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念之差
人心不足蛇吞象,掌握了齐国政权之后,崔杼开始发愁,自己的所作所为目前看是没人敢说一个“不”字,但是多年以后呢?
您想的挺周到,除了眼前的还能想到多少年以后的。
这事儿说难也难,悠悠众口谁能管住谁呢?老百姓表面上什么话不说,谁知道会不会把这事儿父传子、子传孙的这么传下去呢?
您真是做了亏心事,老百姓谁有闲心思把这事儿传下去呢?
崔杼觉得要消灭证据,必须找太史。
太史的笔,那是记录春秋流传万代的。
如果有万代的话。
崔杼找到太史伯,说齐庄公得疟疾去世这事儿你记录一下子。
太史伯居然拒绝了崔杼,并且还写明是崔杼弑君。
崔杼大怒,杀掉了太史伯。接下来就是太史伯的弟弟继任,要说太史伯兄弟几个真是好样的,崔杼先后杀掉了太史伯的弟弟仲和叔,到了季的时候崔杼还亲自劝告他一下,难道等着灭门吗?
太史季说秉笔直书是太史的职责,如果失职就为了活着,那和活死人有什么区别?晋国的桃园事件,太史不也是按照事实记录了吗?赵盾有办法吗?
崔杼真没办法了,看来太史这个行业出的都是硬汉子。
崔杼感叹说那我也是为了江山社稷不得已而为之,就算你写我弑君,老百姓也会宽恕我的。
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太史季捧着竹简出来,正好遇到南史,原来南史是害怕太史季也被害,这段历史真的没人记录才过来的。
职业精神的确是太史最应该秉承的精神,但是这何尝不是一个社会能够继续发展所拥有的精神呢?
崔杼没办法扭转太史季的心意,到底还是命令贾竖找了个借口杀掉了太史季。
崔杼之后扭转了齐国的对外政策,为了避免再度和晋国发生生死之战,崔杼派庆封亲自告诉晋平公,说我们齐国老百姓啊,其实早就知道那个领导齐庄公不对了!我们要是跟着他以后没好果子吃,这不是已经代替贵国声讨了吗?现在我们的领导,那可是鲁姬的儿子,以后我们齐国一定会改善和晋国的关系,所有侵占的土地全数奉还。
当然崔杼也没空口说白话,还让庆封带去了很多礼品,真金白银的,所有跟着晋国准备讨伐齐国的国家都有份。
这一下子晋平公乐开了花,敢情齐庄公是因为和我们晋国作对才被收拾的?
太爽了!
好,晋平公发令,从此晋国和齐国友好往来。
表面上看崔杼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事实上齐国对晋国投降这却是历史必然。
首先,从实力上说,齐国远非晋国对手。之所以和晋国交恶,那主要是齐庄公的个人原因。
其次,经历了弑君事件,齐国大臣死的死,跑的跑,虽然权力重新集中,宫廷重新洗牌,但是人心涣散无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和晋国挑衅,无异于自取灭亡。
最后,崔杼明白,说出大天去自己弑君终究不为世人所容。如今拉上晋平公,不管怎么说也能打马虎眼,迷惑一段人心了。
内心深处,崔杼还是非常害怕有人伸张正义振臂高呼打倒自己的。要不然崔杼也不会和太史作对,非要太史瞪眼说瞎话了。
过于蛮横,其实是出于内心的胆怯。
真正的勇者不需要用蛮横无礼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齐国逐渐安定,那些说不清楚的事实,暂时被搁置一边。
可是吴国却发生了惊人的事件。
吴王诸樊再度讨伐楚国,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一次在路过巢地的时候,诸樊居然命令讨伐巢地。不料巢国的武将牛臣居然一箭射中吴王诸樊,诸樊因此去世。
而吴国大臣们坚持诸樊父亲寿梦的遗言,请诸樊的弟弟余祭即位。不过这余祭却坚持认为,自己的哥哥不是战死的,是为了将王位让给自己故意牺牲的。
巨大的愧疚感日夜笼罩着余祭,于是他日夜祷告,希望自己能够早点离开这个世界。
这道德美好的太不真实了,真要不想做吴王可以辞职啊,干嘛非得咒自己早逝呢?
人总是自私的,不过太自私了恐怕也良心难安。
卫国的孙林父和宁殖联手将卫侯驱逐出境,立公子剽为君。可是宁殖在去世之前终于良心发现,他告诉儿子宁喜,当日的事件主要是孙林父主犯,自己是被胁迫的,希望儿子日后能够将故君迎立回卫国,不然自己对不起宁家的列祖列宗啊!
