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新官上任

  两日后,朱八戒离开并州回长安,薛绍托他给太平公主捎去一封家信。信中除了叙说两人的情意与思念,也提了并州之变的内情与太平公主在长安将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比如密切注意李仙童与武承嗣的动向,帮忙在天后那里担保一下朱八戒。
  此刻薛绍感觉,在一些工作、生活、娱乐或者其他的方面,自己或许会有很多的红粉知己。但真正涉及到一些重要的事情,还是只有太平公主能是自己的得力帮手。二人虽然还没有正式成婚,但已经有了立场利益的统一与“团队”的默契。自己身边的其他女子,身份各异亲疏有差,但没有一个人能让薛绍将一些关乎命运的重大之事放心相托。就算是忠心一百的月奴,她办起某些事情来也是有心无力。
  夫妻就是彼此生命的另一半,薛绍觉得,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的。
  朱八戒前脚刚走,薛绍回到大都督府就收到并州传来的一些消息。前方裴行俭的三十万王师终于集结完毕,并于前几日之内连续对突厥的大军起了正兵讨伐。突厥人的可汗都落在了大唐的手里,再加上此刻他们急需用胜利来为自己正名、鼓舞士气,因此悍然迎战。
  两军在长城以北的东于石谷及周边一带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斗。在裴行俭的指挥之下,恶来将军程务挺做为勇战先锋连破敌阵,左翼李谨行与李多祚、右翼张虔勖等部尽数得胜三战三捷,突厥人直接放弃了黑沙牙帐、一溃千里向北逃遁到了于都今山一带。
  三战下来大唐斩万余级,救回此前被突厥人掳走的百姓三万余人、牛羊二十万余头,获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
  消息传来,自然是军民沸腾、一片欢庆。想必长安方面如果得知了详情也会扬眉吐气。
  可是这对薛绍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因为坐镇大都督府而错过了这样的一场大战役,失去了一次绝佳的煅炼机会。
  不过近些日子以来薛绍在并州,也算是大有收获。一来是和司马柳盛等人一同料理军务民政,让他在理政方面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让薛绍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脉资源——并州大都督府包括其治下的许多州县官员,都和薛绍混得很熟了。再加上薛绍此前平定都督府叛乱、亲自从监牢里放出一批人来,这使得他很轻易的就在河北这一带做下了不少的人情、笼络了大片的人心也竖立了一定的威信。
  看不见的人脉资源,对初入仕途的薛绍来说或许比写在功劳薄上的军功,更加有意义。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两相对比,薛绍觉得自己要立军功还有得是机会,但短时间内就能经营起这么大的一张人脉关系网的机会,却不是时常都有。
  所以,留守大都督府,还是值了!
  几日后,薛绍派薛楚玉押运一批粮草与医药物资送往朔州,并托请他私下的问一问裴行俭,大概什么时候与突厥谈判?
  草原幅原辽阔不亚中原,部族林立盘根错结,想要彻底的扫清草原,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年太宗皇帝“平定”草原,也只是打散了突厥人的主力军队、然后擒贼擒王捉了颉利可汗。
  如今三场大捷,估计该是到了“挟胜而交”坐下来谈判的时候了。薛绍记得裴行俭曾经提过,要让他薛绍担任使者的重任。这可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岂能坐视放过?
  哪怕是要牺牲一下色相,也无所谓嘛!
  入夜之后,薛绍如同往常一样让月奴给他洗脚准备安歇。正要宽衣上床之时,郭元振突然跑来,在门外道:“公子,长安来人了!”
  “谁来了?”
  “梁郡公,李孝逸!”
  薛绍心中一凛,李孝逸曾经四次担任过益州大都督府的长史。时下大唐有一说“扬一益二”,意思就是扬州是天下最为富庶的地方,益州其次。李孝逸能四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充分证明他理政是一把好手。二圣能把益州这个天府之国的重要政务交托给他,也足以显得对他的信任。再者薛绍早就知道,李孝逸与天后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天后的心腹。
  他在这时候突然驾临并州,肯定不是小事!
  于是薛绍把刚脱了一半的衣服马上穿了回去,拉开门走了出来,“人呢?”
  “已到大都督正堂!”郭元振答道。
  薛绍一挥手,“走!”
  李孝逸风尘扑扑面带倦容等在正堂,看到薛绍大步流云的走来,他马上起身非常热情的迎了上来,“薛公子,久违了!”
  “李梁公,你怎么来了!”薛绍同样给予了热情的回应,“怎么也不事先通知,好让我有所准备、出郭相迎啊!”
  “哈哈,薛公子说笑了!老夫岂敢让你屈尊来迎?”李孝逸说道,“老夫是为国事而来。并州军情紧急政务繁忙,老夫既不敢怠慢也不敢托大招摇。因此只顾披星戴月的赶路,三天行程一千二百余里,可把老夫累坏了!”
  薛绍心中一亮,“莫非李梁公就是朝廷新任的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是——检校!”李孝逸呵呵一笑,连忙拿出一封敕书来给薛绍看,说道,“事出紧急,朝廷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反复斟酌与挑选新任的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因此权且就让老夫这个在长安吃闲饭的人,先来并州打理一番了。”
  “李梁公说笑了。”薛绍笑着接过了敕书来看了看,说道,“以李公的声望和才能,绝对是胜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不二人选。现在一时仓促,二圣只能权且任命你为检校官。等得北伐结束,李梁公肯定就是真正的长史了!”
