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德武十二年一月。在宁国闯荡近几个多月的冷无为总算带着他的人回到了安西省的云州。突然知道皇上封了他为两省总督,当即大摆酒宴,以作庆祝。顺便也写了谢恩折子,并夹带了一封密折,上面写着在宁国所干的事情,并让皇上早作准备,若宁国内乱,可图疆域。
当折子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份了,德武帝的身子开始恶化,看到冷无为的折子,虽然心情大好,可又不仅叹息,六十六岁的他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即使现在时机非常之好,可也无奈之极啊。
御书房里,德武帝单独召见了刘本,刘本现在是他最器重的人,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和他商量。
刘本看完德武帝交给他的冷无为的密折,神情有些激动,道:“皇上,如果照冷无为的折子上讲,宁国内乱不远了。一旦发生内乱,皇上,咱们大汉可以以助宁国皇帝名义出兵讨伐杨纯,趁势取得疆土,完成皇上的霸业啊。”
德武帝笑着点点头,可神情看上去有些郁闷,道:“你说的没错,可朕心里清楚朕已经完成不了这个霸业,什么一统南北,一统四国,朕在有生之年是完成不了这个霸业了。北魏弱小,灭它不足为虑。西楚皇帝无皇子,仁义皇帝一死,朝局必然混乱,再者他们官员腐败,军力在打南李的时候损耗过多,并且统辖南李之民太过苛刻,只要以后机会合适,跳动暴民作乱,西楚必然损于自耗之中,到时灭它也是有希望的。西商现在虽然看似平稳,但并非君主掌权之国,各地方族长权力超过中央,并且各自为政,打仗必须要各族长出人出钱才可凑齐军队,虽有能征之将,但也多数老矣,年轻的却又良莠不齐,它自保尚可,攻敌则无力,只要数十年之后,我朝能有一大将,率军攻它,虽不能立即就亡,但也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惟有宁国让人难安。论天下兵马强壮、将领之广无出宁国者,要想灭它,我大汉有心无力啊。”
刘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德武帝的雄图大业了,统一疆土之事,天下自古就没有人能够做到,而德武帝却早已经深深埋在心里,他要成为天下万民的君主,要让四夷臣服,对疆域有道不完的欲望。新政事实只是为了在正式大规模作战之前做好基础,做好后勤的保障作用,他是一代雄主,如此大计他除了和刘本说过外从没有和其他人说过。
“皇上,如果我军在宁国内乱时乘机出兵相助宁国,实乃最好的时机,宁国的皇帝必然会答应,皇上不必顾虑。”刘本奏道。
德武帝叹口气,道:“你不必安慰朕了,宁国内乱需要一段时间,可朕估计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太医已经和朕说过,朕最多只能活到明年,前提还是不像以前那样操劳,但朕估计是做不到了。”话语之间大有英雄气短之意。
刘本忽然跪了下来,呜咽着流着泪道:“皇上,您要是不在了,这大业还有谁能完成啊,皇上,您可千万不能有什么事呀,大汉王朝还需要您来撑着。”
德武帝苦苦的笑了笑,站了起来,走到刘本的跟前将他搀扶起来,道:“朕知道你忠心,因此朕才单独找你商量事情。如今京城防卫全在吕贤的手里,自从立太子之后,吕贤与太子走的太近了,朕很不安。因此我准备将冷无为招回京城,让他管九门。太子的事情你是最清楚的,让他当未来的大汉皇帝,朕很不放心。这一次就算是对他的考验,如果他还有几分良心,朕会给他机会,如果不能,也怪不得朕了。”
刘本听言,惊出一身的冷汗。
德武十二年三月十日。陕安总督冷无为奉诏回京述职,人还没有到京城就乱成一团,原因是据传言,冷无为回京有可能与皇上心中继承人有关。而这一次同时回来的还有十三皇子文祥。
西北往京城的途中,大队人马徐徐前进。作为冷无为下属的齐海留在了云州,处理军中之事,跟冷无为回京的人的都是冷无为的亲信,换句话说,在这几年的相处中这批人都被当作冷家军了。他们说不上尊敬冷无为,但却很忠心他,毕竟现在他们能有今天的风光和冷无为是有密切的关系。
“制台大人,你说皇上让我们回京是为了什么?我真有点搞不懂,眼看宁国就要乱了,正是我们去挑拨出兵的好时机,可却把我们叫回去,真搞不懂皇上和朝中大臣在想什么。”姚胜骑着马在冷无为的马车旁说道。
冷无为向来不怎么习惯骑马,因此通常都坐着马车,不但舒服而且还有美人陪着,多爽快,他没有立即搭姚胜的话,而是对跟在姚胜旁边的文祥道:“十三爷,你是怎么看这事情的?”