您快过去了想起来列祖列宗了,难道迎立故君就能洗
清自己的罪名吗?
是不是晚了点?
但是宁喜作为儿子自然悲戚中继承了父亲的遗愿。
既然这件事情让父亲在临去世之前还耿耿于怀,那一定是真的。
宁喜成为卫国的左相,可是他的目标是复国。
国家左相为别人复国?
听起来滑稽又刺激。
不过卫殇公多次和诸侯会盟,孙林父又很尽责,所以宁喜居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被逼出奔的卫献公也很着急,时光不等人啊,就这么岁月蹉跎下去,不找机会谁能帮助自己?
卫献公明白,要想复国必须找一个内应,此人必须忠心,还必须有实力。晋国栾盈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如果栾盈在绛城有更得力的内应,绝对不会落下那么惨的下场。
卫国目前最有实力的人,孙林父肯定不行,不是他寡人沦落不到这一步。
终于,卫献公决定,只能找宁喜了。
卫献公派公孙丁潜入卫国,说服宁喜帮助自己复国,为了让宁喜同意,卫献公也算下了血本,只要事成,将来卫国就是听宁喜的。自己主持个祭祀就行!
宁喜闻言大喜,这不是和父亲宁殖的嘱托暗合了吗?
难道这真是老天爷安排好的?
可是卫献公给出的承诺实在太诱人了,诱人的宁喜不敢相信。
这世界上如果有一样东西美好的让人不相信,那一定是有阴谋。
宁喜说同意可以,但是必须鱄作证明,这公子鱄为人素有贤名,他做证人,那才能相信呢!
卫献公紧急召见公子鱄,眼看复国有望,就劳烦你跑一趟吧!
公子鱄嘴里答应着,可是就是看不见动静。
卫献公多次催促,终于公子鱄说明,您就真的甘心做不当政的国君吗?明白着忽悠宁喜,我要是去作证人,那不是让我失信吗?这事儿我可不能干。
卫献公赌咒发誓的,那我现在在外面不也是下岗待业吗?只要回国,就算我没当政,那我的子孙后代不也能继承卫侯之位吗?你放心,这次我肯定不忽悠人。
公子鱄听见卫献公如此说,才动身潜入卫国,和宁喜盟誓,说明要是卫献公违背誓约,自己宁愿再也不吃卫国的粮食!
宁喜放心了,开始了下一步行动。
宁喜明白,要成功还得多拉些有力助手。
他果然和父亲宁殖有一样的眼光,他也找到了蘧瑗。
蘧瑗都要疯了,你们爷俩这是闹哪样?
你爹要把最高领导赶走问我能行不,赶走了你又要把人家整回来还问我行不,你们爷俩到底想怎的?
蘧瑗说那时候我都没表态,这时候我能表态吗?
蘧瑗离开了卫国,出奔去了鲁国。
看看,给老实人逼啥样了!
宁喜发扬败不馁的精神,继续拜访大夫石恶和北宫遗,还好这二位都很支持。
可是右宰谷表示了坚决反对,右宰谷认为新君上任十二年,这也没犯什么错误啊!你现在要为故君复国,势必得罪新君,你们爷俩得罪两代君侯,这世界上还能有立足之地吗?
这话听着难听,但是真是这么个理。
难道卫国君侯都由你们父子掌控?
宁喜说那这是我爹临去世留下的遗命,我也不能违抗啊!
当然主要还是卫献公的好处作怪。
右宰谷沉吟半响,说既然你坚持如此,那我们去看看故君现在到底如何再说。
这一次轮到右宰谷潜行到了夷仪,正在洗脚的卫献公一听右宰谷来了,高兴的来不及擦干净脚直接走了出来,这时候来是有好消息吗?
右宰谷却问道,您这回去也不想执政,所谓何事呢?
蒙人吧您?
卫献公说那有什么呢?只要能做卫侯,那我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美女田猎的,不用管理国家我还赚到了呢!
这话说完,右宰谷默默的退下了。
这样的领导还说什么说啊!
右宰谷将这些话原封不动的转告公子鱄,可是公子鱄却说那都是因为卫献公现在生活太艰苦了啊!等他复国了,自然能够任用贤臣,治理国家的。
这理由太孱弱了,晋文公出奔那么久,可从来没有拿国家大事不当一回事,卫献公受的苦恐怕还不能和晋文公相提并论吧!
右宰谷一看这位根本就是被洗脑了,于是又去找宁喜说明情况,宁喜说我知道他就是这个德行!但是公子鱄不一样啊,人家是明白人,冲着公子鱄咱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握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