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满月酒

  连幼梅点点头,姚长海探头看了看睡着的妮儿,端上小米粥放在炕桌上,“她妈,赶紧吃饭。”
  “别在这儿看着了,你也去吃饭吧!”连幼梅催促道。
  “那好,吃完饭,碗就放在炕桌上,我让夏穗来收。”姚长海站起身道。“这一个月可得小心着,落下病根可就惨了。”
  这可是岳母大人三令五申的,再三叮嘱,一定要照顾好幼梅。
  “行了,我知道了!这段日子就麻烦你们了。”连幼梅笑着说道。
  “怎么能说麻烦呢!这正是我好好表现的机会。”说着话,姚长海把尿布端了出去,放在了院子外的石凳上。
  对于大部分女人来说,操劳一生,怀孕也不得闲,也就只有这一个月能得到精心的呵护,待遇地位真真儿是极高。
  正巧碰上出来端碗筷的大娘和姚奶奶,“咦……啧啧……”姚奶奶砸吧着嘴,一脸调侃,显然对儿子当牛做马的伺候儿媳妇很看不上啊!
  “娘!现在是新社会了。”大娘抿嘴偷笑道。
  “你们是赶上好时候喽!”姚奶奶实事求是地说道,“想当年,哪有做月子一说,长海还是在玉米地里出生的,生完孩子下地干活那是常事。”
  当娘的心中是一片感慨呀!这人和人真不能比。
  “娘您前半生受苦,后半生就享福吧!”姚长海拦着姚奶奶的肩头道,嘴巴那个叫甜儿,“我以后会和幼梅好好孝顺你们的。”
  “敢不孝顺我们,小心拿笤帚疙瘩抽你。”姚奶奶一巴掌拍在他的后脑勺上,“行了,赶紧吃饭吧!明儿给妮儿办十六天呢!得好好准备一下。”
  “遵命。”姚长海俏皮地行了个军礼,绝对的标准,他现在可是民兵连长呢!
  他的枪法可是比平原游击队中的,双枪李向阳还好!
  ‘可惜战争年代过去了,要是早生个几年,打得鬼子嗷嗷叫。’姚长海这些话只敢在脑子里想,可不敢说出来,说出来,他老娘的估计又会上演一出水漫金山。
  二哥就是打鬼子牺牲的!他可不敢勾起老娘的伤心事,这是老娘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
  “夏穗,门口就拜托你了。”姚长海迎头看向从堂屋出来的姚夏穗道。
  “知道了,小叔。”姚夏穗笑着应道。
  “记得用肥皂搓一把,不然对妮儿的小屁屁不好。”姚长海突然想起来回身道。
  “俺晓得。”姚夏穗道,没见过这么宠孩子的。
  姚奶奶彻底无语了地看着儿子,真是……肥皂这可是许多人都用不上的稀罕物!
  这时候的衣服由于吃得油少,衣服在溪水边用棒槌敲打、敲打就干净了。哪里用得上肥皂这类精贵东西。
  特脏的衣服才用皂荚洗洗。
  唉……姚奶奶觉得自己叹气的次数越来越多。
  姚爷爷盘腿坐在炕上领着家里的男人们吃饭,而大娘摆好碗筷后,就和姚奶奶一起在中堂支着小木桌吃饭。
  姚长海豪爽地拿着大葱蘸着豆瓣酱,咬了一口,又咬了一大口玉米饼子,抻着脖子,三两口一个玉米饼子就下了肚,“爹,大哥和你们说个事。”
  老实说,他可是馋死,大葱和豆瓣酱了,无奈媳妇儿不喜欢大葱味儿,吃了媳妇儿就不给亲热了,所以趁着她怀孕这段时期,他就可劲儿的吃,吃个过瘾。
  媳妇儿可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典型,自个儿吃得大葱,却不喜欢他人的大葱味儿。
  姚爷爷手中的筷子一顿,姚长山把手里端着的碗放下,齐齐地看了向他。
  “妮儿她娘说,东方红农场年后要招工呢!”姚长海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又道,“他们招的多是种植和养殖能手。”
  姚长海的话音刚落,姚博远和清远的两人的双眸是闪闪发光,跃跃欲试,眼巴巴地看着姚长海。
  “看着我干什么?想去就去试试呗!”姚长海霸气地说道,“咱又不是没有本事,你们也高中毕业了,要能力有能力,要学问有学问的。”
  姚博远看着二弟的样子,想了想道,“还是二弟去吧!我就不去了。”
  “为什么啊!多好的机会啊!工人耶!”姚清远诧异地看着大哥道。
  姚博远放下筷子,组织了下语言道,“我是家里的长孙,留在家里……”
  话虽没有说出来,但在场的人都明白,身为家里的长孙,将来要奉养老人,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
  “小子!瞎想什么?”姚长山一巴掌拍在他的脑袋上,“就在咱家门口,能当上工人,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这个年代当工人是很荣耀的,多少人巴望着呢!
  “没关系,这不冲突!”姚长山看向姚爷爷征询道,“爹,博远可以去吧!”
