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可以不用,但是必须要有

  “现在,基本的材料的物理极限已经达到了,所以,想要继续增加武器的性能,那就得从原理上获得突破。”
  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穿甲实验,已经结束了,穿甲弹的穿杆扎在第六块钢板上,就像是射进了野猪屁股里面的箭矢,拔出来之后,里面果然还有五十毫米左右的深度,整体穿深,五百五十毫米是妥妥的了!
  现在,两辆车并排在一旁,就在大家继续讨论的时候,谢惠民也在给众人进行介绍,为啥会燃烧起来?
  “我们要有更深的穿甲能力,就得找更加坚硬的材料,钨合金是最理想的材料之一,而四号特种合金材料,则是比钨合金更加先进的一种材料,因为在穿甲的过程中,被摩擦下来的粉尘碎屑,会燃烧。”谢惠民介绍道:“正是因为它的燃烧,所以才会加速装甲的软化,让我们得到更深的穿甲能力,目前,我们的钨合金穿甲弹,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时期,而四号特种合金,则才刚刚大展神威,我们预计,这种材料发展下去,性能应该还能再提高百分之十左右,到时候,我们的120毫米坦克炮,也有六百毫米的穿甲能力。”
  能燃烧!是目前这种材料的一种特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才让己方的穿甲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百分之十,已经很厉害了啊。
  “目前,据我们所知,美国,苏联,都在研究此类穿甲弹,这已经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了,我建议我们的相关部门,继续改进现在的四号特种合金,争取再提高一定的性能。”谢惠民继续说道。
  这种材料的特性是很多的,自锐就是一方面,能燃烧是另外一方面,而现在,在听到了谢惠民的话之后,也有人提出来了疑问:“那么,这种炮弹,会不会对我们的战士的身体健康有影响?”
  刚刚大家是采取了严密的措施的,超压三防系统启动,回来的时候还用消防的水龙头喷洗了好几遍,战场上呢?
  “在制造和装备的时候,它的影响是很小的。”谢惠民说道:“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目前根本就不用考虑这些影响。”就在这时,秦振华开口了。
  大家都不是圣母,不用去怜悯什么,战争,原本就是最残酷的,上过战场的秦振华,对这一点是相当的明白的。
  在战场上,你无法击穿对方的装甲,那你就得死,这就是最基本的法则,什么环保,什么损坏健康?谁会在乎这些,你死我活的时候,什么干不出来?
  现在那两个冤家打仗,都已经开始彼此攻击对方的油轮了!
  如果钨合金穿甲弹已经能奏效,那就用钨合金穿甲弹,如果不奏效呢?为了击毁敌人的坦克,用这种四号特种合金,那又如何?
  一切都以打败敌人为目标!这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放射性粉尘而已,真要是打急了,核战争都是可能到来的,动辄就是几十万人的伤亡,难道还要在乎这点伤害吗?
  不用说别的,如果是北方的苏联打过来,滚滚的装甲洪流推平过来,己方到时候,那是绝对不吝啬使用核弹的。
  所以,现在考虑这种影响,根本就是妇人之仁了。
  其实,有关放射性的问题的说法,也是被夸大了的,第一个受到原子弹轰炸的广岛,之后成了无人区了吗?
  当然没有,后来到了1958年就重建了,到了2019年,甚至已经成为世界城市五百强中的第149名了。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之后还被人说里面有多恐怖,什么野猪大小的老鼠之类的,事实上,这个核电站爆炸的反应堆被处理了之后,其他的机组,依旧在运行之中的,最后一台机组,一直运行到新千年才关闭。
  “是啊。”贺老说道:“用不用,那是我们的选择,但是,有没有,这却是个原则问题,该有的,我们是必须要有的。”
  贺老的一句话,就给这件事定了论调了,当年在北方的某岛上,咱们的任何武器,都打不穿t-62坦克的装甲,当时的咱们军队,内心是什么样的?
  憋屈啊!
  现在,穿深如果能够达到六百毫米的话,对部队来说,那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目前的这种自行反坦克炮,已经是最强大的反坦克的武器了!
  需要吗?当然需要了!
  它的穿甲能力,超过了现在的105毫米坦克炮的一半,是国内威力最大的了,一旦苏联人有了什么更厉害的坦克,咱们的105毫米坦克炮打不穿的话,至少还有这种自行反坦克炮啊!
  “它的装弹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就在这时,又有人提出来了问题。
  当初否定掉120毫米的坦克炮,是有很多的原因的,除了口径越大火力越大的观念之外,另外还有的,就是它的装填问题不容易解决。
  现在,在这个自行火炮上,这种问题该如何解决?
  “大家可以从这里来看。”谢惠民兴高采烈地继续给众人讲解。
  轮式步兵战车,注定只能成为一个配角,自己的这款自行反坦克炮,那才是主角啊。
  “我们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考虑,以及振华的建议,采用了半自动装弹的方式。”谢惠民指着里面的装置,介绍起来:“我们有比较宽大的尾仓,在里面可以放炮弹,装填手将炮弹搬到这个半自动装弹机上来,然后,由半自动装弹机来完成装填的动作,由于是一体的,所以,火炮不用回到固定的仰角,在任何的角度下,都可以进行装填。”
  这套系统,目前也已经成熟了,接下来,还可以让部队看看它的最大射速。
  众人对这个方案,很有兴趣,几个人挤在炮塔里,研究了一番,对于二机厂的这个设计,也是相当的满意的。
  120毫米坦克炮,经历了一番坎坷的命运之后,也终于迎来了丰收的一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