围剿。
  栾鍼,在身中七箭之后,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能有点傻吧,明摆着可以安全奉命撤退的。
  但是在栾鍼的心里,在军人的字典中,从来没有“不战而退”这样的字眼。
  所以栾鍼用热血和生命去证明,证明有些事情需要去做,而绝对不是退缩。
  范鞅在危机时刻脱甲骑马逃走。
  范鞅浑身酸痛,满面鲜血,大脑一片空白,就剩下一个念头:逃,逃,逃……
  天还是那么蓝,树还是那么绿,可是范鞅不敢想,在敌人中间勇猛的那个人,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
  能怎么样?
  不知道逃了多久,范鞅回到了撤退的晋军中间。迎接他的是栾檿的怒火,“范鞅,我弟弟栾鍼呢?”
  范鞅无语,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栾檿。
  我和栾鍼一起出征,我跑了,他没跑了,我不知道?
  栾檿血红着眼睛来抓范鞅,范鞅只能无言的回避,在中军中间乱走。
  实在无言以对。
  栾檿心急如焚,跟着就追逐范鞅。一时间中军乱作一团。
  关键时刻还是范鞅的爸爸范匄救了他,范匄拦住栾檿,问他为何如此愤怒?贤婿?
  原来栾檿的妻子是范匄的女儿,所以还有亲戚关系。
  但是栾檿心急如火,弟弟栾鍼生死不明,他根本听不进去任何人说的话,当下栾檿放话,你儿子范匄勾引我弟弟栾鍼出战,现在他活着回来了,我弟弟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我弟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肯定得杀了你儿子偿命!
  这可真是不讲理啊,谁证明是范鞅勾引栾鍼呢?因为栾鍼战死,就是范鞅勾引的他?
  不过范匄是公平正义的人,一听这话,居然表示赞同,说要是真是如此,那还真是应该抓住这小子。
  范鞅一听脸都绿了,姐夫已经要不分青红皂白吃人了,老爹也不向着自己,还有活路了吗?
  范鞅居然从此出奔秦国。
  的确,出奔是当时诸侯国中人走投无路的必备选择。换一个国家,或许能够生活的更好,反正这么多的诸侯国,也不怕没地方去。可是范鞅为了一个私人原因,背叛自己的国家,着实令人不齿。尤其是在战友栾鍼战死之后,难道不应该对栾鍼的亲人说明当时的情况吗?可见范鞅其人纯属贪生怕死之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