文祥笑了笑,道:“我估计制台大人恐怕有喜了。”前些时候文真曾写信给他,为他分析朝中局势,嘱咐他让他盯紧冷无为的一举一动,据诸葛先生所言,皇上对太子那帮人可能有所行动,而冷无为将很有可能是一步很重要的棋子。
姚胜不解问道:“十三爷,属下这就不明白了,咱们大人都已经是总督大人,官居正二品,手握三十万大军,爵位封到二等公,可以说官已经做到及至了,难不成还会封王不成。或者当军机大臣,这根本就不可能。咱们大人又不是……”话说到一半就打住了,言外之意就是异姓是不能封王的,而军机大臣哪一个不是饱读学士或者资历甚深,虽然冷无为有些功劳但还到不了那个份上。
文祥笑了笑,道:“姚将军,本准郡王和你打个赌,冷大人到京城后,比如得到皇上的召见,紧接着就是职务的变动,你可信?”
姚胜当即摇头,“这我可不信,难不成皇上要降我们大人的官不成,要是降官那之前也不可能去封官啊。”
话分两头,冷无为一回京,文静和乐灵也收拾行李准备回京。文静因为是偷跑出来,所以一直就不怎么见人,和乐灵住在一起,搞些什么琴棋书画好不自在。就是连文祥,她也不主动去见,再说她也根本就不想见,没有必要去见。当知道冷无为莫名其妙要回京时,她不由的犹豫了,一般说来封疆大吏回京述职都是一定的日期,从来没有过皇上下诏书的事情,除非那里出了什么重大事情,皇上要仔细盘问,否则是不会下旨意的。可安西省根本就没有出过什么事情,一切都很太平,这旨意下的有些蹊跷,因此决定回京看看,同时也想去看看她的父皇。
而乐灵则是看到宁国将要发生内乱,从各方面的消息传来,杨纯正在以大夏之地为根基,正在布置战局,惟今之计最重要的就是大汉对这事情怎么看待,如果大汉能够出兵,那杨纯就折腾不了多久,因此她也决定去看看大汉的京城有何风云,同时也派人召集唐国旧臣,趁势起兵,虽然复不了国,但也可以在宁国乱他一阵子。
一时之间风起云涌,全部围在了大汉朝的心脏,京城。
荒凉的古道上,行着一辆宽敞的马车,后面跟着一支兵马,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想是避免听到车中人谈话的声音。
“公主,你说冷大人到京城是不是准备出兵宁国啊,如今是这么好的机会,可真是难得啊。”乐灵端着茶,眼睛却看向文静,试探道。
文静并非是没有心机之人,她以前可是在京城开馆招揽人才的,对国家以及周遍列国的事情也都有相当的了解。她含了口杏仁微微笑道:“乐仙子,你好象很关心我大汉出不出兵对付宁国啊?”
乐灵很镇静,当下浅浅的笑道:“你知道我是跑各路买卖的,有战争对我们的生意不好啊,所以就比较关心。试想谁喜欢在战乱的时候能安心自在的听琴赏景呢,我们这些艺人那都是吃四方饭的,什么都要了解,否则走错路那可就不得了,你说呢,公主。”
文静似笑未笑,眼看旁路,道:“出兵不出兵,我倒说不好,但应该是很重要的事情才对。父皇对冷大人颇为依赖,他曾经说过,用正途之才得为正而限于正。换句话就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科举正途的人做事情往往被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有些事情他们办不好,而不是正途出身的人,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他什么招都敢用都敢使,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就像咱们这位冷大人。他每次回京,朝中都会有有件大事情在等他,所以他这次回京可并不轻松啊。”
乐灵微笑同意的点点头,“想不到公主这么了解冷大人,冷大人可真是幸福啊,就不知道冷大人在公主的心中是依赖的人还只是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的工具。”不知道怎么了,话一出口,乐灵心里就打鼓,怎么说这话的时候有一种酸酸的味道。
文静笑了笑,她盯着乐灵,道:“咱们是彼此彼此。”
看来这两人女人都不简单啊,心机都深,也许她们的出身就决定了她们都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