  李孝逸呵呵直笑,“检校也好,实官也罢,都是为国效力、为君分忧。老夫不是特别在意。”
  薛绍笑着点了点头将敕书还给了李孝逸,心里却莫名的些砰砰跳了起来。
  敕书上的那一笔娟秀的字迹,薛绍有几分眼熟——很像是上官婉儿的笔迹!
  莫非她已经离开了秋瑟院,重回了天后身边用事?
  无暇细想此事,薛绍忙道:“李梁公一路远来辛苦,先安顿下来好好歇息一晚。明日清晨我请大都督府柳司马,召请大小官员将佐一同来拜见新任的都督府长史!”
  “是——检校长史!”李孝逸呵呵直笑,非常客气的对薛绍拱手而拜,“我初来乍道,一切都凭薛公子多多照觑了!”
  “李梁公说这话,就太见外了!”薛绍笑道,“来人,赶紧打点宴席、收拾厢房,好生款待远道而来的李梁公!”
  “多谢薛公子!如此,真让老夫有些受宠若惊了!”
  薛绍看得出来,李孝逸初来并州显得尤为谦虚与谨慎。他来的时候没有半点招摇,到了并州第一件事情就是主动先拜访了我薛绍,自然是因为他知道我此前已经在并州打下了一些根基,有一定的人脉与影响力。有我薛绍的帮衬,他这个长安来的“空降兵”想要立稳脚跟可就容易多了!
  如此看来,安排李孝逸来并州接任长史,应该是天后积极努力争取来的,是她下的一步妙棋。如果李孝逸能够从此在并州扎下根来,那么此前属于李崇义这个敌对派的并州大都督府这一方势力,都将被李孝逸收编,从而投效于天后的麾下。
  二圣都想拔除李崇义,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天后好像还是棋高一招,她收获了最大的胜利成果,她笑到了最后!
  稍后,很少吃消夜的薛绍,陪同星夜赶来的李孝逸小酌了几杯。二人都是心知肚明,眼下他们需要紧密合作,完成“接管并州”这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
  大唐天下除了关中两京的政治中心,另有四大都督府显得极为重要。除了扬一益二,另外就是并州大都督府与幽州大都督府。扬益二州是经济重心,幽并二州则是军事中心。四大都督府当中,并州的政治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李唐的龙兴源之地,是大唐的北都,兼负北面的国防重任。
  因此,大唐历来都是选任嫡亲的皇子遥领并州大都督,皇帝李治此前就被封为晋王,“晋”地即是并州一带。而实际执掌都督府军政要务的,则是大都督府长史。
  眼下看来,如果李孝逸能够顺利接掌并州大都督府,那就意味着天后的势力从朝堂中枢向外有了一个重大的延伸,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薛公子,你此行北伐连番立下奇功,天后极其满意,连称欣慰、更称惊喜。”李孝逸对薛绍道,“那一日裴公的军情驰报送达之会,朔日大朝之上,天后当众宣读军报,朝野震惊一片欢腾。天后当众称说——吾婿,人中龙凤、千里驹儿!”
  薛绍笑着摇了摇头,“天后谬赞了。”
  “噫,老夫以为,不然!”李孝逸一本正经,而且压低了一点声音,小声道:“薛公子你想,天后日思夜想的就是能够有个得力之人,帮她打理军队方面的事情。近几年来,天后苦心孤诣的培养她的几个侄子,诸如武三思、武攸归与武懿宗等人,都在军队里担任中郎将以上的高职。可是结果呢?这些武家儿郎资质浅薄、能力平庸,没有一个能让天后满意的。若要在外臣当中选取股肱倒是有些人选,但外人毕竟是外人,哪里能比得上自家人呢?——薛公子此时横空出世、立下奇功,那是天赐瑰宝于天后啊!天后怎能不喜出望外呢?再者,薛公子不日即将与太平公主殿下完婚。驸马如此出色能干,二圣脸上也是颇现光彩呀!”
  “李梁公,我其实没想那么多。在兵言兵,既然从了军就是一名军人,我做的都是一些份内之事。”薛绍略微笑了一笑,举杯敬酒,说道,“如今朝廷新任的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已经到任,我终于可以回归军队做回我的本职了。李梁公,你来得正是时候啊!”
  李孝逸笑眯眯的与薛绍对饮了一杯,听话听音,他赶忙问道:“薛公子如此急于回归军队,莫非,另有良图?”
  薛绍微笑的点了点头,“大小的事情,都瞒不过李梁公这双慧眼。没错,裴公在前方朔州三战三捷重挫突厥,眼看到了收官扫尾之时。我岂能缺席?”
  “三战三捷?太好了!”李孝逸喜上眉梢,连道,“薛公子当去、当去!”
  薛绍笑了笑,估计李孝逸以为我是急着跑到朔州去争抢军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关于谈判之类的事情,还是不对他讲了。
  “既然如此,三日之后,我就将启程前往朔州了!”薛绍道。
  “三日?”李孝逸想了一想,“好,老夫不敢耽误了薛公子。三日之内,老夫倾尽全力接手并州大都督府的军政要务!”
  “好!”
  薛绍心中暗吁了一口气,而且隐隐有些热血沸腾。
  很好,终于要亲临十万金戈铁马的大战役现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