  “当然,去吧!”姚爷爷通情达理道。
  “看爷爷也同意了。”姚长山突然高声喊道,“娘!博远娘……”
  姚奶奶听见声音,蹬蹬的走了进来,“叫什么?正吃着饭呢!”
  紧随其后的是大娘问道,“爹,有什么事吗?”
  一看见她们二人进来,姚长山和长海,还有坐在炕上的小子们,纷纷起身下来。
  “都坐下吧!”姚奶奶挥手道。
  大娘则搬了两张小木凳,两人挨着炕坐了下来。
  看着姚奶奶坐下,晚辈们才一一坐下。
  姚长山才道,“娘,事情是这样的。”他简单的把事情说了一下。
  “好事啊!祖国有需要,咱一定要上!”姚奶奶高兴地说道。
  而大娘也是满眼冒红星,显然也是非常乐意的,守家在地还是工人,多好的事。
  姚湾村现在不缺吃的,不管什么,都能吃的差不多,反正饿不着,就一样缺钱。
  农产品除了交公粮,经济之类的作物或者山货都要卖给供销社,支援国家建设。
  可供销社的收购价格低廉,姚家又不愿意到自由市场上买卖,这与社会主义道路背道而驰。
  所以非常的缺钱,尤其眼前这俩大小伙子到了娶媳妇儿的年龄,正经花钱的时候。
  虽说现在讲究的是简朴,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之类的基本的生活用品,你的买吧!
  想想,他们可是五个儿子呢!
  “瞧瞧!还是你奶奶思想觉悟高!不愧是妇救会里出来的。”姚长海一记高帽子稳稳地落在她的头上。
  姚长山哭笑不得道,“娘,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还不知道人家收不收呢!”
  “这点放心,俺孙子是最棒的。”姚奶奶可是信心十足道。
  “至于博远啊!你的孝心俺们知道,去吧!家里人多的是,不差你一个。”姚爷爷拍板定案道。
  “爹说的对,有我和你爹呢!”姚长海揉着他脑袋笑着调侃道,“还轮不到你小子操心呢!”
  “嗯!”姚博远笑着点点头道。
  “那我们去吃饭了。”姚奶奶起身道,“对了,吃晚饭,博远和清远去给你三婶挑水。”
  “嗯!知道了。”姚博远点点头。
  这不用奶奶说,三婶那边粗重活基本上都是他们干的,也就这两年,致远渐渐的大了,他们才轻省点儿。
  中途被打断的早饭,接着吃,吃完后,姚奶奶指挥着儿媳妇和孙女,还有知道家里要办事,专门回来的帮忙的女儿姚长青,一起开始准备明儿的宴席。
  说是宴席其实就是一人一碗大烩菜,配上窝窝头、蒸地瓜,至于酒,是自家酿的柿子酒,因粮食紧缺,少有人酿造、饮用粮食酿造的包谷酒。
  即使有国家凭票供应的少量‘瓶子酒’,平民百姓也是望梅止渴,只有少数掌权的人“走后门”,但那也是限量供应,往往是逢年过节才有货。
  碗筷是借街坊四邻的,用着藤条编的大簸箩抬来抬去。
  这年月老百姓缺粮少油,一日三餐食不果腹,难得吃一次席面,作为主家办一次吃席同样困难,但还要让吃席的村民四邻吃饱,就想办法用大锅炖一锅红白萝卜块,倒部分肉汤。由于萝卜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肉味就完全入敷在了萝卜里,再加一些豆腐白菜,好一些的再放一些粉条,能看到一抹肉星子,那就是有条件的家庭了。
  这样一锅大烩菜完全可以满足一村人享用,起码混个肚儿圆。
  而这掌勺的姚长山亲自上阵,他乃火头军出身,所以每到冬日里,办喜事的多起来,他可是忙的脚不着地。
  用粗瓷大碗盛上一碗烩菜,配窝窝头、蒸好的地瓜,吃完菜,再把烩菜汤喝掉,那种感觉,真叫爽。
  当然守着盘龙湖,青兰山,什么吃不到。虽然冬日里不好垂钓,可有咸鱼干,桌子上摆着清蒸咸鱼干。
  主家办的绞尽脑汁,而村民和四邻,送礼也送的煞费苦心,三尺布正好小娃娃的一身衣服、俩鸡蛋,至于礼钱少的可怜,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这天刘淑英和刘姥爷也来了,他们送的东西可多了,多是实用性强的,不张扬,如布、粮、油之类的,还有刘姥爷手工做的拨浪鼓。
  这天来看小月娃的,都是要随份子钱的,给小宝宝钱多是一毛、两毛,不过只要不进屋看孩子,可以不给钱。
  所以进连幼梅的房间的人很少,只有姥姥一家,也就是刘姥爷和刘淑英两人。
  妮儿好好地看了看太姥爷和姥姥,她可是记得太姥爷那温文如玉的声音,她在心里怎么描绘也应该是一枚老帅哥。
  没想到糟老头子一个,真让人丧气耶!
  咦!不对,这气血旺盛,不该呀!不该是满脸的枯树皮,还好还好,不是三寸丁!这身材在太姥爷这个年纪绝对称得上壮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